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文武

作品数:51 被引量:501H指数:15
供职机构: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8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4篇武术
  • 8篇体育
  • 6篇文化
  • 6篇武术发展
  • 6篇武术专业
  • 6篇技击
  • 6篇教学
  • 6篇传统武术
  • 5篇学校武术
  • 4篇拳种
  • 3篇动因
  • 3篇升华
  • 3篇师资
  • 3篇体外
  • 3篇武术教育
  • 3篇武术文化
  • 3篇教育
  • 3篇教育改革
  • 3篇竞技
  • 3篇技击性

机构

  • 26篇上海体育学院
  • 17篇河南大学
  • 8篇北京体育大学
  • 5篇上海师范大学
  • 3篇济南大学
  • 3篇南京航空航天...
  • 3篇浙江海洋学院
  • 2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武汉体育学院
  • 1篇山西大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吉林体育学院

作者

  • 48篇刘文武
  • 3篇闫民
  • 3篇胡海旭
  • 3篇朱娜娜
  • 2篇薛源
  • 2篇金龙
  • 2篇明磊
  • 1篇韩丽云
  • 1篇杜杰
  • 1篇王三
  • 1篇王裕桂
  • 1篇贾亮
  • 1篇柳鸣毅
  • 1篇戴国斌
  • 1篇徐伟
  • 1篇岳庆利
  • 1篇徐伟军
  • 1篇黄永良
  • 1篇崔洪成
  • 1篇佟岗

传媒

  • 7篇西安体育学院...
  • 5篇体育科学
  • 4篇北京体育大学...
  • 4篇山东体育学院...
  • 4篇上海体育学院...
  • 4篇武汉体育学院...
  • 3篇成都体育学院...
  • 2篇广州体育学院...
  • 2篇沈阳体育学院...
  • 2篇中国体育科技
  • 1篇体育文化导刊
  • 1篇体育科研
  • 1篇天津体育学院...
  • 1篇吉林体育学院...
  • 1篇体育学刊
  • 1篇河北体育学院...
  • 1篇军事体育进修...
  • 1篇武术研究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8篇2017
  • 5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身体外练到人生修为——武术价值目标升华的动因、路径和条件
综合运用文献资料、归纳演绎、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武术由身体外练到人生修为价值目标升华的动因、路径、条件进行研究。主要结论是:1)武术的历史发展,在明清之际实现了武技→武术形态的演变,后者与前者相比,在功能价值、内容形式...
刘文武
关键词:武术
以武术专业技术教育改革促武术教育体系改革被引量:10
2020年
分析论证武术专业技术教育改革对于整个武术教育体系改革所具有的“引擎”地位,认为欲实现整个武术教育体系的改革,从武术专业技术教育改革入手是根本。提出了武术专业技术教育改革要打破专项束缚和以套路为主的武术认识,前者是束缚武术专业技术教育改革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体制阻绊,后者则是使武术专业技术教育改革在操作层面无法突破的思维框限。系统阐述了武术专业技术教育改革的目标设定、基本原则,以及体制创新、课程分配、方法突破、手段开发、评价完善等方面的实施要点。
刘文武
关键词:学校武术
塔沟少林武术学校连续七年登上央视春晚的文化启示被引量:3
2014年
采用视频分析、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法,论述了河南塔沟少林武术学校连续七年登上央视春晚舞台的文化启示。研究将其概括为六个方面:不怕失败的勇气、勇争第一的雄心;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信念;把握时机、充分利用大型表演舞台宣传自己;打造武术表演艺术精品、创建品牌;建立专业表演人才培养基地、形成固定的表演团队;弘扬当地民间传统武术、以校扬拳、以拳名校。
刘文武
关键词:群众体育体育文化央视春晚武术表演
武术专业技术教学:问题反思与改革探索被引量:14
2020年
以专业与否为标准可将武术教学分为专业教学和非专业教学,前者是后者的师资来源,意义非同一般。目前,武术专业教学在技术教学环节上采用的是体育的专项模式,存在弊端既大且深。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教育观察、教学实验、调研访谈等方法,围绕"为什么练""练什么""怎么练"的逻辑线路,反思武术专业技术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建议。研究认为:武术专业学生在入学前后由运动员到学生的社会角色转变,对武术专业教学仍沿用专项模式提出了挑战,要求武术专业教学在视野和思维上不能局限于专项本身,而应立足专业的内涵;根据武术专业技术教学的目的,设计2种与之相匹配的内容选择,即拳种模式和跨项模式;教学内容的新设计带来教学方法、形式的新调整,由以往专项教学的"分割式""闭锁式",调整为"理法明"前提下与拳种和跨项模式相适应的"重整合""开放式"教学,能够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深化对武术的认知。
刘文武张元驰功薛源
关键词:武术专业技术教学教学实验教学模式拳种
武术师资培养问题反思被引量:20
2018年
综合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武术师资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主要观点:1)武术师资的主体来源是各高等院校武术专业毕业生,由于受报考条件限制,使该专业学生在技术能力上因循了竞技体育的"项目化"特点,导致普通学生武术学习的需求与武术师资的技能存在差异,体现了"选材"环节上的先天不足。2)在武术师资培养模式上未能做到"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而是延续了竞技领域项目培养方式,一味注重专业方向的划分,忽视相互之间的联系,忽视综合素质的锻炼;在技术主干课程设置上仍以项目分化后的专项主干课程为主,缺少纵向上对拳种内涵的挖掘和横向上对武术范围内其他项目的关照;在课程教学模式上局限于专项的狭隘视野内,缺少对武术作为一种中华文化形态所具有的形下之器与形上之道、符号与意义、型与法的兼顾。最后针对武术师资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初步解决思路。
刘文武岳庆利
关键词:武术师资武术专业生源知能结构武术教学
武术教学与体育项目教学的区别被引量:41
2015年
学校武术教学改革是从事武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关注,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研究是多年来武术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论域。然而,尽管众多研究者已经对其进行了苦苦探索并给出了多种解决方案,但实际成效却并不令人满意,表现在教学的主体——学生对武术课"希望而来失望而归"的状况一直未能得到实质性改观。针对此一问题,立足武术乃一种独特人文教育资源的视域,以武术学、人文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为依托,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研究方法,从价值主旨、内容设置、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评价标准、理论依据6个维度对学校体育教育中武术教学与一般体育项目教学的应然和实然区别进行探析,为武术教学改革向前推进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刘文武
关键词:武术教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武术“型、法合一”的当代意义审视被引量:5
2019年
随着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程度的日益加大,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向着武术本身回归,通过反求诸己式的探研,坐实武术之"文化自觉"。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研究方法,对武术"型、法合一"的当代价值进行审视。研究认为:型是武术的外壳,法是武术的灵魂,决定武术型之塑造的是武术独特的攻防之法,武术除技击以外的其他功能的衍生,也因其方法上的独特性而别具一格;武术"型法合一"的规定性,在近现代以来武术竞技化演变过程中被分解后的项目形式破坏,以武术拳势攻防方法为前提,保持型与法的统一,是令武术找回自我、占据主动的必要途径;中国武术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中能够独树一帜的地方,是深具中华传统文化底蕴的拳种门户,终而落脚于微观层面拳势之型与法的"中华规定性"上面,故武术拳势强调型、法合一,对于武术在当今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刘文武戴国斌
关键词:武术拳势拳种
武术研究引入“文化工具论”的重要意义探析被引量:23
2013年
为解决以往武术理论研究未能很好地指导实践的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对近年来国内文化界出现的"文化工具论"的理论观点进行了介绍和评析,并着重对将其引入武术研究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探析。结论认为,"文化工具论"的理论视角将有助于打破人们长期以来存在的思维禁锢,帮助人们建立一种崭新的武术观和方法论,从而为武术诸多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启示。
刘文武
关键词:武术研究武术发展方法论
武术专业技术教学的困境与对策被引量:4
2021年
综合运用文献资料、走访调研、教育观察等研究方法,以武术专业技术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所面临的困境及成因,并提出解决对策。目前武术专业技术教学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1)教学对象社会角色的转变导致了武术专业技术教学的"祛魅";(2)生理规律与职业倦怠导致了学生对武术专业技术教学的消极松懈;(3)就业压力与社会人才能力需求的多元化令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专业信仰。与之相应的解决对策为:(1)坚守武术专业技术教学的"专业"底线;(2)超越武术专业技术教学的专项局限;(3)挖掘武术专业技术教学的符号内涵。
刘文武
关键词:武术专业技术教学社会角色
中国武术技击现实与境界的尴尬与救赎被引量:12
2021年
为使中国武术摆脱目前在技击功能价值上所遇到的尴尬处境,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走访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教改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国武术技击的现实与境界追求,论证了二者之间所具有的过大张力及其形成原因;提出了“打破武术技击认识上的套路思维”“纠正武术技击现实与理想之间的错误认识”“厘清功能多元兼顾与一维极致之间的关系”“改革传统武术的主体训练模式”的改变中国武术技击现状的要点,从思想认识到实践操作贯通中国武术技击的救赎之路。
刘文武
关键词:中国武术传统武术技击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