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帅

作品数:8 被引量:174H指数:5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贫困
  • 4篇多维贫困
  • 4篇精准
  • 4篇扶贫
  • 3篇农村
  • 2篇人口
  • 2篇特困
  • 2篇特困地区
  • 2篇能力贫困
  • 2篇脱贫
  • 1篇代际差异
  • 1篇动因
  • 1篇以太
  • 1篇意愿
  • 1篇意愿研究
  • 1篇人口动态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地位
  • 1篇社会排斥
  • 1篇生计

机构

  • 8篇山西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8篇高帅
  • 1篇杨军
  • 1篇丛建辉
  • 1篇郭铖
  • 1篇毕洁颖

传媒

  • 3篇上海财经大学...
  • 2篇财经科学
  • 1篇中国农村观察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生态经济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特困地区可持续减贫: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被引量:4
2020年
在脱贫攻坚已取得决定性成就而新冠肺炎疫情又增添了贫困边缘群体的返贫和致贫风险的情况下,可持续减贫理念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以及后脱贫时代构建长效减贫机制提供了新思路。文章基于太行山特困地区实地入户调研数据,结合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可持续生计框架理论探索太行山特困地区农村可持续减贫路径。研究认为:可持续减贫要兼顾当前与长远的减贫策略转向,做好收入贫困—贫困退出—可持续减贫的减贫政策衔接与协同;生计资本在收入贫困、贫困退出和可持续减贫中的影响机制不同,这也是精准扶贫路径选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可持续减贫应通过促进农户生计资本投入发挥协同作用,进而减少和消除生计资本间的消减效果。
高帅丛建辉丛建辉
关键词:脱贫攻坚可持续发展特困地区
基于能力剥夺视角的农村动态多维贫困研究——以山西省为例被引量:4
2017年
能力贫困、动态贫困和多维贫困能够较为准确、全面地识别和反映贫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是提高扶贫成效的关键。文章利用2010—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山西省农村成人面板数据,基于个人能力剥夺视角对山西省县域农村多维贫困进行测度,通过定序Probit模型探索其演变机理。研究发现:(1)山西省农村县域多维贫困差异不明显,这从理论上支撑了将扶贫攻坚主战场从贫困县转变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合理性。(2)从事农业的农村人口更易陷入多维贫困,这成为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的诱因。(3)当前有工作的农村人口摆脱贫困的可能性较大,应促进有能力的农村贫困人口就业,稳步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4)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对多维贫困产生的影响不显著,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应区别对待"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
杨军张琴高帅
关键词:能力贫困多维贫困
社会地位、收入与多维贫困的动态演变——基于能力剥夺视角的分析被引量:36
2015年
多维贫困、动态贫困成为贫困的时代特征,精准扶贫是新常态下扶贫开发的突破口。文章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和2012年成人面板数据,基于个人能力剥夺视角进行多维贫困测度,依据贫困程度将我国城乡人口划分为长期贫困、暂时贫困和非贫困三个类型,探索贫困人口在多维贫困状态中转变的机理。研究发现:(1)能力剥夺是多维贫困的根源,也是构建精准扶贫机制的抓手,做好多维贫困识别与精准扶贫的有效衔接是减少多维贫困的关键。(2)社会地位每提高一个等级,3维、4维和5维贫困人口脱贫的可能性将分别增加3.8%、5.3%和5.6%。(3)绝对收入对多维贫困演变产生积极影响,而相对收入的作用不显著。(4)城镇人口3维和4维贫困脱贫概率比农村人口高17%,中西部地区人口比东部地区更易陷入多维贫困。构建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不能靠临时救济或提供简单工作,应强化贫困人口的当前基本可行能力,提升未来发展能力,即好工作胜过工作本身。
高帅
关键词:多维贫困社会地位
代际差异视角下流动人口长期迁移意愿研究被引量:14
2019年
本文运用2015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从代际差异视角结合推拉理论分析了流动人口长期迁移意愿,研究结果表明:(1)拉力因素中,收入风险和城镇医保可促进流动人口长期迁移,城镇拉力对新生代流动人口的作用更强;(2)推力因素中,户籍和住房成本抑制了流动人口长期迁移,城镇推力对老一代流动人口的效果更明显,城镇拉力和推力共同促成流动人口"年轻时进城务工,年老时返乡"的局面;(3)中间障碍因素中,就业身份为雇主和自营劳动者的长期迁移意愿更强,对老一代流动人口迁移意愿作用更强;就业经验累积有利于增强流动人口长期迁移意愿,对新一代流动人口迁移意愿影响程度更深;流动范围对流动人口长期迁移意愿的影响不显著,这可能是近年来跨省劳动力流动剧增的原因之一。
高帅史婵
关键词:流动人口迁移意愿代际差异
农村人口动态多维贫困:状态持续与转变被引量:87
2016年
能力贫困、动态贫困、多维贫困更符合贫困的本质和走向,本文利用2010年和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农村平衡面板数据,运用Biprobit模型基于个人层面可行能力和主观福利感受分析农村人口多维贫困状态持续与转变。结果表明:农村人口年龄、从事农业活动时间、区域差异、受教育程度、绝对收入、社会地位及相对收入等均对农村人口持续多维贫困产生显著影响。受教育程度、从事农业活动时间、区域差异、年龄、相对收入、户籍和绝对收入均对农村人口陷入多维贫困产生显著影响。农村人口从事农业活动的时间越长,持续多维贫困的可能性越高,陷入多维贫困的可能性越低。东部、中部、西部发生持续性多维贫困的可能较高,而东部、西部陷入多维贫困的可能性较低。绝对收入、相对收入和社会地位越高,农村人口发生持续性多维贫困的可能性越低。女性、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村人口持续性多维贫困的可能性更高。相对收入较低的农村人口易于陷入多维贫困,然而相对收入对农村人口持续性多维贫困的作用不明显。社会地位对农村人口持续性多维贫困产生消极作用,却对陷入多维贫困的影响不显著。主要研究结论:打破"持续多维贫困"恶性循环应从"小处"着手,以"输血"为主,"走进去"识贫,"走出来"脱贫;防范农村人口陷入多维贫困应从"大局"着眼,把发展和消除不平等作为解决多维贫困的根本途径,引导"脱贫"和防范"返贫",提能力避返贫,新思路促扶贫。精准扶贫机制要建立在契合贫困本质的贫困标准上,找准"贫根",寻共性扶贫,诊特性脱贫。
高帅毕洁颖
关键词:多维贫困能力贫困
农村人口食物安全测度与动因——基于家庭微观面板数据的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农村人口食物安全状况不断变化,单一时点静态食物安全状况不足以反映食物安全所具备的动态特征,文章依据2004年、2006年和2009年农村人口食物安全识别结果将农村人口食物安全水平划分为食物安全、暂时食物安全、暂时食物不安全和长期食物不安全四个类型,并对农村人口食物安全特点、成因和不同食物安全状态摆动机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以能量和蛋白质摄入安全为基准的农村人口食物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长期食物不安全人群占比分别为23.24%和27.40%。虽然经济增长可以提高农村人口食物安全水平,但伴随经济增长某些区域农村人口食物安全水平出现下降,表明经济增长要与财税体制和收入分配等协调发展,才能更有效地作用于农村人口食物安全;工资收入较低、体力活动水平较大的农村人口食物安全水平较差,对食物不安全人群进行动态识别和群体分类是提高农村人口食物安全保障水平的关键;未来食物安全的重点是警惕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双重压力,应倡导科学、健康和节约的饮食消费观念。
高帅
关键词:食物安全农村人口
基于增能赋权视角的农户贫困脆弱性缓解研究——以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为例被引量:21
2020年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时期,脆弱脱贫户和边缘户能否实现稳定脱贫和可持续发展需仔细审视。因能力匮乏、权利缺失导致农户贫困脆弱性不容忽视,增能赋权成为缓解贫困脆弱性的关键路径,赋权是增能的先决条件,增能是赋权的物化体现。本文基于2018年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实地入户调研数据,从增能赋权视角出发,探讨农户贫困脆弱性缓解及可持续生计形成,并运用工具变量法对模型可能存在的内生性进行修正,基于贫困村和非贫困村资源禀赋差异、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群体差异进行分组回归分析。结果发现:(1)增能赋权均对缓解农户贫困脆弱性产生积极影响,增能赋权是缓解贫困脆弱性和形成可持续生计的关键桥梁;(2)增能不足可能导致非贫困村陷入“新相对贫困”的尴尬处境,赋权不足可能导致非贫困村滋生“灯下黑”现象;(3)赋权对缓解贫困户贫困脆弱性效果更明显,生产权利和就业权利赋权将缩小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之间的差距。
高帅史婵唐建军
关键词:贫困脆弱性可持续生计连片特困地区
社会排斥、人情支出与农民工多维脱贫被引量:12
2018年
社会排斥如何影响和制约农民工生计社会排斥如何影响和制约农民工生计,人情支出成为农民工脱贫的助力还是束缚有待考量,针对农民工的多维脱贫研究有利于拓展贫困治理的思路针对农民工的多维脱贫研究有利于拓展贫困治理的思路。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2014年平衡面板数据面板数据,运用Biprobit模型分别分析了社会排斥模型分别分析了社会排斥、人情支出对农民工长期多维贫困和摆脱多维贫困的影响响。结果表明,农民工摆脱多维贫困可从减少社会排斥着手,然而社会排斥却不是农民工长期多维贫困恶性循环的致因恶性循环的致因。人情支出较低成为农民工长期多维贫困的束缚,摆脱多维贫困却不能倚重增加人情支出出。提升农民工主观福利感受对多维贫困治理具有能动作用,工作满意度提高对农民工多维脱贫产生积极影响极影响,社会地位提升有利于减缓农民工长期多维贫困。
高帅郭铖郭铖
关键词:多维贫困社会排斥农民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