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晔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水稻
  • 2篇褐飞虱
  • 2篇飞虱
  • 1篇生育
  • 1篇生育期
  • 1篇水稻冠层
  • 1篇水稻品种
  • 1篇穗粒
  • 1篇千粒质量
  • 1篇种群
  • 1篇种群大小
  • 1篇种群密度
  • 1篇冠层
  • 1篇光谱反射
  • 1篇光谱反射率
  • 1篇光谱特征

机构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2篇刘向东
  • 2篇徐磊
  • 2篇谭晔

传媒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水稻冠层反射光谱监测褐飞虱种群密度及水稻穗粒质量的可能性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本文旨在阐明褐飞虱迁入后不同时期种群的密度、水稻冠层光谱反射率和穗粒质量三者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建立监测褐飞虱发展动态及危害损失的高光谱遥感方法提供指导。[方法]对笼罩内处于孕穗期的水稻,每桶水稻接入0、2、4、6、8、10和12对的褐飞虱雌、雄成虫,形成不同的危害程度。在接虫后5、11、20、26、36、41和48 d测定水稻冠层光谱反射率和调查褐飞虱种群密度。水稻黄熟后,测定水稻的穗数、穗质量和千粒质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获得不同时期褐飞虱虫量、水稻光谱反射率和水稻穗质量、千粒质量间的关系。[结果]接虫后26 d,笼罩内褐飞虱种群数量达到高峰;接虫后36 d内的种群数量均与起始接虫量显著相关,但41 d后的虫量与起始接虫量相关不显著。接虫后5~20 d的水稻冠层光谱反射率与褐飞虱种群数量均无显著的相关性,但26 d及以后的反射率在近红外光(700~925 nm)和绿光(550nm左右)处与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接虫后41 d内的褐飞虱种群数量与穗质量、千粒质量呈显著的负相关,且相关系数在接虫后26 d时最大。接虫后20~48 d内的水稻反射率在近红外波段均与水稻穗质量和千粒质量显著正相关。[结论]连续测定水稻冠层反射光谱不仅可表征褐飞虱种群的密度大小,而且具有提前预测水稻产量的能力。水稻在绿光区和近红外光区的光谱反射率有望用于反演褐飞虱种群的密度和受害后水稻的穗粒质量。
徐磊谭晔刘向东
关键词:褐飞虱种群大小千粒质量
不同品种水稻受褐飞虱危害后的光谱特征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不同品种水稻受褐飞虱危害后的光谱反射率与褐飞虱虫量间的关系,为光谱监测不同品种水稻上褐飞虱的危害提供指导。[方法]利用手持式光谱仪测定了4个水稻品种(‘武运粳29号’‘苏香粳3号’‘天丰优084号’和‘内二优6号’)在3个生育期(拔节期、孕穗期和扬花期)受不同虫量褐飞虱危害不同时间后稻株的光谱反射率。[结果]4个水稻品种受褐飞虱危害后,稻株的光谱反射率明显受褐飞虱虫量和危害持续时间的影响。随着褐飞虱危害的加重,稻株在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显著降低。稻株光谱反射率与褐飞虱虫量间的相关性随光谱波段变化而波动的趋势在4个水稻品种间均较为一致,不同品种水稻的光谱反射率均具备表征稻株受褐飞虱危害的能力。稻株受不同虫量褐飞虱危害后,拔节期在750 nm、孕穗期在485和675 nm、扬花期在675和750 nm处的光谱反射率能较好地区分各水稻品种受褐飞虱危害的虫量高低。[结论]不同品种水稻的光谱反射率均可表征褐飞虱的危害程度,并且在485、675和750 nm波段处的光谱反射率可用于建立适合不同品种水稻的褐飞虱光谱监测模型。
薛来震徐磊谭晔刘向东
关键词:褐飞虱水稻品种生育期光谱反射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