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新生儿
  • 2篇皮肤损伤
  • 2篇品管圈
  • 2篇品管圈活动
  • 2篇蓝光治疗
  • 1篇低出生体质量
  • 1篇低出生体质量...
  • 1篇医源
  • 1篇医源性皮肤损...
  • 1篇源性
  • 1篇早产
  • 1篇早产儿
  • 1篇正压通气
  • 1篇胎龄
  • 1篇通气
  • 1篇头脑风暴法
  • 1篇皮肤
  • 1篇气道正压
  • 1篇气道正压通气
  • 1篇经鼻持续气道...

机构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陈丽莲
  • 4篇罗丽
  • 3篇熊小云
  • 3篇张娟
  • 2篇袁瑞琴
  • 2篇曹爱芬
  • 1篇杨海梅

传媒

  • 2篇全科护理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护理与康复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PDCA循环工作程序的运用在降低胎龄≤32周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中的效果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运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对降低出生胎龄≤32周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干预研究,收集经本院产科出生的入住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出生胎龄≤32周早产儿259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早产儿常规护理。采用头脑风暴法就对照组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解决问题新的护理方案。将经本院产科出生的入住深圳市妇幼保健院NICU的出生胎龄≤32周早产儿264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入院后即按制定的新的护理方案要求去执行并持续给予PDCA护理模式,每季度采用头脑风暴法对医源性皮肤损伤原因进行分析,不断解决问题并提出预防和整改措施,逐渐形成标准化,并在月质控例会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对防止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意识及宣传新的护理措施,使得人人知晓。比较两组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例次。[结果]皮肤粘贴伤是目前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主要类型。运用PDCA循环管理后,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例次明显降低(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工作程序对医源性皮肤损伤原因进行持续分析、采用头脑风暴法制定新的护理方案并逐渐形成标准化,为早产儿提供更精细的皮肤护理,可降低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
袁瑞琴熊小云陈丽莲罗丽翁玲玲
关键词:头脑风暴法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开展以"降低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对光疗新生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其发生的原因,针对性地拟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实施品管圈后,新生儿蓝光治疗过程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从16.04%降低到5.63%,圈员对综合能力的自我评价也明显高于活动前。[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士主动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陈丽莲罗丽熊小云曹爱芬张娟
关键词:新生儿蓝光治疗品管圈护理不良事件
不同固定方法预防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致鼻部损伤的对照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比较不同固定方法预防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致鼻部损伤的效果。方法将40例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按床号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Hudson鼻塞传统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固定方法。比较两组患儿鼻部皮肤损伤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鼻部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固定方法预防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致鼻部皮肤损伤效果更好。
张娟熊小云陈丽莲罗丽杨海梅
关键词: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正压通气固定法
品管圈活动在新生儿蓝光治疗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新生儿蓝光治疗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降低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缺陷的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要因分析、对策拟定,应用PDCA循环原则实施各项对策。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新生儿蓝光治疗中的护理缺陷发生率从16.93%降低到4.27%,活动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人员团队精神和综合能力以及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缺陷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及团队精神。
张娟袁瑞琴罗丽曹爱芬陈丽莲
关键词:新生儿蓝光治疗品管圈安全管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