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江辉

作品数:8 被引量:122H指数:7
供职机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食品
  • 3篇食源
  • 3篇食源性
  • 2篇摄入
  • 2篇摄入量
  • 2篇食品微生物
  • 2篇食源性致病菌
  • 2篇污染
  • 1篇毒素
  • 1篇芽孢
  • 1篇芽孢杆菌
  • 1篇玉米赤霉烯酮
  • 1篇源性疾病
  • 1篇沙门菌
  • 1篇膳食
  • 1篇膳食摄入
  • 1篇膳食摄入量
  • 1篇生物危害
  • 1篇食品安全
  • 1篇食源性疾病

机构

  • 4篇中国疾病预防...
  • 4篇国家食品安全...
  • 1篇北京市疾病预...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北京华宇软件...

作者

  • 8篇朱江辉
  • 5篇宋筱瑜
  • 5篇李凤琴
  • 4篇徐海滨
  • 4篇王晔茹
  • 2篇李宁
  • 2篇严卫星
  • 2篇张磊
  • 2篇陈君石
  • 2篇刘兆平
  • 1篇李建文
  • 1篇何宇纳
  • 1篇于红霞
  • 1篇邵兵
  • 1篇马宁
  • 1篇高芃
  • 1篇王伟
  • 1篇任鹏程

传媒

  • 5篇中国食品卫生...
  • 2篇卫生研究
  • 1篇生物加工过程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我国食品微生物定量风险分级模型初探与应用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构建我国食品微生物定量风险分级模型。方法以食品消费量数据为基础,利用专家启发法获得交叉污染和烹调行为相关参数,以2010年我国某省食品中致病菌监测结果为例,通过确定性风险分级模型和风险矩阵,对多种致病菌对人群健康的影响进行分级。结果通过分级模型,发现该省的婴幼儿配方粉中阪崎肠杆菌污染、生畜肉、生禽肉和熟肉制品中的沙门菌污染存在高或较高的健康风险,89.2%的食源性疾病病例由沙门菌引起,87.0%的食源性病例的病因食品可以归因于生畜肉和生禽肉,研究提出了生畜肉-沙门菌组合等应当优先开展风险评估的目录和以交叉污染为重点暴露途径的评估内容。结论初步构建了食品微生物定量风险分级模型,但仍需进一步验证和优化。
朱江辉宋筱瑜王晔茹徐海滨
关键词:风险评估食源性致病菌食品微生物污染
食品微生物风险分级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5年
通过开展食品中微生物危害的风险分级研究,筛选高危食品和微生物危害进行重点监管是国际上控制食品微生物危害的通行策略,但是目前尚无国际通用的食品微生物风险分级模型。本研究对国际上已经开展的食品微生物风险分级研究进行回顾,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基于风险监测的定量风险分级模型的构想。
朱江辉宋筱瑜王晔茹徐海滨宫丹阳贺复生梁亮王金龙闫连富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微生物危害风险分析
中国高水碘地区人群膳食碘摄入量评估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评估中国高水碘地区人群膳食碘摄入量及其潜在风险。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库中的食物、食盐消费量数据和饮用水推荐摄入量,以及中国食物成分表及盐碘和水碘监测数据,估计我国高碘地区13个性别~年龄组人群在食用加碘食盐和不加碘食盐情形下的膳食碘摄入量,并与我国推荐的膳食碘摄入量标准进行比较。结果水碘介于150~300μg/L地区,无论食用加碘食盐或不加碘食盐,各组人群的膳食碘平均摄入量均介于推荐摄入量(RN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之间;水碘高于300μg/L地区,7岁以上男性和11岁以上女性(含孕妇和乳母)食用加碘食盐时的碘平均摄入量均超过UL,而所有人群食用不加碘食盐时的碘摄入量均介于RNI~UL之间。两类地区所有个体碘摄入量均超过RNI;但食用加碘食盐时,摄入量超过UL的个体比例为10.5%和24.9%,远高于食用不加碘食盐的1.5%和1.7%。在两类地区饮用水对膳食碘的贡献率均高于食盐。结论在食用不加碘食盐的情况下,我国高水碘地区居民的膳食碘摄入量是适宜和安全的,食用加碘食盐会增加碘过量的风险;饮用水是高碘地区膳食碘的最主要来源。
张磊李凤琴刘兆平何宇纳朱江辉马宁李建文严卫星李宁陈君石
关键词:膳食摄入量
凝结芽孢杆菌GBI-30,6086的安全性探讨被引量:7
2016年
对凝结芽孢杆菌GBI-30,6086的食用安全性进行探讨。根据凝结芽孢杆菌GBI-30,6086的毒理学、耐药性和产毒能力、食用和使用情况等数据,考虑其推荐使用量和我国人群的消费水平,对其食用健康风险进行安全性评估。已有研究未观察到凝结芽孢杆菌GBI-30,6086具有毒性、耐药性和产毒能力,临床实验未见不良临床反应报告。将中国2002年居民的食物摄入量转换为食物摄取份数(25.38份),凝结芽孢杆菌GBI-30,6086在其推荐剂量下,预估摄入量为5.1×1010CFU/d,小于每日可接受摄入量(ADI)值(8.0×1010CFU/d)。在其推荐剂量下,凝结芽孢杆菌GBI-30,6086对健康产生潜在影响的风险较低。
王晔茹宋筱瑜高芃徐海滨李宁朱江辉
关键词:凝结芽孢杆菌安全性评估
sQMRA在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23
2011年
目的以福建省人群食用牡蛎引起副溶血性弧菌(VP)胃肠炎的风险为例,介绍一种快速的风险评估工具(sQMRA)在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文献报告和经验推断等方式,对福建省2008年9—11月牡蛎的消费量和零售阶段VP的污染水平、交叉污染和烹制对VP菌落数的影响等共11个参数进行了推算和引用。结果计算得到福建省2008年9—11月VP的感染人数为10 221人,其中有1 022人罹患VP胃肠炎,推算得到的VP胃肠炎的发病概率为2.8×10-5,与人群监测推算的VP胃肠炎发病概率3.8×10-5结果较为接近。结论 sQMRA是一种快速简便有效的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工具。
朱江辉李凤琴
关键词:牡蛎副溶血性弧菌
中国12省市部分食品中硼本底含量调查及居民摄入量初估被引量:34
2011年
目的了解中国部分食品中硼的本底含量及居民膳食硼的摄入情况。方法 2010年在全国12个省市采集谷物类、肉类及水果类食品样品1035份,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检测样品中硼含量。结合2002年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对中国城乡居民硼的平均摄入量进行初步估计。结果在所检测的食品类别中,大豆是硼含量最高的食品,其本底含量为39.46mg/kg,其次是水果和猪肉,本底含量在4~7mg/kg之间,牛羊肉以及粮谷类的大米和小麦中硼含量较低,本底含量不超过4mg/kg。初步估计了我国城乡居民膳食日均硼的摄入量为1.62mg,大米是膳食硼的主要来源。结论不同类别食品含硼量差异较大,大豆是富硼食品。若无违法添加情况,中国居民膳食硼摄入量处于安全范围。
宋筱瑜李凤琴刘兆平张磊朱江辉严卫星李宁陈君石
关键词:食品安全本底值摄入量
中国谷物制品中重要镰刀菌毒素膳食暴露评估研究被引量:29
2010年
目的了解我国居民膳食暴露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雪腐镰刀菌烯醇(NIV)和玉米赤霉烯酮(ZEN)水平。方法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2009年国产小麦粉和玉米制品中DON等10种镰刀菌毒素含量进行检测,结合小麦粉和玉米制品的膳食消费量,重点对我国居民膳食暴露DON、NIV和ZEN3种毒素进行点评估。结果 (1)在平均消费水平,仍有2.5%的成人和10%的儿童摄入DON的量超过每日耐受摄入量(TDI)。在P75消费水平,人群通过不同DON污染水平的小麦粉和玉米制品(成人:小麦粉P90,玉米制品P97.5;儿童:小麦粉P50,玉米制品P75)暴露DON的量分别为TDI的1.72和2.02倍(成人)、1.19和1.09倍(儿童);无论小麦粉还是玉米制品,在毒素平均水平,儿童高消费(P90、P97.5及P99)人群的DON暴露量均超过TDI,分别是TDI的1.81~3.17倍(小麦)及1.47~3.97倍(玉米);在一般消费模式和高毒素污染水平(P99)、消费量P75和毒素污染水平P97.5以及消费量和毒素污染水平均为P90及以上的情况下,成人通过玉米制品暴露ZEN的量超过TDI,在消费量P50、P75、P90、P97.5和P99模式下,分别有多于1%、2.5%、25%、25%和50%的儿童通过玉米制品暴露ZEN的量超过TDI。(2)由成人和儿童小麦粉高消费量(P90、P97.5及P99)计算的DON关注水平、由玉米制品高消费量(成人:P99,儿童:P97.5和P99)计算的DON和ZEN的关注水平均低于各自的平均污染水平。(3)无论成人还是儿童,对污染高水平DON(P97.5及P99,儿童还有P90)的小麦粉和玉米制品的最大安全摄入量均低于各自的平均膳食消费量。成人由玉米制品中ZEN高污染水平(P99)计算的最大安全摄入量、儿童由小麦粉和玉米制品中ZEN高污染水平(P97.5及P99)计算的最大安全摄入量均低于各自的平均膳食消费量。结论儿童对3种真菌毒素的膳食暴露量均高于成人,是膳食暴露DON、NIV和ZEN的高危人群。长期摄入DON、ZEN高污染水平的小麦粉和
王伟邵兵朱江辉于红霞李凤琴
关键词:谷物制品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
中国鸡肉沙门菌厨房内交叉污染模型初探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索适用于我国食品微生物风险评估的鸡肉沙门菌厨房内交叉污染模型。方法开展我国部分居民厨房内鸡肉烹调加工行为调查,构建厨房内交叉污染的矩阵模型和简化模型。结果我国居民报告的案板生熟分开率为31.2%(78/250);矩阵模型中影响交叉污染发生的因素(Spearman相关系数)为加工凉菜先于加工鸡肉(0.925)、加工前鸡肉中沙门菌污染量(0.135)、更换案板(0.106)、洗手方式(-0.088)和洗案板方式(-0.064);矩阵模型与简化模型推算的凉菜中沙门菌的污染量和发病风险相近,影响交叉污染的关键因素相同;矩阵模型和简化模型推算的交叉污染后沙门菌的平均转移率分别是0.35%(95%CI:0.32~0.38)和0.18%(95%CI:0.16~0.20)。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模型适用于我国厨房内鸡肉沙门菌交叉污染研究。
朱江辉任鹏程徐海滨宋筱瑜王晔茹李凤琴
关键词:沙门菌交叉污染食源性致病菌鸡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