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艳楠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大连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氧化酶
  • 2篇沙蚕
  • 2篇生物富集
  • 2篇生物可利用性
  • 2篇双齿围沙蚕
  • 2篇抗氧化
  • 2篇抗氧化酶
  • 2篇可利用性
  • 1篇代谢
  • 1篇毒性
  • 1篇多环芳烃
  • 1篇造血作用
  • 1篇中华绒螯
  • 1篇中华绒螯蟹
  • 1篇绒螯蟹
  • 1篇免疫应答
  • 1篇GLP

机构

  • 4篇大连海洋大学

作者

  • 4篇李艳楠
  • 3篇周一兵
  • 3篇赵欢
  • 3篇杨大佐
  • 1篇陈雪

传媒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双齿围沙蚕对芘的生物可利用性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为近海岸沉积质中PAHs的生态风险评价及其污染生境的修复提供理论依据,以双齿围沙蚕为研究对象,以芘为暴露污染物,开展双齿围沙蚕对芘的生物可利用性研究,分别考察了芘对双齿围沙蚕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及芘在双齿围沙蚕体内的生物富集特征。结果表明,双齿围沙蚕SOD、CAT和GSH-PX活性均随诱导时间的增加而升高,且SOD活性随芘浓度的增加出现显著性抑制,CAT和GSH-PX活性则随芘浓度的增加出现显著性升高。芘在双齿围沙蚕体内的生物富集特征如下:双齿围沙蚕体内芘的蓄积量随暴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各处理组双齿围沙蚕体内芘的蓄积量随时间的变化均呈类凸形的二次曲线关系,在第10天达到蓄积的最大值,最大蓄积量依次为(6.18±0.62)mg·kg^(-1)、(12.37±1.23)mg·kg^(-1)和(24.76±1.51)mg·kg^(-1)。生物富集系数BCF随芘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分别为0.0692、0.0684和0.0674。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双齿围沙蚕抗氧化酶活性对芘的暴露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此外,在短期内,双齿围沙蚕对芘具有明显的富集效应。
蔡富才赵欢李艳楠张文龙杨大佐周一兵
关键词:双齿围沙蚕生物可利用性抗氧化酶生物富集
双齿围沙蚕对芘的生物可利用性研究
蔡富才赵欢李艳楠张文龙杨大佐周一兵
关键词:双齿围沙蚕生物可利用性抗氧化酶生物富集
中华绒螯蟹GATA转录因子(GLP)在造血作用中的功能研究
造血作用是指不同类型的血细胞从特定造血位点发生、发育和成熟的一系列复杂过程。造血作用中生成的形态各异的血细胞(免疫细胞)构成了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核心和基础,因此了解血细胞的发生、分化和免疫过程是探究机体免疫防御机制...
李艳楠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免疫应答造血作用
多毛类动物对多环芳烃的毒性响应及代谢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7年
多环芳烃可富集在水生生物体内,进而通过食物链的放大作用危害人类,多毛类动物是已知能够蓄积大量多环芳烃的物种,有关多毛类动物解毒代谢酶与抗氧化酶的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水平作为多环芳烃监测指标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但有关多毛类动物如何代谢蓄积在体内多环芳烃的基础理论研究目前尚处于初步阶段。本研究中,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多毛类动物对多环芳烃的毒性响应及代谢研究,多毛类动物对多环芳烃的代谢类似于脊椎动物,分为两个阶段,参与第一阶段代谢的酶主要是细胞色素P450酶家族,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和磺基转移酶被认为是第二阶段代谢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酶类,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应加强多毛类动物对复合多环芳烃以及低剂量多环芳烃长期暴露的毒性响应研究,同时增强对不同多环芳烃的代谢研究。
蔡富才李艳楠赵欢杨大佐陈雪周一兵
关键词:多环芳烃代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