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海燕

作品数:9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语言文字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 3篇文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艺术

主题

  • 2篇代文
  • 2篇当代文学
  • 2篇中国当代文学
  • 2篇文学
  • 1篇动画
  • 1篇动画片
  • 1篇叙事
  • 1篇玄幻
  • 1篇玄幻小说
  • 1篇译者
  • 1篇英译
  • 1篇缘何
  • 1篇月神
  • 1篇杂糅
  • 1篇整治
  • 1篇治国
  • 1篇治国理政
  • 1篇神话
  • 1篇神话叙事
  • 1篇术语英译

机构

  • 9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外国语大...
  • 1篇滑铁卢大学

作者

  • 9篇张海燕
  • 1篇吴瑛
  • 1篇徐敬宏
  • 1篇李彦
  • 1篇冀幼平
  • 1篇张海燕
  • 1篇张海燕

传媒

  • 1篇世界华文文学...
  • 1篇大众科技
  • 1篇新闻知识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新闻界
  • 1篇出版发行研究
  • 1篇对外传播
  • 1篇天津外国语大...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3篇2015
  • 1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华裔英文玄幻小说与中国神话叙事的互文、重塑及杂糅——以《月神之女》(DaughteroftheMoonGoddess)为例
2024年
近几年基于中国神话叙事的华裔英文玄幻小说异军突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新生力量。以马来西亚新锐华裔作家苏琳恩×谭(SueLynnTan)的玄幻小说《月神之女》(DaughteroftheMoonGoddess)为研究对象,从文本的互文、重塑、杂糅三个维度阐释该小说与中国古典神话叙事的互动。其中,互文性从女性神话、孝道文化、精神内核层面探讨;重塑性从人物塑造、神话术语表达、人物关系构建视角分析;杂糅性从叙事方式、身份构建与价值取向角度论述。研究揭示了中国神话叙事的内在张力及其文化异质元素在英文玄幻小说中的传播,为中国玄幻小说的创作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提供参照。
张海燕张海燕
关键词:神话叙事互文杂糅
试论中西动画片普世价值的涵化差异——以《猫和老鼠》《喜羊羊与灰太狼》为例被引量:2
2015年
动画片是最富有文化再现力的媒介产品之一。除了再现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等中西文化根本差异外,中西动画片对普世价值的涵化也存在一定差异。文章以关爱、平等、尊重这些中西文化的共性普世价值为视角,通过对《猫和老鼠》《喜羊羊与灰太狼》两部中西动画片的文本比较以揭示两类作品在普世价值涵化上的差异。过度商业化、社会信任危机、文化犬儒主义是导致国产动画片普世价值缺失的主要原因。
张海燕
关键词:普世价值
场域理论视角下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困境探析
2024年
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困境及其应对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从传播学、语言文学、社会学交叉学科视角,基于“文学场域”理论以及传播学相关理论,构建中国当代文学在信源、信道及信宿三大场域的传播内容及传播困境图式,分析当代文学海外传播在文本生产、市场推广、读者接受与评价话语体系方面所面临的实践性与结构性困境,揭示当代文学海外传播困境表象背后的深层本源,并针对性提出培养专业人才、构建合作机制等海外传播策略。
张海燕
关键词:场域理论当代文学
红色经典文献的跨文化翻译——对《1937,延安对话》译者李彦的专访
2023年
译著《1937,延安对话》由当代华人作家李彦翻译,是美国学者托马斯·毕森在全面抗战爆发前夕以访谈形式对我党延安时期的革命实践与思想理论的再现,生动刻画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超凡领袖气质、前瞻性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围绕红色经典文献翻译的挑战、策略与现实意义,笔者与译者李彦展开深度访谈,以期对红色经典文献译介与传播提供借鉴与参考。
张海燕李彦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
由《解密》看中国当代文学在拉美的出版传播被引量:3
2021年
本文基于5W传播理论模式,分析了麦家作品《解密》拉美成功传播的作者、译者、出版商、文本、媒介及受众等核心要素,及其接受与文化传播效果。结合《解密》拉美传播过程中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多元主体参与、与跨国出版集团及拉美本土知名出版社合作兼顾、基于市场需求构建中拉翻译合作机制、培养中国文学阅读"意见领袖"等策略,以期对中国当代文学成功走进拉美,推进中国形象海外构建提供借鉴。
张海燕张海燕吴瑛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
列车提速对既有桥梁病害的评估及墩、台加固技术的探讨被引量:3
2006年
文章针对列车提速引发的桥梁病害,结合两个工程实例,从行车速度、轨道结构、桥梁梁体及养护等方面分析了京广线提速后,“百孔大桥”梁底逐步产生裂纹的原因,提出了解决病害的方案,并对《设计规范》中的相关条款进行了探讨。并以哈长线松花江大桥为例,阐述列车提速后对线桥设备的冲击明显增大,突出地表现为桥梁横向振幅、钢梁裂纹大幅度增加。根据桥梁检定试验结果,采取改造上下平联与端横梁等措施。
冀幼平张海燕
关键词:列车提速桥梁维修病害整治
文化转向视角下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核心术语英译特色解析被引量:4
2021年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为从非文本视角解析译文特色提供了重要依据。参照《中国关键词》等语料,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英文版)中筛选出73个核心术语的英译,借助FineReader工具对这些术语的英译及其以往官方英译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其中58个核心术语的英译较以往译文有显著差异。基于以往英译,卷二核心术语的英译以信息重组编辑为主,删除添加为辅,通过简化结构、降低语义色彩、改进措辞等策略使译文具有简洁、委婉、精准的特色。基于文化转向视角解析了形成卷二核心术语英译特色的社会语境、译者目的、目标语读者等非文本因素,以期对中国特色核心术语的翻译实践提供参考。
张海燕
关键词:文化转向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华人文化认同变迁:从“隔离”到“融合”——基于《华美周刊》《华美周报》文本分析
2015年
移民报刊在移民群体文化认同构建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华人报刊《华美周刊》与《华美周报》为文本比较对象,通过对两份报刊相关华人社区与主流社会关系、华人群体与祖籍国及其文化之间关系的报道分析,揭示了这一时期美国华人文化认同从"隔离"到"融合"的转变。研究表明,移民群体认同构建不纯粹是文化性的,也是该群体对主流社会对其边缘化程度的主动性或被动性反应。
张海燕
关键词:文化认同
19、20世纪之交美国华人报刊缘何蓬勃发展——从移民报刊“多元化”功能理论视角
2015年
19、20世纪之交是美国历史上颇为严重的排华期,面对华人人口及受众处于锐减的艰难生存环境,美国华人报刊发展却呈现出蓬勃发展之态势。本文试从移民报刊"多元化"功能理论视角以及相关报刊的文本分析来诠释这一时期华人报刊取得发展的原因,并依此对当下海外华人报刊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张海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