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鸿波

作品数:2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地闪
  • 1篇电场
  • 1篇电场变化
  • 1篇正地闪
  • 1篇闪电
  • 1篇特征参数
  • 1篇统计特征
  • 1篇人工触发闪电
  • 1篇辐射场
  • 1篇负地闪
  • 1篇波形
  • 1篇触发
  • 1篇磁场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篇郄秀书
  • 2篇刘明远
  • 2篇张鸿波
  • 1篇樊艳峰
  • 1篇刘昆
  • 1篇王东方
  • 1篇蒋如斌
  • 1篇王宇

传媒

  • 1篇高电压技术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年份

  • 2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基于高时间分辨率快电场变化资料的北京地区地闪回击统计特征被引量:14
2017年
利用2014年北京闪电网观测到的4站及以上同步高时间分辨率闪电快电场变化资料,对北京地区5次雷暴过程中304次正地闪和1467次负地闪的回击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主要包括:回击次数、10%~90%上升时间、下降时间、半峰值宽度、回击间隔、回击峰值电场强度、回击间隔和回击序数的关系等。结果表明,正、负地闪中单回击地闪所占比例分别为91.1%和24.2%,单次负地闪的平均回击次数为3.8次,观测到的最大回击数可达20次。304次正地闪首次回击的10%~90%上升时间、下降时间和半峰值宽度的算术平均值分别为4.2μs、14.5μs和6.2μs;29次正地闪继后回击对应值分别为3.6μs、12.6μs和5.7μs;1467次负首次回击的对应值分别为2.4μs、23.9μs和5.3μs;4109次负继后回击的对应值分别为1.7μs、19.5μs和3.4μs。正、负地闪回击间隔的几何平均值分别为106 ms和59 ms。负地闪回击间隔呈对数正态分布,平均回击间隔随着回击序数的增加有逐渐减小的趋势。最后,还对70次正回击、421次负首次回击和789次负继后回击峰值电场进行了统计,将其归一化到100 km的平均值分别为11.2 V/m、7.2 V/m和5.0 V/m。平均来看,负地闪首次回击峰值电场比继后回击峰值电场大1.4倍,但是有23.5%的继后回击峰值电场大于其对应的首次回击。
黎勋郄秀书刘昆王宇王东方刘明远孙竹玲张鸿波
关键词:正地闪负地闪
人工触发闪电实验中初始电流脉冲辐射磁场的观测与模拟被引量:10
2017年
为了进一步了解人工引雷初始阶段正先导的电磁辐射特征,利用2014年夏季山东人工触发闪电实验中的5次实验数据分析了磁场脉冲序列的特征,并利用基于Heidler函数模拟结果作为输入电流的传输线模式对单个磁场脉冲进行了模拟。磁场脉冲可根据幅值和半峰值宽度的明显差异分成两种类型,即脉冲型脉冲和波纹型脉冲;两类脉冲的脉冲间隔相当,表明其产生机制一致。由于波纹型脉冲对应的电流脉冲在通道底部的电流测量中较难识别,因此本文仅模拟脉冲型脉冲,结果表明其是由先导电流脉冲沿着钢丝通道向下传输时辐射产生;利用模拟结果对不同磁场分量(即感应场与辐射场)的研究发现,在火箭发展高度为152 m的情况下,当观测距离为200 m时感应场与辐射场分量相当,当观测距离<40 m时,感应场对总磁场峰值的贡献超过80%,当观测距离>500 m时,辐射场对总磁场峰值的贡献>80%。
樊艳峰陆高鹏张鸿波蒋如斌刘明远郄秀书
关键词:辐射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