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康丽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生物标记
  • 1篇生物标记物
  • 1篇实时荧光
  • 1篇实时荧光定量
  • 1篇实时荧光定量...
  • 1篇水域
  • 1篇探针
  • 1篇蚯蚓
  • 1篇污染
  • 1篇污染胁迫
  • 1篇米氏凯伦藻
  • 1篇基因
  • 1篇海洋生物
  • 1篇海洋生物学
  • 1篇PRD
  • 1篇X基因
  • 1篇标记物
  • 1篇PAHS

机构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集美大学
  • 1篇汕头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篇郑森林
  • 2篇邱晓燕
  • 2篇林康丽
  • 1篇宋玉芳
  • 1篇余兴光
  • 1篇薛文玲
  • 1篇刘文华
  • 1篇边梅
  • 1篇黄浩
  • 1篇刘正华
  • 1篇陈彬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台湾海峡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九龙江口水域米氏凯伦藻的分布被引量:4
2012年
为快速精确监测九龙江口小型有毒赤潮藻的分布,本工作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2009年春(5月)、夏(8月)、秋(11月)3个季节九龙江口18个站位水样中米氏凯伦藻(Kareniamikimotoi)的密度.这3个季节分别对应九龙江口水域的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结果表明,在九龙江口水中米氏凯伦藻的检出范围为未检出至2.3×104cells/dm3;其空间分布差异比较大,主要分布在厦门西港海域,其次是在高潮时的海门岛附近海域;海门岛以西水域几乎未监测到该藻的存在,仅5号站位有1个航次检出.米氏凯伦藻密度的季节分布差异也很明显,春、夏季的密度(最高检出值都达到了2.3×104cells/dm3)明显高于秋季的密度(最高检出值仅为5.4×103cells/dm3).本研究结果可为厦门西港以及九龙江口水域赤潮的研究与监测提供参考.同步进行的显微镜镜检技术没有观测到米氏凯伦藻的存在,可见在藻密度较低(低于103cells/dm3)的情况下,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较传统镜检技术(检出限一般在103cells/dm3以上)可能更灵敏.该技术特异性好且操作简便,使对大样本的检测具有可行性,为实现沿岸海域赤潮的动态监测和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边梅郑森林刘文华林康丽邱晓燕黄浩余兴光陈彬刘正华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米氏凯伦藻实时荧光定量PCR探针
蚯蚓体内过氧化物还原蛋白PRDX基因对土壤PAHs污染胁迫的转录响应被引量:1
2013年
在前期建立的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诱导上调表达的蚯蚓cDNA文库中,发现一种过氧化物还原蛋白peroxiredoxin6(PRDX6)基因片段,并提交到GenBank.Blastx比对与基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与已知PRDX6的最高相似率为86%,期望值为4E-30.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具有PRDX6基因含Cys编码的一个特征motif,表明该序列属于PRDX6基因.为进一步验证蚯蚓PRDX6基因对多环芳烃污染的响应情况,使用OECD推荐方法,进行了土壤菲、芘、荧蒽和苯并芘污染对蚯蚓的毒性响应的试验(周期28 d),并采用定量PCR方法,检测了各实验组蚯蚓PRDX6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发现,1.0 mg·kg-1的芘和苯并[a]芘均可显著上调蚯蚓PRDX6基因的表达,表明PRDX6基因可作为土壤污染引起蚯蚓抗氧化应激检测的分子标记.
林康丽郑森林宋玉芳邱晓燕薛文玲
关键词:蚯蚓PAHS生物标记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