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琪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给药
  • 2篇吸入
  • 2篇肺部给药
  • 2篇处方
  • 1篇电加热
  • 1篇药物
  • 1篇依达拉奉
  • 1篇脂质体
  • 1篇制备工艺参数
  • 1篇溶出度
  • 1篇渗透性
  • 1篇体内体外
  • 1篇体外
  • 1篇喷雾干燥
  • 1篇气化
  • 1篇肽类
  • 1篇肽类药物
  • 1篇温度
  • 1篇吸入给药
  • 1篇吸入装置

机构

  • 6篇国家工程研究...

作者

  • 6篇吴闻哲
  • 6篇张琪
  • 3篇高洁
  • 1篇包圆圆
  • 1篇吴慧

传媒

  • 4篇中国医药工业...
  • 2篇世界临床药物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脂质体肺部吸入给药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近年来,载药脂质体肺部吸入给药因其独特的释药特点和临床意义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介绍了肺部吸入脂质体的优点,如减少药物对肺部的刺激性和延长药物滞留时间等。接着重点阐述了常用的脂质体制备技术(如交错流技术)和吸入方式,并对脂质体吸入制剂的上市和临床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以期为脂质体肺部吸入给药途径的研究提供文献支持。
高洁张琪吴闻哲
关键词:肺部给药吸入装置
鼻用粉雾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9年
鼻用粉雾剂作为一种鼻用固体制剂,其具有稳定性好和处方简单等特征。目前已有多种鼻用粉雾剂产品上市,且有大量疫苗多肽类药物正在研制中。目前,鼻用粉雾剂产品开发面临较多挑战,例如:药物颗粒递送、分布、滞留及吸收等。为探索以上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本文对已上市的鼻用粉雾产品和在研药物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及给药装置等进行综述,期望能为鼻粉剂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鲍涛涛张琪吴闻哲
关键词:粉雾剂处方设计给药装置
肺部给药颗粒工程技术研究进展
2016年
肺部给药颗粒工程技术旨在设计出具有窄粒径分布、稳定性和分散性良好、可持续释放及具有靶向性的药物颗粒,以实现最佳肺部给药效果,提高肺部生物利用度。本文从基础制粒法和特殊设计颗粒技术两方面概述肺部吸入给药颗粒工程技术的制粒特点和应用现状,简要综述近年来颗粒工程技术的相关研究进展,为肺部吸入给药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
张琪吴慧吴闻哲
关键词:肺部给药粒径分布
采用确定性筛选设计优化催产素粉末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参数
2022年
采用JMP软件(版本13.0 Pro)的确定性筛选设计(DSD)模块对吸入用催产素粉末的喷雾干燥处方工艺进行了初步筛选。分别设定了6个处方或工艺参数(磷酸盐比例、亮氨酸比例、料液pH、进口温度、进料流速、压缩空气流量),进行13次试验,评价指标为微细粒子分数、产率、玻璃化转变温度、水分含量、几何中位径、催产素含量。结果表明,磷酸盐比例和亮氨酸比例显著影响微细粒子分数,亮氨酸比例显著影响产率,磷酸盐比例和进料流速显著影响水分含量。最后,以微细粒子分数、催产素含量为关键评价指标,通过联合建模获得了优化处方工艺参数。优化处方工艺的验证试验结果显示,所得喷雾干燥粉末的微细粒子分数89.14%、水分含量0.67%、催产素含量94.63%、几何中位径1.36μm、产率68.50%,基本符合催产素干粉吸入剂要求。因此,在多肽类药物干粉吸入剂研发早期,确定性筛选设计可快速衡量各处方或工艺参数对粉末性质的影响。
董子豪高洁唐艺菲张琪吴闻哲
关键词:催产素喷雾干燥玻璃化转变温度多肽类药物
依达拉奉和利培酮的电加热气化吸入给药研究
2023年
与传统干粉吸入剂直接吸入含药粉体不同,电加热气化吸入给药是将药物快速升温气化,随后在吸气气流中冷却形成气溶胶而吸入。因此,在受热气化过程中控制药物的降解程度,同时保证形成的气溶胶具有较好的递送效率是重要的研究内容。本研究选取依达拉奉(低熔点和沸点)和利培酮(高熔点和沸点)为模型药,采用自制的快速升温、可调式电加热吸入装置,对不锈钢薄片材质、药物涂层厚度、加热气化温度进行优化,探索药物气化吸入过程中控制热降解和提升递送效果的方法。结果表明,不锈钢薄片经500℃、30 min加热处理后可显著提高利培酮气溶胶纯度,从39.31%提高到95.77%。1.9 mg依达拉奉在311和357℃的加热气化温度下,递送药量较高,气溶胶纯度大于99.8%;而利培酮0.5 mg在357℃的加热气化温度下,递送药量和气溶胶纯度均较高。2种药物经电加热气化后微细粒子分数均大于95%,具有较好的肺部递送特性。
唐艺菲高洁张琪郭俊彦孔红莉吴闻哲
关键词:依达拉奉利培酮电加热气化吸入
体内体外相关性的评价方法及应用被引量:7
2017年
体内体外相关性评价旨在建立药物制剂的体内生物学特性和药物制剂的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体内体外相关性评价的理论基础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溶出度和渗透性等体外试验,以及基于动物和人体的体内试验是获取药物制剂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的常用试验方法。本文从房室模型和生理药物动力学(PBPK)模型两方面系统地介绍了数学建模的流程和评价体系的应用;还综述了体内体外相关性在口服制剂改良中的应用和在非口服制剂评价中的最新发展。
包圆圆张琪吴闻哲
关键词:溶出度渗透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