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宗芳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矿业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模拟
  • 1篇岩石
  • 1篇岩质
  • 1篇岩质边坡
  • 1篇延时
  • 1篇杨庄煤矿
  • 1篇液压支架
  • 1篇雨型
  • 1篇预防处理措施
  • 1篇闪岩
  • 1篇重型
  • 1篇温度效应
  • 1篇吸水
  • 1篇力学性能
  • 1篇露天
  • 1篇露天矿
  • 1篇煤矿
  • 1篇南芬露天矿
  • 1篇孔隙

机构

  • 4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东北大学
  • 1篇淮北矿业(集...

作者

  • 4篇韩宗芳
  • 2篇何满潮
  • 1篇王成刚
  • 1篇张芳
  • 1篇侯健
  • 1篇薛华俊
  • 1篇陶志刚
  • 1篇张秀莲
  • 1篇刘文芳

传媒

  • 2篇矿业科学学报
  • 1篇煤炭学报
  • 1篇山西建筑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南芬露天矿绿泥角闪岩吸水及强度软化规律被引量:11
2018年
研究表明降雨是诱发矿山边坡失稳变形破坏的重要因素,主要通过降低潜在滑动面(带)岩体强度诱发滑坡。国内外学者对南芬露天铁矿下盘滑坡机理和稳定性评价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所有研究成果证明该边坡潜在滑动面(带)岩体吸水性较弱,水通过何种途径影响边坡稳定性机理不清晰。采用自主研发的"软岩气态水吸附智能测试系统",对潜在滑动面(带)上分布的绿泥角闪岩进行吸水软化实验,揭示岩石的吸水特性及吸水后的强度衰减规律;运用Image-Pro Plus专业图像处理技术,分析其SEM微观图像;结合绿泥角闪岩的压汞实验结果,揭示其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与岩石吸水特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绿泥角闪岩吸水特性是一个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而后下降达到均匀饱和的过程;(2)影响绿泥角闪岩吸水特性的主要因素是岩石样品的孔隙结构特征而非黏土矿物含量;(3)岩石的孔隙累计体积与其吸水特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4)集中分布的孔隙直径越小,占据的比例越大,则岩石的吸水能力越差;(5)绿泥角闪岩的吸水率与单轴压缩强度以及弹性模量呈负相关关系。上述研究结果可为南芬露天矿降雨诱发顺层石质滑坡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张秀莲韩宗芳韩宗芳何满潮何满潮陶志刚
关键词:矿物成分孔隙结构
杨庄煤矿大倾角工作面重型支架歪架预防及处理被引量:1
2013年
通过对杨庄煤矿Ⅲ532大倾角工作面现场管理、设备结构、地质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了综采工作面重型液压支架歪架的原因,制定了相关预防处理措施,并在多个工作面实施,效果良好,给杨庄煤矿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朱学锋薛华俊王成刚侯健韩宗芳
关键词:大倾角预防处理措施
不同温度下高岭石变形及破坏机理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被引量:6
2019年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高岭石OA、OB、OC三个方向进行单轴拉伸模拟,从微观角度还原高岭石变形及破坏的过程,研究了高岭石在不同温度下的微观结构变化、拉伸过程中的变形机理以及拉伸力学性能的温度效应。结果表明,弛豫后的高岭石随着温度升高产生热膨胀;沿OA和OB方向的拉伸,一旦裂纹形核出现,裂纹将会快速扩展,从而导致应力急剧下降,OC方向在拉伸过程中会出现整层分离的现象,构型将随着氢键作用的消失而发生破坏。高岭石力学性能对温度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抗拉强度、杨氏模量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随温度升高,拉伸极限应变和残余强度呈降低的趋势,强度衰减系数呈增加的趋势,OC方向受温度影响最大,OB方向次之,OA方向最小。
何满潮韩宗芳韩宗芳
关键词:高岭石分子动力学力学性能温度效应
降雨温湿环境下的岩石吸水特征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岩石的吸水特征与其温湿环境密切相关,以岩石为主要材料的降雨型岩质边坡总是处于一定的温湿环境中。采用自主研发的软岩气态水吸附智能测试系统,通过模拟降雨温湿环境研究岩性、降雨延时、温度三个因素与岩石吸水特性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岩性组分不同的降雨型岩质边坡的水力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降雨温湿环境(温度20℃、相对湿度100%)下的干燥砾岩吸水量最大,细砂岩和粗砂岩次之,绿帘角闪岩最小;砾岩具有较强的雨水下渗能力;细砂岩和粗砂岩在吸水量达到峰值后吸水曲线斜率出现负值,表明由"吸水"向"积水"转变;绿帘角闪岩很快出现"凝露"现象,下渗能力非常弱。该研究成果揭示了由砾岩为主要组分的岩质边坡具有较强的雨水下渗能力,强降雨时以渗流和地下径流作用为主,有必要考虑渗流和径流二者的耦合作用;由绿帘角闪岩为主要组分的岩质边坡,具有较强的排水能力,强降雨时以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作用为主,需重点考虑地下水渗透力作用。
张芳刘文芳韩宗芳郑山霖王淑鹏林亚俊
关键词:降雨型滑坡岩质边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