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儿童
  • 3篇超声
  • 2篇心动描记术
  • 2篇心动图
  • 2篇描记
  • 2篇描记术
  • 2篇超声心动描记
  • 2篇超声心动描记...
  • 2篇超声心动图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根部
  • 1篇三维超声
  • 1篇三维超声诊断
  • 1篇内障
  • 1篇皮肤
  • 1篇主动脉
  • 1篇主动脉根部
  • 1篇主动脉根部内...
  • 1篇综合征
  • 1篇黏膜

机构

  • 3篇汕头大学

作者

  • 3篇夏焙
  • 3篇刘晓
  • 2篇陈伟玲
  • 2篇于红奎
  • 1篇许娜
  • 1篇谢燕华
  • 1篇曾德俊
  • 1篇吴姗
  • 1篇周蔚
  • 1篇林洲

传媒

  • 2篇中华医学超声...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三维超声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谢燕华夏焙刘晓
两种方法计算超声心动图Z值定量儿童主动脉根部内径的比较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儿童超声心动图主动脉根部内径Z值计算的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3至10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就医的105例儿童,中位年龄19个月。经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的主动脉瓣环及主动脉窦内径,分别采用中国深圳儿童医院(C法)与Pettersen等(P法)2个不同的正常参考值回归方程式和均方误,计算主动脉瓣环及主动脉窦内径Z值;再综合以上2种方法,采用C法的正常参考值回归方程式与P法的体表面积(BSA)公式,计算主动脉瓣环及主动脉窦内径的Z值(简称ZH法)。比较分析C法、P法及ZH法计算得出的主动脉瓣环、主动脉窦内径Z值大小及其概率分布的正态性。结果采用C法计算的主动脉瓣环、主动脉窦内径的Z值均呈正态分布(P值分别为0.067和0.650)。采用P法计算的主动脉瓣环、主动脉窦内径的Z值亦均呈正态分布(P值分别为0.208和0.970)。采用ZH法计算的主动脉瓣环内径Z值呈偏态分布(P=0.027),而主动脉窦内径的Z值呈正态分布(P=0.430)。C法、P法、ZH法计算得出的主动脉瓣环内径Z值分别为0.41±0.89、0.23±0.85和0.36±0.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17,P=0.309);3种方法计算得出的主动脉窦内径Z值分别为0.38±0.89、0.58±0.71和0.36±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43,P=0.005)。C法与P法计算超声心动图主动脉瓣环内径、主动脉窦内径的Z值结果高度正相关,主动脉瓣环内径、主动脉窦内径Z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7(P=0.000)、0.900(P=0.000),相关方程分别为Y=0.917X-0.126、Y=0.900X-0.217。结论儿童超声心动图主动脉根部内径的Z值计算中,BSA公式和正常参考值的回归方程式是影响Z值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应优先采用适合于中国儿童的正常参考值。
刘晓夏焙陈伟玲于红奎周蔚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儿童
川崎病患儿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内径Z值分析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内径Z值定量川崎病(KD)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612例KD患儿急性期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内径及其临床表现。将冠状动脉内径转换为Z值,KD患儿按冠状动脉Z值的大小分为4组,无扩张组(ND)415例、小冠状动脉瘤组(SCAAs)133例、大冠状动脉瘤组(LCAAs)47例及巨大冠状动脉瘤组(GCAAs)17例,比较各组患儿间性别、年龄、典型病例比例、发热时间、实验室检查结果(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血小板),以及恢复期冠状动脉内径及其Z值变化。结果 ND组KD患儿发热天数为(7.75±3.12)d、SCAAs组为(8.50±4.12)d、LCAAs组为(8.57±3.58)d、GCAAs组为(11.88±4.33)d,各组KD患儿发热天数随冠状动脉Z值的增大有逐渐延长的趋势(F=22.375,P<0.05)。各组KD患儿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及白细胞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236、1.116、0.121,P均>0.05);但各组KD患儿血小板数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数量随冠状动脉Z值增大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以GCAAs组患儿的血小板数量最高(F=22.029,P=0.000)。与急性期比较,ND组的患儿在恢复期冠脉内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4±0.34)mm vs(2.33±0.36)mm,t=1.926,P>0.05],但其Z值的比较(0.41±0.82 vs 1.17±0.75)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32,P<0.05);并且SCAAs组(1.32±0.89 vs 3.40±0.62)、LCAAs组(3.12±2.27 vs 6.20±1.28)、GCAAs组(11.88±6.77 vs20.4±9.70)冠状动脉内径Z值均比急性期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073、4.579、3.480,P均<0.05)。结论冠状动脉内径Z值是经体表面积校正的标准值,消除了病程中患儿年龄增长的因素,可准确反映KD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其恢复期变化过程。根据患儿的年龄和身体大小准确定量冠状动脉内径对KD管理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范舒旻夏焙陈伟玲刘晓许娜于红奎林洲欧福祥吴姗曾德俊黄兵旋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儿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