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格桑益西

作品数:9 被引量:4H指数:2
供职机构:西藏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语言
  • 2篇用语
  • 2篇语码
  • 2篇语码转换
  • 2篇语言文字
  • 2篇通用语
  • 2篇通用语言
  • 2篇通用语言文字
  • 2篇文字
  • 2篇码转换
  • 2篇国家通用语言...
  • 2篇藏语
  • 1篇选载
  • 1篇延续性
  • 1篇以人为本
  • 1篇语文
  • 1篇语言变体
  • 1篇语言濒危
  • 1篇语言平等
  • 1篇语言生态

机构

  • 9篇西藏社会科学...

作者

  • 9篇格桑益西
  • 1篇巴桑罗布

传媒

  • 4篇西藏研究
  • 4篇西藏大学学报...
  • 1篇西藏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199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探秘语言濒危与语言消亡
2020年
文语言濒危与语言消亡已成为国际语言学界日益关注的问题。文章从诠释英文中的“language death”翻译成藏语“■”的缘由着手,评述了国内外学界关于语言濒危与语言消亡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而系统讨论了与语言濒危与语言消亡相关的四个问题,即全球范围内不同语言的活态研究、语言消亡的缘由与消亡语言研究、语言濒危的缘由与语言濒危研究,以及西藏地区的藏语、门巴语、珞巴语等不同语言的活态状况研究。
格桑益西
关键词:语言消亡语言濒危
党的民族语文政策的延续性及其在西藏的具体实施
2009年
文章通过回顾党的民族政策的产生、发展和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具体落实,论证了党的民族语文政策的延续性;并通过回顾党对西藏的民族语文政策和这些政策在西藏的具体实施,论证了西藏和平解放以来藏语文工作所取得的成就。
格桑益西
关键词:语言平等延续性以人为本
明辨是非 坚决反对分裂
2008年
文章通过丰富详尽的史实和作者亲历,见证西藏民主改革前后的对比变化,阐明汉藏两族同为中华民族重要成员和西藏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深刻揭批达赖分裂集团近年来策划、制造的分裂事件的目的和实质;号召西藏各族人民珍惜、维护今天的幸福生活。
恰白.次旦平措格桑益西
关键词:明辨是非
藏族中学生的语言选择与使用被引量:2
2021年
边疆民族地区的语言选择是新时代语言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2020年7月在西藏某中学藏族学生言语行为的蹲点考察,以设定日常生活场景、娱乐场景和公共场景为基点,分析学生的电话号码、平日交流、阅读书籍和信息媒体等不同场景中的语言和文字的选择与使用情况,初步评估了藏族中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藏语文表达习惯。
格桑益西
关键词:语言选择
语言与生物:基于语言生态学的考察
2019年
语言生态学(Ecology of Language)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20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语言学家豪根(Haugen)首次提出。语言生态学是国际语言社会学界普遍使用的研究方法,但这种方法在藏语以及西藏语言学界的运用还刚刚起步,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研究。鉴于此,文章通过比较,着重讨论了语言与生物的异同,指出了二者的三个共同点和六个不同点。
格桑益西
关键词:语言语言生态学转用
双语、符号转换及其产生背景研究
2010年
双语是一种能力,符号转换是表现,但是通晓双语的表现和符号转换有质的差别。符号转换的产生有内外诸多因素。一个族群或一个社区呈现双语能力和符号转换言语行为的现象,与该民族或社区生活的语言环境、所掌握的第一语言和主流语言的不同、该民族或社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个人所从事的职业、主流媒体的用语以及人们对第二种或第三种语言的态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格桑益西
关键词:双语语言变体
门巴族语言选择与使用的典型调查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文章以西藏山南市错那县门巴族四个乡为调研点,通过专访相关历史见证者、问卷调查等方法,考察了门巴族在不同场景、与不同身份人沟通时的语言选择与使用情况,通过调研认为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的门巴族具有较好的门巴语听说能力和有较强的藏语文写作能力,且大部分年轻人有较强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
格桑益西
关键词:门巴语语码转换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与认同——以西藏打隆镇村居干部为例
2023年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是新时代我国语言文字事业的重点,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不仅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工具,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文章借助在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打隆镇实地调研的一手资料,重点探讨了打隆镇村居干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熟练程度和认同情况,得出打隆镇村居干部都有不同程度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听、说、读、写”应用能力,而且普遍认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现实生产生活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结论。
格桑益西朗杰扎西
关键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西藏简明通史》(选载)被引量:2
1990年
第一章西藏远古史一“博”称谓的由来吾侪之境域,最初便唤之为“博”。此称呼如何形成,其内涵又是什么,在西藏王朝史和宗教源流史中没有发现对此术语之解释。近代著名历史学家根顿群培在其所著《自史》中,对此称呼作了最初考证。详细论述参见该原著。其中指出:“所言‘博’一词,诠显何义耶?或是此乃随意立名,无意义可言也。”继而又说:或是将王名立为地名也。如依“雍仲本”教派所见,“谓初名本境,后渐转变成博境。”此等说法尽管作为参考材料提出来,并未断言,然而更使我们赞同这位学者的用意。何况。
恰巴.次旦平措诺昌.乌坚巴桑罗布格桑益西
关键词:青藏高原远古时期历史学家通史称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