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瑶

作品数:8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海底
  • 3篇海底热液
  • 3篇海底热液活动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球化学特征
  • 2篇地质
  • 2篇岩浆
  • 2篇岩浆作用
  • 2篇化学特征
  • 2篇海盆
  • 1篇地质构造
  • 1篇地质学
  • 1篇顶盖
  • 1篇岩石
  • 1篇岩石成因
  • 1篇熔体包裹体
  • 1篇生物过程
  • 1篇手持式
  • 1篇努斯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台湾中山大学

作者

  • 8篇马瑶
  • 6篇曾志刚
  • 5篇陈帅
  • 5篇王晓媛
  • 4篇殷学博
  • 2篇杨宝菊
  • 2篇黄鑫
  • 1篇陈镇东
  • 1篇张玉祥
  • 1篇陈祖兴

传媒

  • 2篇海洋科学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海洋科学集刊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激光探针硫同位素分析方法及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硫同位素已被广泛应用于示踪火成岩、沉积物、热液和生物过程的研究中[1]。在硫同位素的分析方法中,传统的全岩分析方法应用广泛。但是硫化物矿床中矿物交互生长的特点,使得矿物分离非常困难,因此容易造成硫同位素分析结果均一化。为了取代复杂的矿物分离过程,人们开始尝试各种原位分析技术。其中,传统显微钻孔技术在早期得到了发展,但是钻孔直径超过1 mm[2],这使得该技术的空间分辨率不高。较低的空间分辨率不能准确描述矿物中记录了大量环境条件演化信息,厚度仅几十微米的带状显微结构。
杨宝菊曾志刚陈帅殷学博王晓媛黄鑫马瑶荣坤波
关键词:激光探针空间分辨率矿物分离硫化物矿床生物过程
PACMANUS热液区Fe-Si-Mn羟基氧化物的成因及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2
2016年
分析了东马努斯海盆PACMANUS热液区Roger’s Ruins和Roman Ruins两个热液点之间拖网取得的Fe-Si-Mn羟基氧化物样品的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含量。Fe-Si-Mn羟基氧化物样品的微量、稀土元素含量很低,Co/Zn比值较小,生长速率非常快,表明Fe-Si-Mn羟基氧化物样品具有明显的热液成因。大部分样品具有明显的正Ce异常(Ce/Ce*值为1.0211.769),其Ce的正异常范围(lg 3Ce/(2La+Nd),0.0080.229)低于典型水成成因的Ce的正异常范围(lg 3Ce/(2La+Nd),0.3520.637),说明样品受到海水的影响较小。由于出现正Ce异常的样品主要集中在Fe羟基氧化物中,因此,稀土元素的正Ce异常主要受到Fe羟基氧化物的吸附作用和后期成岩作用的影响。TiO2的含量以及Al/(Al+Fe+Mn)比值明显低于火山碎屑物质的TiO2的含量和Al/(Al+Fe+Mn)比值,表明样品中几乎没有火山碎屑物质的贡献。样品中高含量的Ba很可能来自散落于Fe-Si-Mn羟基氧化物样品中的重晶石以及钡镁锰矿。较高含量的Pb说明早期形成的硫化物并没有带走大量的Pb,相反这些Pb随热液流体喷出进入Fe-Mn羟基氧化物。
杨宝菊曾志刚殷学博王晓媛陈帅黄鑫荣坤波马瑶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
海底热液系统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研究
曾志刚1王晓媛1殷学博1陈帅1马瑶
该项目针对海底热液系统的形成演化及其资源环境效应调查与评价问题,进行了热液活动及其成矿机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开展海底热液系统及其资源环境效应基础研究以及调查设备研发、技术创新、模式构建和资源潜力评估,取得创建海底热液地...
关键词:
关键词:地质学
龟山岛海底热液活动合作调查研究进展
曾志刚陈镇东马瑶王晓媛殷学博张素萍张均龙蒋维
冲绳海槽中部和南部熔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对岩石成因和沉积组分注入差异的指示
对冲绳海槽中部玄武岩和粗安岩及南部玄武质安山岩的橄榄石、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内熔体包裹体进行了详细分析以便理解冲绳海槽玄武质岩浆的演化及源区地球化学特征。熔体包裹体和寄主全岩具有富集Pb 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特征。海槽中部粗安...
李晓辉曾志刚杨慧心殷学博王晓媛陈帅马瑶国坤
关键词:熔体包裹体冲绳海槽
基于ROV的手持式大流体取样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底采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ROV的手持式大流体取样器,包括采样瓶和释放杆,所述采样瓶一端设有空气阀门和顶盖,另一端设有出口阀门和底盖,所述采样瓶内设有连接所述顶盖和底盖的弹性胶管,且所述弹性胶管始...
马瑶陈帅殷学博王晓媛曾志刚
文献传递
构造-岩浆作用对热液活动的控制机理:马努斯海盆为例被引量:2
2018年
综述了马努斯海盆热液区构造特征、基底差异,结合马努斯海盆热液区热液活动与构造-岩浆特征,探讨了二者的耦合关系,以及构造-岩浆作用对热液活动的影响和控制。马努斯海盆位于西南太平洋俾斯麦海的东北部,是世界上扩张速度最快的海盆之一。马努斯海盆西部(马努斯扩张中心,Manus SpreadingCenter,MSC)主要由海盆扩张成熟期产生的大洋中脊玄武岩组成,属于成熟弧后扩张中心,发育Vienna Woods热液区;海盆东部(东南裂谷, Southeast Rift, SER)则是一个拉张裂谷,处于扩张的早期阶段,属于不成熟弧后扩张中心,发育PACMANUS、DESMOS、SuSuKnolls三大热液区。MSC与大洋中脊的热液活动相似,而SER因受到火山、俯冲作用影响更为显著,其热液流体具有岩浆流体和俯冲流体的特征。与Vienna Woods热液压相比, PACMANUS、DESMOS以及SuSu Knolls三个热液区的水深相对较浅(1 150~1 740 m),是地球内部热物质由内向外迁移的结果,其下部岩浆作用强烈。此外,岩浆脱气作用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PACMANUS热液系统中具有岩浆流体的输入。与ViennaWoods热液区相比, PACMANUS、DESMOS、SuSu Knolls热液区的热液活动强度及流体组成主要受控于岩浆作用。
马瑶殷学博殷学博王晓媛曾志刚
关键词:海底热液活动SUSU
西太平洋典型弧后盆地的地质构造、岩浆作用与热液活动被引量:11
2016年
本文研究了西太平洋典型弧后盆地冲绳海槽和马努斯海盆的区域地质背景、岩浆岩、喷口流体、热液柱、沉积物及多金属硫化物。结果表明,冲绳海槽在构造和地球物理特征上南北分异,从北向南地壳厚度减薄,南部重力异常变化大,发育条带状磁异常,中部则具有最高的热流值。马努斯海盆的重力异常变化较小,磁力异常呈东西向展布,海底扩张中心附近出现磁异常条带。马努斯海盆已出现洋壳,冲绳海槽的地壳属于过渡性地壳,在中南部的地堑中可能已出现洋壳。冲绳海槽与马努斯海盆玄武岩的岩浆是由源区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的原始岩浆与板块俯冲组分混合构成。中酸性岩与基性岩具有相同的岩浆物质来源,是玄武质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与马努斯海盆火山岩相比,冲绳海槽火山岩存在不同程度的地壳混染。冲绳海槽的喷口流体为富含金属元素(Mn、Fe、Zn、Pb)的酸性高温(高达320°C)流体,其热液柱中的Zn2+、Cd2+、Pb2+、Cu2+离子浓度明显高于正常海水。马努斯海盆的热液柱呈现出CH4、Mn、Al、δ3He正异常及pH负异常的特征。与马努斯海盆PACMANUS热液区的喷口流体(220276°C、pH=2.53.5)相比,DESMOS热液区的喷口流体温度(88120°C或120°C以上)相对较低,酸性更强(pH≤2.1),二者较低的δ34SH2S和δD值表明,岩浆演化过程中有酸性挥发分进入岩浆流体。冲绳海槽与马努斯海盆含金属沉积物的分布及其元素含量特征具有差异,相应地,两个弧后盆地含金属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群落也不同。冲绳海槽和马努斯海盆热液区均具富Zn型、Ba-Pb-Zn型、Si-硫化物型和Si-硫化物-硫酸盐型热液产物。与冲绳海槽的多金属硫化物相比,马努斯海盆中多金属硫化物的Pb和Au含量较低。
曾志刚张玉祥陈祖兴陈祖兴马瑶王晓媛李晓辉
关键词:海底热液活动岩浆作用地质构造弧后盆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