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朝龙

作品数:13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蚌埠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政治法律
  • 3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唯物
  • 4篇主义
  • 4篇唯物史观
  • 3篇一体化
  • 3篇社会主义
  • 3篇农村
  • 3篇农村生产力
  • 3篇城乡
  • 3篇城乡一体
  • 3篇城乡一体化
  • 2篇社会
  • 2篇社会合力
  • 2篇社会主义本质
  • 2篇经济法
  • 2篇会合
  • 2篇教学
  • 2篇公平
  • 2篇和谐社会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思想

机构

  • 13篇蚌埠学院

作者

  • 13篇张朝龙
  • 4篇余建杰
  • 3篇赵林
  • 3篇施光跃
  • 2篇钱莉

传媒

  • 4篇蚌埠学院学报
  • 3篇特区经济
  • 1篇理论观察
  • 1篇生产力研究
  • 1篇理论界
  • 1篇安徽电子信息...
  • 1篇高教论坛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共同富裕”伦理解析及其当代践行被引量:1
2017年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原则和内在本质,具有多层的伦理内涵和深刻的价值意义。共同富裕统协不同层次财富主体关系,把个人创富、国民共富以及人类共同发展兼融贯通起来。利益互动、内外相成。于内释放个人财富冲动力,凝聚社会发展合力;于外坚持合作共赢,得道多助。共同富裕在实践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张朝龙
关键词:共同富裕伦理解析
建设核心价值体系 夯实大学生思想道德基础被引量:1
2008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精神形态的上层建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时期,时代的发展、实践的呼唤,迫切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夯实大学生思想道德基础,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张朝龙余建杰钱莉
关键词:核心价值体系务实大学生思想道德基础
论和谐社会理论对社会主义本质内容及其实现途径的深化
2008年
构建和谐社会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又是其实现途径和目标追求。这一论述跳出了传统意义上只从矛盾、斗争的视角,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辨证统一的角度,简单、僵化而非进入到社会系统中全面考察社会主义本质的不足,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再次开启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认识的新视阈。
张朝龙
关键词:和谐社会理论社会主义本质
新建本科院校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被引量:1
2010年
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新方案要求在本科院校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如何有效实施"05"课程新方案,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切实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实效性,是我们每一位从事这门课程教学的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余建杰赵林张朝龙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实效性
经济法的特殊价值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凸显
2007年
经济法具有兼顾公平、促进效率的特殊价值,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并融入世界,宏观调控不断加强,经济法特殊价值的法律运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作用日益彰显。
张朝龙赵林
关键词:经济法和谐社会
论改革从“还人利益”到“平衡利益”
2009年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具有追求利益的天性,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在利益追求及其不断解放中持续实现的。改革就是从"还人利益"到"平衡利益"以实现理性利益,理性利益是社会和谐、社会合力最大化的基础。
张朝龙
关键词:社会合力
唯物史观视角下城乡一体化的当代考量
2012年
唯物史观是考察和研究社会问题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城乡一体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必然,市场经济驱动城乡一体化,强力撼动、瓦解乡村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大大释放了农民的主体作用,推动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城乡一体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深层地推动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施光跃张朝龙
关键词:唯物史观城乡一体化农民主体作用农村生产力
试探经济法的特殊价值
2006年
经济法是调整需要由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实质是调整经济主体之间增量利益的关系,在此过程中,它能够兼顾公平与效率,使两者在互动中有机地结合,促成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张朝龙
关键词:经济法
“工程化”视角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以"工程化"教育为视角,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内容进行系统分析,集"理论、实践、综合、应用"于一体,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和专业理论学习技能培训相结合,完善、提升大学生素质能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目标,更好地适应工业化知识经济时代对"工程化"人才的需要。
张朝龙赵林余建杰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
唯物史观视阈下城乡一体化对农村生产力的解放被引量:1
2012年
唯物史观为我们考察和研究社会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城乡一体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市场经济驱动城乡一体化,强力撼动、瓦解乡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大大解放农村社会生产力,更深层次焕发出国家发展的巨大潜力。
张朝龙施光跃
关键词:唯物史观城乡一体化农村生产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