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洪光

作品数:2 被引量:35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菌根
  • 2篇菌根真菌
  • 1篇杨树
  • 1篇深色
  • 1篇生理生化
  • 1篇内生真菌
  • 1篇侵染
  • 1篇侵染率
  • 1篇孢子
  • 1篇孢子密度
  • 1篇抗溃疡病
  • 1篇溃疡
  • 1篇溃疡病
  • 1篇
  • 1篇丛枝菌根
  • 1篇丛枝菌根真菌

机构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2篇唐明
  • 2篇刘洪光
  • 1篇徐舟影
  • 1篇班宜辉
  • 1篇湛蔚
  • 1篇杨玉荣

传媒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菌根真菌提高杨树抗溃疡病生理生化机制的研究被引量:20
2010年
以107速生杨(Populus×euramericanacv.‘74/76’)幼苗为材料,考察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和外生菌根真菌(ECMF)幼苗在受到溃疡病菌侵害后生理生化指标和抗病相关蛋白的变化,初步探讨菌根真菌诱导植物抗病性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两种菌根真菌都能够显著降低杨树幼苗溃疡病的感病指数和发病率,显著提高杨树叶片叶绿素、树皮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根系活力强度;两种菌根真菌都可以显著降低杨树感病部位的丙二醛含量和提高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强杨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丛枝菌根真菌能显著诱导提高杨树感病部位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而外生菌根真菌则不能诱导或效应较低,且丛枝菌根真菌诱导杨树提高抗病性的相关指标均优于外生菌根真菌,而苗木感病指数和发病率均低于外生菌根真菌,其在幼苗期接种提高杨树抗溃疡病的效果较好。可见,在杨树受到溃疡病菌侵染时,菌根真菌可促进杨树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生长,提高菌根苗体内保护酶活性和抗性相关化合物的含量,促使产生大量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来诱导杨树产生二次防卫反应,从而补偿病害所带来的损伤,增强抗病性。
湛蔚刘洪光唐明
关键词:杨树菌根真菌溃疡病生理生化
不同程度铅锌污染区丛枝菌根真菌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侵染特征被引量:16
2012年
对陕西凤县铅硐山铅锌矿区4个不同程度铅锌污染样地植物根系的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进行了资源和分布调查。结果表明:(1)无铅锌污染的矿山上调查的15种植物中除黄连木没有检测到AMF侵染、栓皮栎和酸模不能被DSE侵染外,其他植物均能与AMF和DSE共生,但平均侵染率较低,仅分别为32.3%和25.9%;铅锌轻度污染的尾矿荒地和铅中度污染、锌重度污染的尾矿坝植物根系内AMF和DSE侵染率明显提高,AMF的平均侵染率分别为53.3%和68.3%,DSE的平均侵染率分别为38.6%和54.2%;铅锌重度污染的废弃冶炼厂样地植物AMF侵染率明显下降,平均只有17.6%,而DSE的侵染没有受重金属污染的抑制,仍达到60.3%。(2)4个样地植物根际土壤中AMF孢子分布不均匀,每克土的孢子密度在0.08~6.84个,平均为1.5个。对4个样地均有分布的狼牙刺、博落回、山蒿和秦岭风毛菊的AMF、DSE侵染状况调查发现,轻度和中度的铅锌污染能促进AMF与宿主共生关系的建立,而重度污染则显著抑制AMF侵染;AMF孢子密度没有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且与AMF侵染率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DSE侵染率与土壤锌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505,P<0.05),而与土壤铅含量没有显著相关性。可见,AMF和DSE能够广泛存在于铅硐山铅锌矿区,尤其是DSE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和适应性。
班宜辉徐舟影杨玉荣刘洪光唐明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孢子密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