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咏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建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城镇化
  • 2篇新型城镇化
  • 2篇城镇化质量
  • 1篇皖江城市
  • 1篇皖江城市带
  • 1篇县域
  • 1篇县域城镇
  • 1篇县域城镇化
  • 1篇工业化
  • 1篇公共
  • 1篇公共产品
  • 1篇公共产品视角
  • 1篇城市
  • 1篇城市带

机构

  • 4篇安徽建筑大学
  • 1篇池州学院

作者

  • 4篇李咏
  • 2篇陈晓华
  • 1篇储金龙
  • 1篇郭成

传媒

  • 1篇华东经济管理
  • 1篇池州学院学报
  • 1篇安徽建筑大学...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空间规划视角下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质量测度及其时空差异研究
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逐渐显现的不协调问题、新型城镇化的提出并逐渐成为国内发展的焦点及新型城镇化质量内涵受到质疑的背景下,本文系以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安徽省为例,从空间规划的视角探知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内涵,对其质量所存在的问题...
李咏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公共产品视角下安徽省县域城镇化水平时空差异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从城市本质的角度出发,城镇化是空间由谱系低端向高端演进,空间内的公共产品服务水平(交易量)不断提升的过程。基于公共产品服务构建复合指标体系,对2000-2012年安徽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测算,运用变异系数法、自然断裂点法、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其城镇化水平的时空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安徽县域城镇化发展差异明显,虽整体差距在缩小,但同样存在一定的极化发展趋势;2县域城镇化水平空间格局较为稳定,整体上呈现东高西低、南强北弱的空间差异,且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3县域城镇化水平空间格局与传统县域人口城镇化率空间格局的匹配关系不强;42000-2012年间,不同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差异明显,旅游型和工业型强县城镇化发展较快,而皖西北和皖东北农业大县、皖西南的山区县域受到传统发展惯性、产业结构、地理区位等影响,城镇化提升速度较慢。
郭成储金龙李咏
关键词:公共产品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质量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因子被引量:12
2017年
文章基于对新型城镇化质量内涵的辨析,构建由人口、经济、生态、空间因素形成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06-2015年安徽市域层面的统计数据,通过运用信息熵技术支持下的pearson相关系数模型对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及筛选,并通过客观权重赋值critic法对所构成的评价指标要素赋予权重,对安徽省16地级市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度,并运用ArcGIS处理软件,对2006年、2010年、2015年市域新型城镇化质量综合水平空间格局进行可视化表达,进而运用OpenGeoda空间计量软件,分析与检验安徽省市域2006-2015年新型城镇化质量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质量总体呈现中东部片区高于西北片区,且差异性较明显;城镇化质量空间差异因素主要由人口与经济方面所形成,而质量评价的驱动因子中主要以生态与经济要素驱动贡献值最高,表明在新型城镇化质量推进的过程中,仍是以经济发展为主导动力,生态因素的重要性逐渐显现。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丰富我国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的思路与方法,为安徽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提供指导。
陈晓华陈晓华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工业化背景下皖江城市带城镇化质量时空特征被引量:2
2016年
基于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关联性视角,构建由工业化程度、速度协调、产业融合、互动成效诸因素构成的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10—2014年皖江城市带地级市与县(县级市)域两个层面的统计数据,通过运用信息熵技术支持下的层次分析法(AHP),得出各城市城镇化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并通过Arc GIS中的Moran’S分析法,分析和对比了两个层面城镇化质量与工业化水平之间关系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在地级市层面,快速工业化发展对皖江城市带城镇化质量的快速提升有积极作用;在县(县级市)域层面,工业化进程与城镇化处协同发展状态;在空间格局分析上,均以"增长极"的发展模式与周边地域空间形成一定的差异。最后从地级市和县(市)域两个层面提出了皖江城市带城镇化发展应对承接产业转移的建议及对策。
陈晓华李咏
关键词:皖江城市带工业化城镇化质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