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慕春玲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色谱
  • 2篇浸泡
  • 2篇浸泡液
  • 1篇缔合型
  • 1篇乙醇
  • 1篇乙烯
  • 1篇乙烯基
  • 1篇乙烯基吡啶
  • 1篇油酸酰胺
  • 1篇蒸发残渣
  • 1篇散射
  • 1篇色谱仪
  • 1篇酸酰胺
  • 1篇酸酯
  • 1篇凝胶
  • 1篇凝胶色谱
  • 1篇气相
  • 1篇气相色谱
  • 1篇气相色谱仪
  • 1篇迁移

机构

  • 5篇山东省产品质...
  • 2篇山东大学

作者

  • 5篇慕春玲
  • 2篇吕小博
  • 2篇张长桥
  • 2篇郭风
  • 1篇王微山
  • 1篇于萍
  • 1篇宋玉峰
  • 1篇郗丹
  • 1篇魏云鹤
  • 1篇王齐天
  • 1篇武吉伟
  • 1篇刘东芳
  • 1篇陈世伟
  • 1篇许超

传媒

  • 2篇包装工程
  • 1篇中国酿造
  • 1篇材料工程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聚乙烯膜在65%乙醇浸泡液中蒸发残渣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市场上常见的液体包装用聚乙烯乳白单膜,实现了以65%乙醇为浸泡液,蒸发残渣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通过实验与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建立了蒸发残渣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计算了各不确定度分量。实验结果表明:扩展不确定度为1.22mg/L(k=2),蒸发残渣的测定结果为(7.0±1.22)mg/L。
郭风慕春玲郗丹
关键词:乙醇蒸发残渣不确定度
甲基丙烯酸酯-乙烯基吡啶-丙烯锌三元缔合型配位络合石油减阻剂的合成及其减阻和抗剪切性能的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配位络合石油减阻剂的主要合成方法为溶液聚合和乳液聚合,为确定最佳聚合方法,以甲基丙烯酸和正十二醇合成了较纯的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以苯乙烯与合成的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为原料、4-乙烯基吡啶和甲基丙烯锌为聚合极性单体,分别采用溶液聚合和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缔合型配位络合石油减阻剂。利用红外谱图表征了缔合型配位络合石油减阻剂分子的结构,用热分析仪与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仪对减阻聚合物进行了表征测试,采用减阻剂减阻效果环道测试评价系统,分别对两体系进行了减阻性能与抗剪切性能的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可获得有效的缔合型配位络合石油减阻剂,但是乳液聚合产物的流体力学半径更大,玻璃化转变温度(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TG)更高,表明缔合作用更强,减阻和抗剪切性能均优于溶液聚合产物,同时乳液聚合得到的减阻剂产率较高,因此缔合型配位络合石油减阻剂的最佳聚合方法是乳液聚合。
陈世伟慕春玲吕小博王齐天张长桥
关键词:减阻率减阻剂
稠油降黏聚合物功能材料的合成与降黏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对含有苯环、吡啶环和酯基类稠油降黏聚合物的合成过程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在此基础上,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含有苯环、吡啶环酯基类稠油降黏聚合物功能材料,以傅里叶转换红外法(FTIR)、动态光散射法、凝胶色谱法(GPC)和热分析法(DSC)对所合成的聚合物进行了表征;以胜利油田稠油为对象,采用流变仪对其进行了降黏效果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含有苯环、吡啶环酯基类稠油降黏聚合物在30℃,聚合物加量为463×10-6时,其表观降黏率为79%,表现出了含有苯环、吡啶环酯基类稠油降黏聚合物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同时通过SEM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加降黏剂前后原油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观察,由此对降黏机理进行初步讨论与分析。
吕小博魏云鹤于萍慕春玲张长桥
关键词:降黏剂光散射凝胶色谱热分析
白酒中白色沉淀的成分分析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近年来白酒出现白色沉淀的现象呈上升趋势,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人为的因素或者非人为因素都会给白酒质量带来一定影响。文中对出现问题的酒样和模拟液进行低温处理,使用气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和红外色谱仪进行相应分析,找出了沉淀产生的原因,并确定了白色沉淀的主要成分为油酸酰胺,是瓶盖内塞生产工艺中添加的一种爽滑剂。
许超慕春玲刘东芳韩晓强张智力
关键词:白酒油酸酰胺离子色谱仪气相色谱仪
几种非复合薄膜安全性能的评价
2013年
研究了塑料包装材料对长时间存放的液体食品中不挥发物的迁移规律。采用食品包装常用的5种塑料薄膜,在常规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模拟浸泡液中的不挥发物总量与浸泡时间的线性关系,延长浸泡时间至120 d以及在极限试验条件下的不挥发物迁移量。在3种浸泡液中的不挥发物总量均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在乙酸浸泡液(4%)中的迁移总量最多,最大值为28.5 mg/L,在乙醇浸泡液(65%)中的迁移总量最少,最大值为20.5 mg/L,A薄膜在长达120 d的模拟浸泡液中,不挥发物总量达到了55.5 mg/L,极限使用条件下,在正己烷浸泡液中的迁移总量最多,最大值为95.5 mg/L。在3种浸泡液中5种薄膜均存在迁移行为,危害程度有待评估。
郭风王微山慕春玲武吉伟宋玉峰
关键词:浸泡液迁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