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鲁

作品数:6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视网膜
  • 3篇注射
  • 3篇网膜
  • 2篇血管
  • 2篇水肿
  • 2篇体内注射
  • 2篇内注射
  • 2篇康柏
  • 2篇黄斑
  • 2篇玻璃体
  • 2篇玻璃体内
  • 2篇玻璃体内注射
  • 1篇蛋白
  • 1篇毒素诱导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再灌注
  • 1篇再灌注损伤
  • 1篇樟柳碱

机构

  • 6篇潍坊医学院
  • 5篇潍坊医学院附...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6篇常鲁
  • 5篇许丽
  • 4篇李聪伶
  • 3篇韩新红
  • 1篇侯琦
  • 1篇李秀云
  • 1篇何唯
  • 1篇李艳

传媒

  • 2篇潍坊医学院学...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青岛医药卫生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年份

  • 1篇2018
  • 5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基因修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观察色素上皮衍生因子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al-derived factor,PEDF)基因修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pigment epithelial-derived factor gene-odified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imal stem cells,PEDF-MSCs)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模型中PED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及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的慢病毒(lentivirus,LV)为载体,将PEDF基因以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1、10、20、50体外转染至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中,应用RT-PCR及ELISA法分别检测以最佳MOI值转染细胞中PEDF的表达情况。选取健康SD雄性大鼠,采用高眼压的方法制成RIRI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saline,PBS)治疗组(PBS组)、hUCMSCs治疗组(M组)及PEDF基因转染的hUCMSLs治疗组(P组);N组不予特殊处理,其余三组大鼠造模成功后立即进行干预治疗,PBS组给予PBS治疗,P组与M组分别给予PEDF-MSCs、hUCMSCs治疗。5 d后处死大鼠,尼氏染色计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目,计算视网膜内层厚度,RTMPCR检测大鼠视网膜PEDF和VECGF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转染率高达75.8%。RT-PCR结果显示,转染后PEDF-MSCs的上清液中PEDF mRNA相对表达量(4.34±0.29)明显高于hUCMSCs(1.08±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转染后PEDFMSCs上清液中PEDF蛋白表达量[(83.09±7.58)μg·L^(-1)]明显高于hUCMSCs[(12.30±1.24)μ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氏染色结果显示造模后PBS组大鼠神经节细胞数量变少,治疗5 d后,P组、M组大鼠神经节细胞数量均高于PB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组高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P组、M组大鼠视网膜厚度�
常鲁许丽韩新红王慧凤李艳
关键词:色素上皮衍生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白藜芦醇对内毒素诱导的大鼠葡萄膜炎的治疗作用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眼局部使用白藜芦醇(Res)对内毒素诱导的大鼠葡萄膜炎的治疗效果及相关机制。方法:实验研究。将36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0.25%Res治疗组、0.5%Res治疗组、1%Res治疗组和0.1%地塞米松(Dex)治疗组,每组6只。将大肠杆菌细胞壁脂多糖(LPS)溶于无菌的0.9%氯化钠溶液配成1mg/ml的LPS溶液,并注射入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双后足垫(每只注射200μg),空白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各治疗组于LPS诱导前后分别给予相应浓度的Res和Dex10μ1点双眼,每2小时1次,注射LPS前后各6次。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点眼。观察大鼠眼部炎症反应、临床表现评分,注射LPS24h后测房水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眼球病理切片HE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虹膜睫状体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等,探讨与分析Res的治疗效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Mann.Whitneyu检验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模型组于LPS注射后4h可见虹膜血管扩张充血,之后炎症反应逐渐加重,24h时可见前房大量点状渗出、瞳孔区纤维渗出及晶状体前囊膜渗出物沉着,模型组24h临床评分为4.3±1.2,1%Res组为2.0±0.6,1%Res组葡萄膜炎反应明显轻于模型组(P〈0.05);1%Res组房水中TNF-α和IL-6的浓度与模型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1%Res组眼部组织病理学改变较模型组轻(P〈0.05);1%Res组虹膜睫状体p38MAPK和NF-κB p65的核转位阳性细胞率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1%Res局部点眼能有效减轻内毒素诱导的大鼠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APK和NF-κB信号通路有关。
何唯侯琦黄旭东盛帅常鲁王胜
关键词:葡萄膜炎白藜芦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核转录因子-ΚBP65
复方樟柳碱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2例(42眼)CS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22眼)给予扩血管、营养神经的传统口服药物治疗;治疗组20例(20眼)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ml于患眼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1个月),随访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觉症状、中心暗点、视物变形改善情况以及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3个月后,两组各指标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能够有效保护黄斑区功能,缩短病程并提高患眼视力。
许丽李聪伶常鲁单田慧韩新红
关键词:复方樟柳碱注射液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力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50例50只眼,随机分成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组(C+L组)和激光治疗组(L组),每组25例25眼。C+L组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1周后再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L组直接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记录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周、1月、3月患者的最佳较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的变化。结果 C+L组患者在1周、1月及3月随诊中BCVA提升显著优于L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1周、1月、3月与治疗前相比平均CMT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L组患者在治疗后1周、1月及3月时间节点随诊中平均CMT显著优于L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的黄斑水肿。
常鲁许丽李聪伶
关键词: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
特发性黄斑前膜术后黄斑区形态结构及视功能的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epiretinal membrane,IERM)手术治疗后黄斑结构和视功能的变化,评价黄斑结构与视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西南医院眼科就诊的38例(38只眼)行手术治疗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资料,术后随访1年。测量患者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FT)、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分析BCVA与CFT、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之间的相关性。根据椭圆体区(EZ)是否缺损将患者分为两组,测量EZ缺损长度,比较两组之间的BCVA、CFT和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的差异。结果患者术后黄斑区水肿减轻,BCVA提高至(0.45±0.26)losMAR,CFT减少至(334.5±69.5)μm。术前BCVA与术前黄斑区平均厚度相关(r=0.433,P=0.007)。术后BCVA与术后CFT相关(r=0.363,P=0.025)。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黄斑区平均厚度减少值与术后视力提升值呈正相关(r=0.459,P=0.04;r=0.445,P=0.005)。椭圆体区连续组术后BCVA(0.35±0.25)优于椭圆体区不连续组(0.59±0.23,P=0.005)。结论术后CFT测定可用于评价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患者应在椭圆体区出现缺损前进行手术治疗。
许丽常鲁李聪伶李秀云
关键词:特发性黄斑前膜内界膜剥除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PCV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27例(27眼)确诊为PCV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每个月1次,连续注射3个月,必要时追加注射次数。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厚度以及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情况对比。结果治疗6个月时,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明显改善或稳定者占81.5%.治疗后6个月,74.0%患者维持了最佳矫正视力。结论 IVC可以减少PCV患者渗出性改变,并保持患者短期的视觉功能。
单田慧李聪伶韩新红许丽常鲁
关键词:玻璃体内注射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