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玉伟

作品数:6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冰川
  • 2篇遥感
  • 2篇七一冰川
  • 2篇反演
  • 2篇反照率
  • 1篇雪深
  • 1篇遥感反演
  • 1篇山脉
  • 1篇气象
  • 1篇气象因子
  • 1篇粒雪
  • 1篇粒雪线
  • 1篇降水
  • 1篇反演模型
  • 1篇粉尘
  • 1篇Δ18O
  • 1篇GPS
  • 1篇O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南京晓庄学院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6篇吴玉伟
  • 4篇吴红波
  • 3篇郭忠明
  • 3篇贺建桥
  • 2篇毛瑞娟
  • 2篇陈安安
  • 2篇张伟
  • 1篇顾祝军
  • 1篇周剑
  • 1篇吴雪娇
  • 1篇蒋熹
  • 1篇井哲帆
  • 1篇邓宇峰
  • 1篇王坤

传媒

  • 4篇冰川冻土
  • 1篇地理研究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冰川雪线高度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6年
冰川被认为是气候变异的灵敏指示器,测量冰川响应的最好方法来自于物质平衡观测,持续的、系统的物质平衡观测不易实现,而雪线高度可以指示平衡线高度。介绍了雪线研究背景和意义,阐述了各种雪线相关概念,分析了目前已有的冰川雪线研究方法(如光学方法、统计方法、直接测量法和地形图判读法等),总结了不同方法获取的冰川雪线高度的验证方法,讨论了气温和降水对其影响。最后归纳了雪线高度在冰川研究中的应用。
郭忠明顾祝军吴红波蒋熹吴玉伟陈安安
关键词:冰川
祁连山七一冰川表面运动特征最新观测研究被引量:15
2014年
为了保持对祁连山七一冰川运动变化情况观测的连续性,进一步揭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山岳冰川的运动变化规律,对布设在七一冰川表面的花杆进行了定期观测,获取了2012年7-8月以及2013年8-9月冰川考察期间的最新观测数据(花杆位置、冰川末端边界以及物质平衡等数据资料),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获得了七一冰川表面的运动状况以及末端进退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空间分布特征方面,七一冰川在横剖面以及纵剖面的运动保持了一般山岳冰川的运动规律;横剖面上,主流线附近冰川运动速度较两侧运动速度要大;纵剖面上,由冰川末端到零物质平衡线,冰川运动速度逐渐增大;运动方向上,七一冰川运动速度矢量大多沿主流线向下运动,或者稍微偏离主流线一定方向.在冰川运动速度时间分布特征方面,七一冰川在消融季与非消融季的运动速度差异显著,消融季运动速度要明显大于非消融季运动速度.最近几十年,七一冰川整体运动速度呈现出了逐年减小的趋势.在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冰川末端退缩了大约5~7 m,退缩较为显著.
王坤井哲帆吴玉伟邓宇峰
关键词:七一冰川GPS
昆仑山木孜塔格冰川反照率变化特征及其与粉尘的关系被引量:6
2013年
以Landsat TM影像反照率反演结果和MOD10A1逐日反照率产品为主要数据源, 对其反照率遥感资料进行精度验证, 然后根据这两种遥感数据资料对木孜塔格冰川表面反照率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 并探讨了反照率与粉尘的关系.结果表明: 从空间上看, 冰川表面反照率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化特征, 其数值介于0.508~0.637;总体上反照率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大, 在海拔5 950 m以上, 由于有裸岩的存在, 反照率开始下降.从年际变化上看, 在2000-2009年间木孜塔格冰川反照率年际变化波动较大, 并呈微弱的上升趋势, 速率约为0.0025 a-1.反照率与微粒个数呈现负相关关系.
毛瑞娟吴红波贺建桥郭忠明吴玉伟吴雪娇
关键词:反照率遥感反演粉尘
2000-2013年木孜塔格冰鳞川冰川粒雪线高度变化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以祁连山七一冰川为例,基于Landsat TM/ETM+数据建立了通过单波段(近红外波段)阈值法提取雪线的方法,并结合观测数据进行了验证.将此方法应用到2000-2013年木孜塔格冰鳞川冰川粒雪线高度变化的估算中,结合茫崖气象站暖季气温(9、7、8月份的平均气温)和6-8月降水量数据,探索粒雪线高度与气温、降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单波段阈值法可较为准确地估计冰川的雪线位置,2000-2013年冰鳞川冰川粒雪线高度呈波动变化,在2006年达到最大值(海拔5 678 m).气温升高是冰鳞川冰川粒雪线高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气温上升1℃可导致粒雪线高度升高约83 m.
陈安安陈伟吴红波张伟吴玉伟
关键词:遥感气象因子七一冰川
基于HJ-1数据的木孜塔格峰地区雪深时空变化被引量:6
2013年
以木孜塔格峰地区为研究区,从不同坡度、坡向的样方内测量雪深和采集光谱,通过分析归一化差分雪盖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Snow Index,NDSI)、反照率、HJ-1卫星的红外波段反射率与雪深的相关关系,建立了适用于HJ-1星的积雪深度反演模型,估算出2012年4月14日-25日木孜塔格峰地区的雪深时空变化,并结合实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反照率反演模型的复相关系数为0.992;通过NDSI阈值区分混合雪盖像元和积雪像元,雪深估测精度可达92.78%。冰川区的反照率、NDSI与海拔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26和0.733,且高海拔带反照率值明显高于低海拔带的反照率值。受西风带降雪的影响,非冰川区的北坡雪深值较大;西坡、南坡次之;东坡最小,且雪深最大值出现在坡度约等于10°处。雪深估测的相对误差随着样地的坡度增大而增加,坡度为15°时相对误差较大。
吴红波贺建桥郭忠明毛瑞娟吴玉伟
关键词:反照率雪深反演模型
山脉走向对降水中δ^(18)O垂直递减率的影响——以黑河流域上游祁连山区为例被引量:3
2016年
准确定量计算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垂直递减率对水文、古气候及古海拔高度重建等研究有重要意义.使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了黑河流域上游祁连山区3个站点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降水中δ^(18)O与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由于青藏高原北缘气候特征受西风环流控制,水汽的主要运移路径与祁连山脉走向基本平行,导致降水过程中缺乏水汽沿海拔爬升的过程,以及存在广泛的水汽混合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祁连山区海拔1 600~3 300 m之间降水中δ^(18)O在年尺度和季节尺度上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高程效应,其年均值为-7.1‰.结果说明除水汽来源外,山脉走向与主要水汽运移轨迹之间的空间关系也是影响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特征的重要因素.最后,讨论了青藏高原降水δ^(18)O垂直递减率的区域变化特征.
贺建桥张伟周剑吴玉伟
关键词:降水Δ18O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