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明霖

作品数:6 被引量:75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历史地理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遗址
  • 4篇田螺
  • 3篇盐度
  • 3篇文化
  • 3篇文化演化
  • 3篇古盐度
  • 3篇河姆渡文化
  • 2篇环境演变
  • 1篇断代
  • 1篇植硅体
  • 1篇中更新世
  • 1篇剖面
  • 1篇剖面记录
  • 1篇孢粉
  • 1篇网纹红土
  • 1篇粒度
  • 1篇良渚遗址
  • 1篇化石
  • 1篇化石证据
  • 1篇更新世

机构

  • 6篇北京大学
  • 5篇浙江省文物考...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李明霖
  • 5篇莫多闻
  • 5篇毛龙江
  • 3篇史辰羲
  • 2篇周昆叔
  • 2篇孙国平
  • 1篇李春海
  • 1篇蒋乐平
  • 1篇贾耀锋
  • 1篇郑云飞
  • 1篇王淑云
  • 1篇刘斌

传媒

  • 2篇地理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学前缘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浙江上山遗址剖面记录中更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被引量:10
2008年
通过对上山文化遗址的野外勘察、野外采样和室内粒度、磁化率、释光年代(OSL)和AMS14C年代分析,探讨了上山地区地貌演变过程,分析了上山文化形成与发展的环境背景。研究结果表明,中更新世早期,上山地区为河流相砾石层堆积,中更新世晚期173kaBP左右,由于气候和海面变化及其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了河流的二级阶地。而后阶地上接受风尘堆积,形成了中更新世晚期的网纹红土。晚更新世,粉尘堆积加速,堆积了厚约1m的下蜀黄土。全新世(11.5kaBP-)开始,气候转暖,粉尘堆积速率降低,上山台地上保存有命名为"上山文化"的新石器遗址,其年代为11400 ̄8600aBP,遗址中发掘出大量陶器和石器工具,并发现有栽培水稻遗存,这是迄今为止长江下游地区发现的最早新石器遗址,是探索该地区农业起源和新石器文化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的地点。上山台地西侧低地经历了河流相—湖沼相—河流相—湖沼相的地貌过程,并且AMS14C年代表明,西侧水源消亡于距今1000多年,而台地东侧仍有河流流过,表明上山遗址所处地貌位置为靠近河湖水源的河流阶地之上覆有风成黄土的低平台地。
毛龙江莫多闻蒋乐平贾耀锋李明霖周昆叔史辰羲
关键词:环境演变网纹红土中更新世
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古人类活动的环境背景分析——植硅体、硅藻等化石证据被引量:31
2010年
长江中下游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为研究该地区新石器时期气候环境变化、古人类活动和文化演化等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是河姆渡早期文化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文章通过对田螺山遗址剖面植硅体、硅藻和炭屑等的分析,探讨了田螺山遗址河姆渡文化早期的原始农业和古人类活动的文化环境背景。7000~6600cal.aB.P.期间,植硅体和炭屑含量较低,淡水-半咸水硅藻丰富,推测为淡水或泻湖沉积环境,受海水影响较小;从6600cal.aB.P,开始,水稻植硅体和炭屑含量增加说明田螺山先人已经开始大量种植水稻;晚期(约6000cal.aB.P.后)海绵骨针和硅藻海水种含量的增长说明该时期田螺山地区明显受到海水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河姆渡文化早期,田螺山地区就已经开始水稻栽培,原始农业形态基本是以稻作农业为主;田螺山遗址河姆渡文化之前和之后都可能存在相对海面较高或受海水影响的时期,其与河姆渡文化在田螺山地区兴起与消失有着一定的关系。
王淑云莫多闻孙国平史辰羲李明霖郑云飞毛龙江
关键词:植硅体硅藻
浙江田螺山遗址古盐度及其环境背景同河姆渡文化演化的关系被引量:18
2009年
通过对浙江田螺山遗址剖面进行野外采样,实验室测定粘土矿物的种类、含量,以及地球化学元素硼、锶、钡的含量,恢复沉积物的古盐度,探讨田螺山遗址的相对海面变化,认为河姆渡文化层之前、之中、之后都存在相对海面较高的时期。综合多种环境要素并结合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对田螺山地区的环境背景特点及其同古代人类活动、河姆渡文化发展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初步讨论。
李明霖莫多闻孙国平周昆叔毛龙江
关键词:河姆渡文化古盐度
浙江良渚遗址群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被引量:21
2011年
良渚遗址群是距杭州市西北18 km的良渚镇和瓶窑镇毗邻地带间许多遗址的总称,代表了良渚文化发展的最高成就,是良渚文化的中心。根据在2007年发现的良渚古城墙外侧开挖的良渚北剖面、良渚西剖面沉积样品的粒度分析、孢粉分析数据,以及综合区域内多个剖面地层对比,恢复了该地区全新世环境的演变过程。研究表明,全新世良渚遗址群内环境演变可以分为4个阶段:(1)7 ka BP以前的平原区多为静水沉积环境,水域范围较大,水位较高,且水深逐渐增加,不太适合人类活动;(2)7~5.1 ka BP区域水位有所下降,水域面积缩小,部分较高的地区露出水面,较少接受沉积,一些低洼地区接受了沼泽相或河流泛滥相沉积,一些人类活动遗址开始出现;(3)5.1~4.3 ka BP水位较低,文化快速发展,平原上多见良渚文化遗迹,一些遗址堆积了较厚的良渚文化层;(4)4.3 ka BP以后水位再次升高,良渚文化衰落,多数良渚文化层之上都覆盖一套黄色或黄褐色泛滥相沉积。该地区全新世时期的水位波动与人类文化兴衰演化历史相关的现象表明,良渚遗址区域内地貌特征及水文环境的变化是影响良渚文化兴衰演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史辰羲莫多闻李春海刘斌毛龙江李明霖
关键词:环境演变粒度孢粉
浙江田螺山遗址古盐度及其环境背景同河姆渡文化演化的关系
通过对浙江田螺山遗址剖面进行野外采样,实验室测定粘土矿物的种类、含量,以及地球化学元素硼、锶、钡的含量,恢复沉积物的古盐度,探讨田螺山遗址的相对海面变化,认为河姆渡文化层之前、之中、之后都存在相对海面较高的时期。
李明霖莫多闻孙国平周昆叔毛龙江
关键词:河姆渡文化古盐度
浙江田螺山遗址古盐度及其环境背景同河姆渡文化演化的关系
通过对浙江田螺山遗址剖面进行野外采样,实验室测定粘土矿物的种类、含量,以及地球化学元素硼、锶、钡的含量,恢复沉积物的古盐度,探讨田螺山遗址的相对海面变化,认为河姆渡文化层之前、之中、之后都存在相对海面较高的时期。综合多种...
李明霖莫多闻孙国平周昆叔毛龙江
关键词:河姆渡文化古盐度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