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

作品数:6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矿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质
  • 2篇地质意义
  • 2篇岩浆
  • 2篇岩石
  • 2篇岩石圈
  • 2篇岩石圈拆沉
  • 2篇拆沉
  • 2篇成矿
  • 2篇成矿潜力
  • 1篇定年
  • 1篇多金属
  • 1篇多金属矿
  • 1篇多金属矿田
  • 1篇岩浆流体
  • 1篇岩浆系统
  • 1篇岩墙
  • 1篇岩墙群
  • 1篇岩体
  • 1篇正长斑岩
  • 1篇石英

机构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河南省国土资...
  • 1篇武警黄金地质...

作者

  • 6篇罗照华
  • 6篇刘晓
  • 2篇姜会营
  • 1篇郝金华
  • 1篇郭晓东
  • 1篇李重
  • 1篇江秀敏
  • 1篇刘明
  • 1篇郭晶
  • 1篇代耕

传媒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岩石学报
  • 1篇西北地质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质调查与研...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豫西熊耳山斑竹寺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被引量:12
2016年
豫西熊耳山已知的121个内生金属矿床(点)均位于经线112°E以西,其东尚未发现内生金属床(点),对位于经线112°E以东燕山期斑竹寺花岗斑岩开展成因研究有助于区域找矿思路的转变。斑竹寺岩体具有高硅、富碱高钾、贫镁低钙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AVCNK值介于1.02~1.09之间。它的稀土配分模式具有右倾平滑、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特征,(LaMb)w范围为18.48-24.85,无明显Eu异常,微量元素蛛网图中Rb和Th富集,具有明显的Nb、Ta、P和Ti负异常。斑竹寺岩体的Sr含量高、Y及Yb含量低,具有埃达克岩属性,它是加厚大陆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形成的,部分熔融源区残余相矿物包括石榴石和金红石。斑竹寺岩体是早自垩世区域岩石圈拆沉作用的产物,区域上广泛产出与其形成时代相近的成矿作用,它还显示了Au、Db、Zn等成矿元素的异常富集特征,斑竹寺岩体深部及周缘具有较大成矿潜力。
梁涛卢仁罗照华刘晓
关键词:埃达克岩岩石圈拆沉成矿潜力
蛇绿岩型铬铁矿床包壳纯橄榄岩中的流体过程印记:来自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罗布莎和泽当岩体的地质学、岩石学和橄榄石晶体化学证据被引量:6
2019年
岩浆型矿床一般认为是岩浆分异的产物,因为这类矿床通常缺乏强烈的近矿围岩蚀变。蛇绿岩中的豆荚状铬铁矿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岩浆型矿床,流行的成因模型包括岩浆通道模型和熔体-岩石反应模型。深部晶体群的大量发现,表明铬铁矿成矿系统不是一种理想系统,而是至少由两类子系统组成的复杂性动力系统。因此,流行模型不再适用,必须构建能够整合新证据的成因模型。这类矿床的典型地质特征是具有从方辉橄榄岩围岩经包壳纯橄榄岩到铬铁矿石的分带,且包壳纯橄榄岩与铬铁矿之间为渐变接触关系,包壳纯橄榄岩与方辉橄榄岩之间既可以为渐变接触关系,也可以为截然接触关系或侵入接触关系。因此,阐明纯橄榄岩的成因是理解豆荚状铬铁矿形成机制的关键。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罗布莎和泽当两个代表性超镁铁质杂岩体的新观察揭示:(1)包壳纯橄榄岩的出露宽度变化于厘米级到百米级,但岩石具有均匀的细粒结构,流行模型难以解释;(2)包壳纯橄榄岩可以划分为至少两种构造类型:块状纯橄榄岩和片理化纯橄榄岩,暗示了纯橄榄岩形成过程的多阶段特点;(3)包壳纯橄榄岩主要由变晶橄榄石组成,仅含有少量由熔体或流体析出的橄榄石晶体;(4)与方辉橄榄岩相比,包壳纯橄榄岩中的橄榄石具有高MgO、Cr2O3、CaO和低MnO、Al2O3的特点,展示了矛盾的晶体化学特征;(5)邻近铬铁矿体的纯橄榄岩中常见反豆状结构,类似于多相稀释流体流体制中紊流产生的中尺度结构。上述看似矛盾的证据表明包壳纯橄榄岩的形成过程有大量深部流体的参与,因而流体过程可以作为构建一个新的整合模型的基础。据此,文中提出一个熔体-流体流模型,其基本机制是溶解-沉淀反应Opx+Fluid→Ol±Sp±Cpx±Pl±SiO2(fluid),而基本前提则是深部还原流体的持续供给和熔体-流体流的快速上升�
罗照华江秀敏刘晓李重吴宗昌井文超
关键词:橄榄石
利用宽谱系岩墙群进行靶区定位的数值方法——以新疆南阿拉套山为例被引量:5
2013年
本文介绍一种利用宽谱系岩墙群的空间展布特征进行靶区定位的数值方法。基于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岩浆-屏蔽层强相互作用过程中将涌现最大主压应力分布在竖直方向的近场应力场。在这种条件下,屏蔽层中的裂隙系统不同于传统矿田构造学描述的裂隙系统。依岩浆上升速率及屏蔽层岩石学结构和力学性质变化,屏蔽层中可出现不同类型的同成矿裂隙系统,后者往往被成矿期的脉岩充填。由于应力中心的作用力强度大于远离应力中心的部位,自生长裂隙和先存裂隙的密度呈现规律性的空间变化。这种变化控制了含矿流体的运动学特征。因此,可以将岩墙密度和延伸方向数作为定量化指标揭示含矿流体大规模聚集的空间位置,后者也是成矿作用的潜在发生部位。用滑动平均法绘制岩墙分布密度图和岩墙延伸方向密度图,将极密区作为有利找矿靶区,分析结果与地质学方法的预测结果高度相似。因此,可以认为本文提供的靶区圈定方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郭晶罗照华刘晓姜会营
关键词:透岩浆流体
初论云南马厂箐铜钼金矿田的岩浆系统被引量:1
2012年
云南马厂箐Cu—Mo—Au多金属矿田产出一个由260余个小岩体(墙、脉)组成的岩体群,其岩石类型包括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石英二长岩、碱长花岗斑岩、二长花岗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石英正长斑岩、正长斑岩、辉绿岩、煌斑岩等。
罗照华刘明郭晓东姜会营刘晓代耕
关键词:岩浆系统金矿田石英二长岩正长斑岩多金属矿田二长花岗岩
豫西熊耳山蒿坪沟黑云母花岗斑岩的锆石LA-ICP-MS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7
2015年
熊耳山西端的沙沟—龙门店银多金属矿矿集区内出露蒿坪沟黑云母花岗斑岩,精确限定它的形成时代对探讨其成因背景和评价成矿潜力均具有重要意义。蒿坪沟岩体定年样品HPG304的岩性为黑云母花岗斑岩,33个锆石测点中有18个测点的U-Pb同位素测定值位于或者接近n(^207Pb)/n(^235U)—n(^206Pb)/n(^238U)一致线,它们的年龄值集中于2435±9 Ma、2310±13-2340±10 Ma、1784±10 Ma和129±1-131±1 Ma等4个年龄段内。最新年龄段内8个锆石测点n(^206Pb)/n(^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29.9±0.6 Ma(MSWD=0.69),结合前人蒿坪沟黑云母花岗斑岩5颗SHRIMP锆石的U-Pb同位素数据,获得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30.5±1.1 Ma(MSWD=3.5),认为它的形成年龄为130.5±1.1 Ma。综合蒿坪沟黑云母花岗斑岩的SHRIMP锆石定年结果,34颗锆石形成了一个从古元古代到早白垩世的锆石年龄谱,区域上均存在与之对应的岩浆热事件。蒿坪沟黑云母花岗斑岩形成的构造背景为早白垩世岩石圈拆沉作用,由此触发的岩浆(流体)混合作用成就了其锆石U-Pb年龄谱。蒿坪沟黑云母花岗斑岩的形成时代与小秦岭—崤山—熊耳山地区中生代广泛而强烈的成矿及成岩时代相接近,岩石圈拆沉作用利于深部流体快速释放,加之蒿坪沟黑云母花岗斑岩及其周缘和深部显示了良好的物化探异常,它应当被视为沙沟—龙门店银多金属矿矿集区内找矿靶区之一。
梁涛卢仁罗照华白凤军刘晓
关键词:锆石U-PB定年岩石圈拆沉成矿潜力
超临界流体的快速泄出:来自霓辉石英脉的证据被引量:4
2014年
河南外方山地区熊耳群火山岩中新发现了一种霓辉石英脉群,脉表现出独特的矿物组合及晶体特征,如霓辉石英脉具有复杂的矿物组成,表现出强烈的不平衡特点;霓辉石英脉具明显的对称分带特征,各分带中矿物组成及特征显著不同;存在具熔蚀边结构的钾长石-霓辉石集合体团块;霓辉石具在明显核幔结构,内核化学成分与幔边部存在较大差异;钾长石晶体元素分布存在似"文象"结构,表现出Fe元素的熔体分离特征;脉中矿物普遍发育环带结构;霓辉石英脉交代致密火山岩围岩形成蚀变带,新生大量榍石、霓辉石等矿物且含量随着与脉壁距离的增加急剧减少,显示出强烈的流体/气体扩散交代作用。霓辉石英脉独特的矿物组合及晶体特征反映了其成因的复杂性以及生长环境的变化。根据霓辉石英脉矿物的特点,推测其源于流体、熔体和晶体的混合物,并经历了快速侵位、快速冷却的过程,因而能够保存流体演化各阶段的结晶信息,保留不同成因的晶体群。外方山霓辉石英脉矿物可划分为捕虏晶亚群、熔体晶体群、超临界流体亚群、热液晶体亚群和凝聚晶体亚群等。外方山霓辉石英脉矿物晶体群的深入研究可能有助于揭示岩浆熔体向流体转换的机制及侵位机制,进而可揭示岩浆-流体成矿作用。
郝金华罗照华梁涛卢仁刘晓白凤军
关键词:矿物组合晶体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