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琼芳
- 作品数:3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黄土丘陵区人工柠条林土壤有机碳组分和碳库管理指数演变被引量:6
- 2013年
- 采用时空替代法,探讨了黄土丘陵区人工柠条林地在10,17,30,34,40,50a时间序列上0—40cm土层内土壤碳组分和碳库管理指数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林龄的增加,柠条林地中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增加,均为10a时含量最低,40~50a时趋于稳定。但二者出现的峰值年限不同,总有机碳在34a时含量最高,达4.29g/kg,而活性有机碳含量在40a时最高,为0.83g/kg;(2)柠条林地碳库管理指数随林龄增加整体呈上升趋势,在0—20cm土层随生长年限的增加明显提高,比10a柠条林地高出54.2%~153.0%,而在20—40cm土层其增幅不明显,甚至在17~30a期间比10a时下降了8.0%~16.9%;(3)相关分析表明,活性有机碳与总有机碳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并且与土壤肥力指标也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碳库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与土壤碳组分、其他主要肥力指标之间也显著相关。研究表明,在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过程中,柠条种植可增加土壤的有机碳含量,改善土壤肥力。碳库指数与碳库管理指数可以作为反映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的监测因子。
- 崔静陈云明曹扬王琼芳黄佳健王琳琳
-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柠条土壤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
-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人工柠条林土壤固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2
- 2012年
- 为了探讨黄土丘陵区不同生长年限的人工柠条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更好地阐明黄土丘陵区柠条林土壤的固碳机理,本文采用时空替代法,以撂荒2 a的坡耕地为对照,对黄土丘陵半干旱区不同林龄(10 a、17 a、26 a、34 a、40 a、50 a)人工柠条林地土壤有机碳(SOC)、全氮(STN)、全磷(STP)及柠条林的根系生物量和枯落物现存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0~60 cm的土层剖面上,0~20 cm土层SOC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土层,并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层递减,其中柠条林地0~20 cm土层SOC含量变化幅度为2.68~11.44 g·kg-1,而40~60 cm土层SOC含量仅在1.64~2.73 g·kg-1波动;与对照相比,随林龄增加柠条林地0~60 cm土层平均SOC含量先减小后增加最后趋于平稳:10 a和17 a柠条林SOC含量比对照显著降低了34.5%和26.9%,26 a柠条林的SOC含量显著升高,其值是对照的1.43倍,40 a和50 a柠条林SOC含量处于积累与消耗相对稳定的状态。2)对SOC含量与STN、STP含量及根系生物量和枯落物现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SOC含量与STN含量、根系生物量及枯落物现存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线性相关,但与STP含量相关性不明显,说明土壤中氮含量的增加能明显提高土壤的固碳能力,而根系生物量和枯落物现存量的多少能够决定土壤的固碳水平。
- 崔静陈云明黄佳健王琼芳姚志杰张飞
- 关键词:柠条林地土壤全磷根系生物量
- 黄土丘陵区铁杆蒿群落表层土壤有机碳动态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7
- 2013年
- 以黄土丘陵区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其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以期揭示自然恢复过程中其动态变化规律以及海拔、土壤等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铁杆蒿群落土壤平均有机碳含量呈先增加(退耕12~20a)后减少(退耕20~28a)再增加的趋势(退耕28~45a),退耕12~20、28~40和40~45a的年增长率分别为5.50%、4.05%和10.11%;退耕20~28a的年减少率为3.13%。土壤表层总有机碳密度变化趋势与土壤有机碳含量相似,退耕12~24、28~40和40~45a的年增长率分别为4.10%、4.56%和8.58%,退耕24~28a的年减少率为7.49%。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
- 王琼芳陈云明刘小梅崔静艾泽民
- 关键词: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密度土壤有机碳含量植被自然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