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峰
-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Apollo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研究Apollon基因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2例胃癌组织、15例癌旁组织、10例正常胃组织中Apollon基因表达蛋白进行检测。结果10例正常成人胃组织中Apollon基因均无表达,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Apollon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均为80.9%和20.0%,胃癌组织明显高于正常及癌旁组织(P<0.05);Apollon基因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分级、分期有关(P>0.05)。结论Apollon基因表达升高与胃癌密切相关,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
- 刘奇张云新魏振彤冯野王雪峰赵吉生
- 关键词:胃癌免疫组化
- 重组抗菌肽HIP/PAP的表达、纯化及抗菌功能鉴定
- 2021年
- 随着肠道免疫功能研究的深入,肠道黏膜分泌的一系列具有抗菌作用的短肽受到了高度重视。这些短肽在胃肠道中对一定种类的有害病原体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对肠道正常菌群干扰较小,参与人体肠道黏膜屏障的功能。在既往研究中,本课题组利用生物工程技术重组表达、纯化了小鼠抗菌肽Reg3γ,掌握了该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合适条件。HIP/PAP是其同源的由人肠道潘氏细胞分泌的抗菌肽,本文利于该技术进一步表达和纯化了HIP/PAP,并对其抗菌作用进行了鉴定。
- 杨怀玺陈林苏妍卓王雪峰丁大勇
- 关键词:肠道正常菌群肠道免疫功能肠道黏膜潘氏细胞
- 腹膜后巨大淋巴管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 2023年
- 目的:分析腹膜后巨大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措施选择和术后规范化管理,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腹膜后巨大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专科查体和影像学特征明确临床诊断,并对治疗措施的选择和术后规范化管理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女性,33岁,因腹胀2个月入院。专科检查,腹部略膨隆,余未见明显异常;全腹部叩诊以浊音为主,于腋中线处浊音变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未闻及过水声。于腹部可触及一包块,大小约17 cm×9 cm×26 cm,质软,边界不清,无活动性,触痛阴性,听诊未闻及血管杂音。入院时妇科彩超,于子宫上方探及巨大无回声,上达剑突下,宽约18.6 cm,形态不规则,内有分隔。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示左侧肾盂和输尿管上段扩张,其内可见水样密度影;腹腔内可见团块状囊性占位,大小约17.9 cm×9.0 cm×26.7 cm,病灶局部可见囊壁结节影;增强扫描轻度强化,局部可见点状钙化,余未见异常。考虑腹腔内囊实性占位,不除外压迫左侧输尿管,继发左肾及左侧上段输尿管扩张积水。行腹腔肿物切除术,术中诊断为腹膜后淋巴管瘤,手术过程顺利,术后规范化管理,患者恢复良好出院。结论:腹膜后巨大淋巴管瘤临床表现特异性较差,目前诊断腹膜后淋巴管瘤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方式是CT和磁共振成像(MRI),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措施。
- 杨胜男王雪王雪峰赵天宇潘颖丁大勇
- 关键词:淋巴管瘤腹膜后肿瘤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病例报告
- 胃部多原发性胃肠间质瘤1例
- 2018年
-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道常见的肿瘤之一,多以单发为主,同一个器官同时出现多原发病灶较为罕见[1]。治疗上多采取手术切除及术后靶向治疗,患者预后相对较好。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胃部多原发性GIST,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患者女性,85岁。因呕血3h于2017年4月27日入院。患者3h前出现呕血1次,约350ml,自觉明显头晕、乏力。遂就诊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老年病科。
- 杨帅丁大勇魏静静王雪峰冯野
-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