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金鹏

作品数:7 被引量:109H指数:5
供职机构:甘肃省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石流
  • 4篇泥石
  • 4篇泥石流
  • 2篇灾害
  • 2篇泥石流灾害
  • 2篇全球变暖
  • 2篇变暖
  • 1篇地质
  • 1篇地质环境
  • 1篇地质灾害
  • 1篇影响因子评价
  • 1篇灾害危险性
  • 1篇水文
  • 1篇水文响应
  • 1篇水系
  • 1篇泥石流危险性
  • 1篇泥石流危险性...
  • 1篇气候
  • 1篇气候转型
  • 1篇熵权

机构

  • 6篇甘肃省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水利部黄河水...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7篇刘金鹏
  • 5篇蓝永超
  • 3篇王得楷
  • 3篇高世铭
  • 2篇鲁承阳
  • 2篇沈永平
  • 2篇宋洁
  • 2篇喇承芳
  • 1篇冉有华
  • 1篇文军
  • 1篇金会军
  • 1篇姚正学
  • 1篇张军
  • 1篇王国亚
  • 1篇高黎明
  • 1篇田丰
  • 1篇柳思

传媒

  • 3篇冰川冻土
  • 1篇甘肃科学学报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山地学报
  • 1篇灾害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可拓层次分析法的区域泥石流灾害评价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为解决传统方法在泥石流沟评价方案重要性赋值时只考虑两种极端情况的限制问题,以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的13条泥石流沟作为研究对象,将可拓集合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区域(流域)多条泥石流沟的实际评价问题中,为区域(流域)多条泥石流沟的综合评价和排序以及区域泥石流综合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结果表明:(1)通过本方法研究得到13条泥石流沟中处于中度危险的有1条,其余12条处于轻度危险,与其他研究成果较为一致。说明本方法在区域(流域)多条泥石流沟的综合评价和排序方面的理论是合理的。(2)本方法同时考虑了以往泥石流沟危险性评价使用模糊AHP方法不考虑判断矩阵一致性方面的缺欠,将求解符合一致性要求的判断矩阵权重向量的方法有机地融合到EAHP方法中,使决策结果更贴近客观实际。(3)研究进一步指出,泥石流沟危险性评价的核心问题是判断指标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的区域的实际情况选取。虽然指标选择困难较大,但对于同一区域而言,某些指标对于各泥石流沟的影响是基本一致的(比如降水、下垫面、区域地质等因素),因此,利用该方法可以避免过多的指标参与到评价模式之中,使评价过程更为简单。
刘金鹏高世铭王得楷蓝永超
关键词:泥石流灾害
甘肃河西地区泥石流沟分布特征与易发性评估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根据汇水面积、松散物质储量、沟坡坡度、主沟纵坡降等4项泥石流沟易发性判断特征指标,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甘肃省河西地区20个县、区、市的587条泥石流沟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河西地区泥石流多发育在南北山地的前山走廊地带,泥石流沟分布密度稀疏,属于泥石流稀疏地区.在泥石流沟易发性主要特征指标方面,研究区汇水面积指标处于偏轻微程度,松散物质储量指标处于中等程度,沟坡坡度指标处于严重程度,主沟纵坡降指标处于中等以下程度.在泥石流沟易发性评价结果方面区域总体属于泥石流地质灾害低易发-中易发区域.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研究区内强降水情况发生频率呈现增强趋势,应积极开展极端天气影响下河西地区泥石流发展趋势和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特征与泥石流易发性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
刘金鹏高世铭王得楷蓝永超王国亚
关键词:泥石流
黄河源区气候向暖湿转变的观测事实及其水文响应被引量:43
2013年
基于黄河河源区干流各水文站和有关气象站、雨量站的气温、降水与径流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区域的气候变化特征与趋势及其水文响应.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西北地区西部新疆、甘肃河西走廊西部等地降水量显著增加、气候明显由"暖干"转向"暖湿"后,到21世纪初的年代中期后黄河源区降水量亦出现明显的增长,气候明显转向暖湿.最新的观测数据显示,2005年以来河源区平均年降水量已连续多年超过多年均值进入一个多雨期,河源区各断面来水量也于2008年后连续多年超过多年均值,进入一个连续丰水段,并于2012年达到了自1989年以后20余年来的最大值.这种变化的前景如何,目前尚不能确定,尚需对未来河源区气候在时间与空间上变化的速度和程度进一步观察和分析.根据对与该区域气候关系密切的东亚季风活动的研究成果以及对河源区气候与径流变化的观测事实及趋势推测,未来黄河源区气候向暖湿的转化在时间尺度上年代际的可能性较大.
蓝永超鲁承阳喇承芳沈永平金会军宋洁文军刘金鹏
关键词:全球变暖黄河源区气候转型
基于熵权的改进可拓方法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5年
运用熵值法对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中涉及到的10项指标进行了权重赋值,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应用改进可拓方法——最大贴近度法,所建立的区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可拓评价模型,可以解决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多因素限制问题。通过云南34条典型泥石流沟危险性评价的实例分析,将得到的结果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结果评价情况相符程度为79.4%,偏差程度为20.6%。经过进一步对两种方法得到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结果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判定区域多条泥石流危险性排序方面结果的相关程度为0.896,研究结果与泥石流沟实际的危险性更加贴近。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不仅原理简单、计算简便,而且评价结果也是客观合理的,研究成果为区域(流域)泥石流沟危险性的综合评价和排序提供了新的思路。
刘金鹏蓝永超高世铭王得楷
关键词:熵权可拓方法泥石流灾害
甘肃陇南市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及影响因子评价被引量:20
2017年
陇南市是中国四大泥石流灾害高发区之一,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且时段集中,泥石流灾害频发。选取岩性硬度、高程标准差、坡度、3-11月降水量、6-9月0~24 h累计最大降水量、表层0~30 cm砂粒含量、表层0~30 cm粘粒含量、植被覆盖度和河网密度9个影响因子,基于2009年甘肃省地质灾害调查报告数据构建陇南市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的Max Ent模型,模拟陇南市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分布概率P,完成陇南市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制图,探索影响因子作用机理。结果表明:Max Ent模型能应用于陇南市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中,模拟效果表现良好。确定3-11月降水量、6-9月0~24 h累计最大降水量、河网密度、岩性硬度、坡度和表层0~30 cm粘粒含量6个主导因子,并以此为相关机构工程规划与设计提供支持。
田丰张军冉有华刘金鹏柳思
关键词:泥石流危险性
基于敏感性系数方法的黑方台滑坡地质灾害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以甘肃永靖县黑方台滑坡群为例,通过分析影响滑坡地质灾害的滑坡高度、滑坡坡度、黄土厚度、滑坡厚度等地质环境因子的敏感性分析,确定了研究区最不利的滑坡工作状况为:坡高H>125m、坡度30°30m.并就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刘金鹏姚正学
关键词:滑坡地质环境黑方台
1960-2012年河西内陆河上游山区降水量变化及其区域性差异分析被引量:23
2013年
基于我国河西内陆河流域有关水文、气象台站的观测数据,对1960年代以来河西走廊的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内陆河水系上游山区降水变化特征、趋势及区域时空变化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受全球变暖的影响,石羊河、黑河、疏勒河流域上游的降水量年代际、年际及季节性的变化总体上呈增加的态势,但不同区域降水增幅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1960年代,位于祁连山东部的石羊河水系上游山区、中部的黑河水系上游山区及西部的疏勒河水系上游山区普遍少雨;1970年代,石羊河山区降水偏多并持续至今,黑河、疏勒河水系上游山区则降水偏少;1980年代,三大水系上游山区均多雨;1990年代的黑河、疏勒河山区和2000年代的三大水系上游山区均多雨;2010年以来,黑河山区降水偏少,石羊河与疏勒河山区降水均偏多.相对而言,位于祁连山西部山区的疏勒河水系上游年降水量与夏季降水量的增长较为显著.
蓝永超刘金鹏丁宏伟鲁承阳沈永平胡兴林喇承芳宋洁高黎明
关键词:全球变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