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符静

作品数:8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遥感
  • 2篇洞庭湖
  • 2篇植被
  • 2篇植被覆盖
  • 2篇植被覆盖度
  • 2篇气候
  • 2篇覆盖度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洞庭湖流域
  • 1篇洞庭湖区
  • 1篇洞庭湖湿地
  • 1篇信息系统
  • 1篇遥感反演
  • 1篇雨量
  • 1篇蒸散
  • 1篇蒸散量

机构

  • 8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湖南省人工影...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亚...

作者

  • 8篇符静
  • 6篇秦建新
  • 2篇张猛
  • 2篇杨霞
  • 2篇黎祖贤
  • 1篇张中波
  • 1篇张明阳
  • 1篇张海波
  • 1篇胡顺石
  • 1篇王克林
  • 1篇张坤
  • 1篇龙岳红
  • 1篇张中波

传媒

  • 2篇地理空间信息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湘江湘潭段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2014年
利用等离子质谱(ICP-MS)及X射线荧光光谱(XRF)等分析技术对湘江湘潭段沉积物的重金属元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河岸沉积物中富集着多种重金属元素,其中湘潭入河处河岸沉积物中明显富集Sc、Cu、Zn、Pb等元素;出口处沉积物中存在着U、Cr、Ni、Ba等8种元素明显富集的现象;多种原因致使Mn、Pb在出口处沉积物中富集更加明显。Han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显示:大部分代表性重金属元素(如Mn、Co等)在湘潭段河岸沉积物中存在轻微的生态危害;Cr在XS沉积物中有极强生态危害风险(Eir=423.68),在ZB中也存在很强的生态危害风险(Eir=318.68)。
杨霞符静吴雅霁张坤吴蓓娟匡晓亮
关键词:主元素重金属
三峡库区建成前后洞庭湖湿地动态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对洞庭湖区TM遥感影像进行处理,获取1999年、2003年、2005年3个年份的洞庭湖区湿地类型分布面积,进行相应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拦坝蓄水,枯水期增加下泄量,及时补给下游河湖,提高了洞庭湖区冬季水位;长江上游拦截泥沙,向下游输沙量减少,入湖泥沙含量降低,洲滩湿地面积增长变缓,有利于湖泊湿地的调蓄功能;洞庭湖湿地呈萎缩状态,这一现象是水利工程建设、气候变化、湿地自然演替以及人类活动等多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符静杨霞刘勇
关键词:洞庭湖湿地三峡库区遥感
变化中的参考作物蒸散量及其对气候的响应被引量:3
2018年
作为重要的水文气象参数,参考作物蒸散量(ET_0)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深化认识湿润气候区ET_0变化,基于湖南省87个气象站1960~2015年逐月气候资料,应用Penman-Monteith(P-M)模型估算ET_0,利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检验、反距离加权插值等分析了ET_0及主要气候因子的时空变化,采取逐步回归函数来确定P-M方程所涉及的气候因子对ET_0变化的贡献。研究表明:年均ET_0降幅为-3.346 mm/10 a,日照时数和风速下降是ET_0减少的主要原因,而相对湿度下降提高了ET_0。春、夏、秋、冬四季ET_0变化幅度分别为2.966、-5.451、-0.922、-0.207 mm/10 a,春季ET_0增加是由相对湿度下降和最高气温上升引起的,夏、秋、冬三季ET_0减少主要与日照时数和风速下降有关。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而气温、降水、湿润指数呈上升趋势,后者表明气候暖湿化趋势。气候变化背景下ET_0显示出不同时间尺度(年、季)空间分布的多样性。
符静秦建新秦建新张中波黎祖贤
关键词:参考作物蒸散量
基于RS与GIS的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时空评价被引量:3
2014年
基于生态足迹的方法,利用RS与GIS技术得到1993年、2000年、2008年3个年份洞庭湖区人均生态承载力,湖区各县、市总生态承载力以及人均生态承载力,并对洞庭湖进行时间和空间的动态评价。结果表明,洞庭湖区人均生态承载力在不断下降,3个年份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为0.435 3 gha、0.388 3 gha、0.354 8 gha;洞庭湖区的生态承载力在空间分布上不均,呈中间低、四周高的分布格局。湖区各县、市总生态承载力及人均生态承载力在空间上的分布也较不均匀,主要原因是土地利用类型及人口分布的差异。
张猛秦建新符静
关键词:洞庭湖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衡邵干旱走廊”历史降雨量时空特征及趋势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采用"衡邵干旱走廊"28个气象站点建站以来的逐月降水资料,基于泰森多边形法、面积加权法得到该地区年、季、月尺度降雨量,应用Mann-Kendall(M-K)非参数检验、GIS空间分析及Hurst指数等研究了降水的时空特征及趋势,结合降水距平百分率指标(P_a)揭示气候异常特征.结果表明:时间上,"衡邵干旱走廊"年际降水呈弱增加趋势,无突变特征;年内降水集中,春季和夏季多,秋季和冬季较少,除了春季,其余季节降水均有突变;各站点年降雨量变化有增有减,仅武冈显著下降,M-K检验表明,有8个站点存在突变点.年尺度P_a显示,"衡邵干旱走廊"1994、2002年为中涝,2011年为中旱,其余绝大部分为正常年,且各站点雨涝重于旱情;从季、月尺度P_a来看,夏、秋季节干旱特征明显,秋季干旱强度高于夏季,且"伏旱"严重.空间上,"衡邵干旱走廊"降水高值区主要位于四周地势较高地区,低值区主要分布于盆地范围内;北部、东部降水呈增加趋势,中部、西部以减少趋势为主.Hurst指数揭示,"衡邵干旱走廊"降水未来趋势持续性略高于反持续性.
符静秦建新黎祖贤张中波
关键词:气候变化非参数降水距平百分率
2001-2013年洞庭湖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24
2016年
本文基于2001-2013年MODIS NDVI多时序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了洞庭湖流域植被覆盖度,分析了区域近13年来植被覆盖度的变化特征及趋势,并结合同期气象数据,阐明了植被覆盖度变化对气候因素的响应。结果表明:(1)近13年洞庭湖流域植被覆盖度的整体变化较为稳定,呈微弱减少趋势,速率为-0.3%/10a。(2)洞庭湖流域绝大部分区域植被覆盖状况良好,植被覆盖度呈自西向东递减趋势,高植被覆盖度及中高植被覆盖度占整个流域面积的88.63%,水体或低植被覆盖度及中低植被覆盖度仅占2.57%。(3)洞庭湖流域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为北部强于南部、东部强于西部。流域内植被覆盖度极显著与显著减少的面积比例为5.30%、增加面积的比例为4.29%,植被覆盖度变化不显著占90.40%。该区域植被覆盖度变化受人为因素影响更大。
符静秦建新张猛龙岳红
关键词:MODISNDVI植被覆盖度洞庭湖流域
南方丘陵山地带水源涵养功能变化特征被引量:8
2014年
本文以南方丘陵山地带为研究对象,以2000、2005和2010年三期生态系统类型数据为基础,采用降水贮存量和转移矩阵的方法,分析了南方丘陵山地带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十年间,研究区水源涵养量呈上升趋势,其总量上升了1.61×108 m3,上升的经济价值为1.08×108元。森林生态系统是主要贡献者,三个年份贡献率分别为69.2%、69.5%和69.9%。不同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总量排序为森林>农田>灌丛>草地>湿地,水源涵养能力排序为湿地>森林>草地>灌丛>农田。水源涵养功能主要集中在较高、中和较低等级,三者总面积比例三个年份分别为97.2%、97.0%和96.9%;各等级间不同程度地相互转换,但以向中和较高等级转移为主,整体呈由低往高转移的变化特征。
张海波张明阳王克林秦建新符静
关键词:丘陵山地水源涵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遥感
湖南省植被覆盖遥感反演信息量化统计被引量:3
2017年
本文基于2001—2013年MODIS NDVI多时序遥感影像,利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植被覆盖度,以湖南省14个地州市为对象进行统计,并探讨植被覆盖度变化产生的人为原因.结果表明:(1)整体上,近13年湖南省各市州植被覆盖度水平均较高,波动幅度较小;(2)湖南省西部各市州植被覆盖度水平略高于东部各市;(3)湖南省植被覆盖度变化大致以112°E为界,以西呈增加趋势,以东则表现为衰减趋势;(4)湖南省植被覆盖度变化显著增加的面积明显小于显著减少的面积;(5)植被覆盖度的短期变化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符静秦建新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遥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