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粒叶比
  • 2篇扬农啤5号
  • 2篇小麦
  • 2篇大麦
  • 1篇稻条纹叶枯病
  • 1篇叶枯病
  • 1篇叶面
  • 1篇叶面积
  • 1篇叶面积指数
  • 1篇水稻
  • 1篇水稻条纹叶枯...
  • 1篇苏啤3号
  • 1篇穗粒
  • 1篇穗粒结构
  • 1篇条纹叶枯病
  • 1篇苗情
  • 1篇枯病
  • 1篇灰飞虱
  • 1篇基本苗
  • 1篇飞虱

机构

  • 6篇盐城市盐都区...
  • 5篇江苏省气象局
  • 3篇盐城市盐都区...

作者

  • 6篇张鸿新
  • 5篇吴建中
  • 5篇商兆堂
  • 3篇张大友
  • 1篇成晓松
  • 1篇仇广灿
  • 1篇许金山
  • 1篇杨华

传媒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大麦与谷类科...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年份

  • 4篇2008
  • 2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小麦粒叶比与产量结构的关系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本文通过不同播种期的种植试验,阐述了在江苏四里河地区扬麦14号在10月23日到11月16日播种,密度在120~340万/hm2,有效穗数、结实粒数、千粒重和单产随着粒叶比的增加呈周期性振荡。随着粒叶比的增加,结实粒数和千粒重总的趋势是增加的,有效穗数和单产总的趋势是减少的。论述在实际生产中,并不是一定要高的粒叶比,而是要针对具体品种高产优质科学的粒叶比。
张鸿新吴建中商兆堂朱傅祥张大友
关键词:小麦粒叶比
苏啤3号基本苗与穗粒结构的关系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通过试验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出,苏啤3号高产优质与基本苗的数量有一定的关系,但基本苗不是决定高产优质的唯一因素,天气和管理工作同样重要。在江苏里下河地区苏啤3号比较适宜的基本苗应当控制在270万/hm2。生产管理的重点是提高单株成穗数和成穗率。具体要求是:前期培育壮苗越冬;中期严控无效分蘖,培育壮秆大穗;后期防早衰,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粒重。
张鸿新吴建中商兆堂孙斌吴忠梁陶雅萍钮红霞
关键词:苏啤3号基本苗穗粒结构
扬农啤5号苗情对粒叶比的影响
2008年
[目的]研究大麦苗情对粒叶比的影响。[方法]以大麦品种扬农啤5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播期(10月15、22、29日和11月5、12日)和不同种植密度(120万、180万、240万、300万和360万株/hm^2)下大麦苗情对粒叶比的影响。[结果]扬农啤5号粒叶比与基本苗数呈抛物线关系,当基本苗为250万株/hm^2时,粒叶比最小。粒叶比与各生育阶段总苗数呈周期性振荡关系,且随着冬前期、越冬期和拔节期总苗数的增加而减小,随着返青期总苗数的增加而增大,当冬前期总苗数在270万-320万株/hm^2、返青期总苗数在640万-820万株/hm^2时,粒叶比较高。[结论]大麦总苗数对其粒叶比有一定影响,冬后做好促个体、控群体工作有利于提高其粒叶比,从而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张鸿新吴建中商兆堂朱傅祥张大友
关键词:大麦苗情粒叶比
水稻条纹叶枯病暴发成因与治理对策
2007年
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和防治实践,在2006年栽培制度和气候条件适宜,灰飞虱大发生的情况下,通过综合应用各项控虫防病措施,麦田、水稻秧田、移栽大田全程用药,有效扑了灭灰飞虱的危害,控制了条纹叶枯病的发生流行。
张鸿新成晓松仇广灿许金山杨华吉振华顾莉娟
关键词:水稻条纹叶枯病灰飞虱
播种密度对扬农啤5号叶面积指数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不同播种期、播种密度对扬农啤5号叶面积指数的影响。[方法]采用分期播种和数理统计等方法。[结果]从播种到拔节期,播种密度越大,叶面积指数越大。从齐穗期开始,密度在120万-300万株/hm^2,叶面积指数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直线上升;密度在300万-360万株/hm^2,叶面积指数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直线下降。[结论]倒3叶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所以齐穗期叶面积指数大,对提高产量和品质是有利的。据此可见,扬农啤5号播种密度在300万株/hm^2左右是比较理想的。
张鸿新吴建中商兆堂朱傅祥张大友
关键词:大麦叶面积指数
小麦粒叶比与产量结构的关系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通过不同播种期的种植试验,研究江苏里下河地区扬麦14号在10月23日到11月16日之间播种,密度在120万~340万/hm2时,粒叶比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方法]主要采用分期播种和数理统计等方法。[结果]扬麦14号在10月23日到11月16日之间播种,密度在120万~340万/hm2,有效穗数、结实粒数、千粒重和单产随着粒叶比的增加呈周期性振荡。随着粒叶比的增加,结实粒数和千粒重总的趋势是增加的,有效穗数和单产总的趋势是减少的。[结论]在实际生产中,并不是一定要高的粒叶比,而是要针对具体品种高产优质科学的粒叶比。
张鸿新吴建中商兆堂朱傅祥
关键词:小麦粒叶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