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爱娣

作品数:4 被引量:28H指数:1
供职机构: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主义
  • 2篇文化
  • 2篇马克思主义
  • 2篇传统文化
  • 1篇当代青年
  • 1篇道德
  • 1篇信仰
  • 1篇选择马克思主...
  • 1篇优秀传统文化
  • 1篇社会主义
  • 1篇社会主义文化
  • 1篇青年
  • 1篇自信
  • 1篇文化自信
  • 1篇伦理
  • 1篇伦理道德
  • 1篇马克思主义信...
  • 1篇教学专题
  • 1篇坚定
  • 1篇教学

机构

  • 3篇山西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刘爱娣
  • 1篇潘新喆

传媒

  • 1篇马克思主义研...
  • 1篇山西高等学校...
  • 1篇新西部(下旬...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文化自信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要求被引量:27
2016年
"文化自信"为"三个自信"奠定坚实的思想和文化的根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成"文化自信"的理论基础,共同构成"文化自信"的内核与承续谱系。践行"文化自信",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将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华注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增强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
潘新喆刘爱娣
关键词:文化自信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文化
论传统文化以伦理道德为价值取向的原因及其现实意义
2010年
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本质上看是以伦理道德为价值取向的,其主要表现为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的"人性说"提升了道德准则的权威性;宋明理学强调了道德规范的绝对权威。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价值取向对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产生了极为广泛深远的影响,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有其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刘爱娣
关键词:传统文化伦理道德
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程教学专题探索——兼谈对青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育
2016年
本文分析了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曲折的、必然的思想历程,阐述了当代青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性,探讨了新形势下正确引导青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措施:开展好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青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引导青年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价值。
刘爱娣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当代青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