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楠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极地科学战略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金属学及工艺环境科学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理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篇异质结
  • 1篇铁电
  • 1篇透射电子显微...
  • 1篇偏析
  • 1篇自适
  • 1篇自适应
  • 1篇微结构
  • 1篇污染
  • 1篇缓冲层
  • 1篇薄膜微结构
  • 1篇PBTIO3
  • 1篇BIFEO3...
  • 1篇FE2O3
  • 1篇HG
  • 1篇HG污染
  • 1篇沉积物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中国科学院金...
  • 2篇松山湖材料实...
  • 1篇兰州理工大学

作者

  • 3篇刘楠
  • 2篇朱银莲
  • 2篇马秀良
  • 2篇曹毅
  • 1篇刘晓东
  • 1篇孙立广
  • 1篇姜珊

传媒

  • 2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北极新奥尔松地区过去200年Hg污染记录及来源被引量:4
2010年
自工业革命以来,Hg污染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研究选取了采自北极新奥尔松(Ny-Alesund)地区富含苔藓植物残体的沉积剖面S2,对沉积样品进行Hg含量分析,结合210Pb-137Cs年代测定以及Hg沉降通量的计算,恢复了最近200年新奥尔松地区Hg的变化趋势,并重点探讨了工业革命以来引起S2剖面Hg沉积通量显著增加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工业革命以来,Hg含量明显上升,表层样品中Hg含量最高约为180 ng.g-1,人类污染Hg占总Hg的比例由30%上升至表层的90%,人为源Hg的输入已成为北极新奥尔松地区总Hg的主要来源.最近200年,Hg沉积通量为8~20μg.(m2.a)-1,并呈现3个明显峰值,分别对应于1800年、1880年和1970年左右.对比研究区煤炭生产量、全球Hg产量和S2剖面沉积通量记录的变化,表明当地Hg的输入主要来源于远距离大气污染物的传输作用,本地煤矿的开采和关闭可能对当地Hg沉积通量变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影响较小.新奥尔松地区的Hg污染程度与瑞典、加拿大等环北极地区相当,高于格陵兰地区,但仍明显低于美国、俄罗斯等工业化较高的国家.
姜珊刘晓东刘楠孙立广
关键词:沉积物HG
缓冲层对铁电PbTiO3薄膜微结构的影响
2020年
缓冲层作为一种调控铁电薄膜畴组态和引入新的微结构的有效手段被广泛采用。本文在大拉应变KTaO3衬底上生长了LaNiO3/PbTiO3多层膜,利用透射电子显微学方法,对该薄膜体系中的缺陷结构及其与铁电畴的交互作用进行了细致地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巨大的界面失配,LaNiO3层中形成密集的Ruddlesden-Popper型层错,该层错经由LaNiO3/PbTiO3异质界面诱导PbTiO3中形成贯穿型的层状缺陷,这种缺陷的形成对PbTiO3内部畴结构有着一定的影响。利用电子能量损失谱,发现层状缺陷处Ti元素的价态有所降低,可能源于LaNiO3与PbTiO3之间的电荷传递。这一结果揭示了中间缓冲层对PbTiO3薄膜内部微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也为铁电畴的调控提供了新的途径。
刘嘉琦冯燕朋朱银莲曹毅曹毅石彤彤刘楠马秀良
关键词:缓冲层微结构
热致偏析构筑自适应垂直异质结被引量:1
2022年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传统钙钛矿铁电BiFeO_(3)薄膜制备具有优异电学性能复合纳米结构的方法,通过热致相分离在BiFeO_(3)基体中大规模构筑规则几何块状α⁃Fe_(2)O_(3)析出相。能谱分析显示α⁃Fe_(2)O_(3)相包覆于外缘富Bi层,暗示该氧化物形核于热扩散过程中Bi元素耗尽区。多尺度显微结构分析指出α⁃Fe_(2)O_(3)与基体保持特定的位向关系,进而与BiFeO_(3)构成垂直异质结。进一步利用多模式扫描探针显微镜表征了纵向异质界面处的电导行为。本研究呈现了一种利用热致偏析的动力学机制拓展传统钙钛矿氧化物功能性的方法,为研发设计低维多功能氧化物器件提供一种有效途径。
刘素贞唐云龙朱银莲曹毅刘楠曹毅姜如建刘楠马秀良
关键词:BIFEO3薄膜透射电子显微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