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森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成藏
  • 2篇致密
  • 2篇陆相
  • 2篇孔隙
  • 2篇孔隙结构
  • 2篇成藏机理
  • 1篇单片
  • 1篇单片机
  • 1篇延长组
  • 1篇油气
  • 1篇油气成藏
  • 1篇智能化
  • 1篇砂质
  • 1篇水采
  • 1篇排水采气
  • 1篇排水采气工艺
  • 1篇泡排剂
  • 1篇盆地
  • 1篇膨胀管
  • 1篇自适

机构

  • 5篇延安大学
  • 1篇大港油田
  • 1篇陕西延长石油...

作者

  • 5篇杨森
  • 3篇袁海博
  • 2篇吴小斌
  • 1篇吕磊
  • 1篇范柏江
  • 1篇王香增
  • 1篇李亚婷
  • 1篇孙琦

传媒

  • 3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年份

  • 2篇2018
  • 3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陆相致密油微观成藏机理研究进展
通过国内外文献调研,首先分析了致密油术语的应用情况,将广义和侠义之分的产生原因,总结为储层描述、技术开发、宏观统计和成藏成因四种;然后研究致密油的微观成藏机理发展的推动因素,表明致密油储层微观机理的发展得益于水平井分段压...
袁海博吴小斌杨森
关键词:成藏机理储集层孔隙结构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砂质纹层发育特征与油气成藏被引量:15
2018年
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页岩内部存在大量的砂质纹层,该类纹层的发育与油气成藏的关系还不明确。为了深入揭示砂质纹层的地质特征、探索砂质纹层的发育对油气成藏的有利作用,综合利用岩心观察、镜下识别及有机地化分析技术,对砂质纹层的岩性特征、物性特征、裂缝发育及油气赋存开展了综合性研究。结果表明,砂质纹层的岩性涵盖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页岩;纹层主要呈薄纹层、薄条带及薄夹层的形式出现。砂质纹层的存在,改变了岩性的接触方式。砂质纹层越发育,岩性交互程度越强,往往越有利于排烃。砂质纹层的存在,有利于孔隙的发育,间接改善了储层物性。砂质纹层的存在,改变了岩石的力学性质,使得裂缝展布规律得以改变。砂质纹层的存在,为液态油、溶解气和游离气提供了更多的赋存空间。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地区,富含砂质纹层的页岩是现今的油气勘探开发目标;深湖相厚层页岩尽管油气潜力巨大,但现有的工程技术尚不能进行有效开发,是未来的勘探开发目标。
师良王香增范柏江吕磊李亚婷杨森
关键词:油气成藏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排水采气工艺智能化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在气井的生产过程中,由于井筒积液会严重影响气井产量,所以排水采气也就成为气井重要工艺措施,但是现有的排水采气技术存在准确性不足、成本过大等问题。本文运用自动控制原理,以电磁感应理论为基础,将实现泡排剂的精确化投放、降低投放成本作为目标,考虑到装置在井下复杂环境的适应性,设计了一种智能化投放泡排剂的装置。本装置通过井下积液高度和压力大小两个变量对投放过程进行控制,避免人工操作对于投放准确度的影响,实现了泡排剂的精准投放,提高了泡排剂的使用效率。在单片机使用下,减少了泡排剂投放的工作量,降低了成本,对其他设备的改进研发,有借鉴意义。以延长气田为例,分析得出:本设备对于井下环境,以及不同井区的基础情况都有良好的适应性,易于普及和推广。
杨森吴小斌郭向东薛波刘宝平陈瑞
关键词:排水采气智能化单片机泡排剂
自适应且高效井口密封装置设计与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在有杆泵开采过程中,抽油杆带动光杆频繁做上下往复运动,对盘根产生磨损,从而密封性能下降,造成原油泄漏。本文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提出运用气体密封压缩原理,将原先沿光杆径向压缩密封转化为轴向压缩密封的思路,设计出一种自适应且高效的井口密封装置。该装置大致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轴向施压装置,二是自动润滑装置。对于前者,设计选用螺旋膨胀管为轴向施压装置,通气膨胀后压缩盘根,从而共同完成对井口的密封;对于后者,设计了润滑油腔,光杆可自动带取润滑油。在志丹油厂投入实践后,本设计装置即减少了盘根的磨损,又可以回收利用渗漏的原油,因而很好的提升了井口密封的效果。
赵吉春杨森袁海博
关键词:自适应膨胀管
陆相致密油微观成藏机理研究进展
2017年
通过国内外文献调研,首先分析了致密油术语的应用情况,将广义和侠义之分的产生原因,总结为储层描述、技术开发、宏观统计和成藏成因四种;然后研究致密油的微观成藏机理发展的推动因素,表明致密油储层微观机理的发展得益于水平井分段压采技术、大量致密油资源的特征总结和大面积连续型油气聚集理论的发展。最后总结当前陆相致密油储层微观成藏机理的三方面进展:(1)致密油储层成藏时,油气能否进入储集层的孔隙下限研究。表述的物性孔隙下限有两种不同的定义。不同实验手段得出的结果有所差异;(2)致密油储层的烃源岩特征,生、排烃产生的压力研究。已证明烃源岩生、排烃提供致密油位移的动力,成熟时的排酸现象影响着致密油储层的物性;(3)致密油成藏时,流体在微-纳米孔喉中运移规律研究。在缺乏动力的条件下,流动方式以渗流、滞留为主,受到毛细管阻力、黏滞力和分子作用力,需要"启动压力"才能发生位移。
袁海博孙琦杨森
关键词:储层成藏理论孔隙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