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杰
-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司法信赖”生成机制研究——基于上海法院陪审运行的实证研究被引量:5
- 2018年
- 法治建设以来的司法改革"型塑"了具有"过程嵌入性"的时代特征。以司法参与的视角,通过对来自上海市基层法院的184份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发现:司法信赖是建立在陪审员对司法的认知、情感认同和心理忠诚等基础上的"过程信赖",参与经验、意见采纳、合议氛围、年龄和教育程度等与司法信赖的生成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同时发现,"过程信赖"是一种跨越传统信赖边际的新型信赖网络系统,但这种信赖生成与维系更多地局限于网络内部的成员。据此提出,司法信赖建设在推进程序公开等措施的基础上,还应侧重司法运行中陪审员数量、来源结构和任期制度等措施的调整,并注重对陪审员行为、心理、情感、沟通以及压力负荷等问题的考察和评估。
- 郑成良李文杰
- 关键词:司法公信力陪审员
- 人民陪审实践:法治中国语境下的考量与反思——基于上海三区法院陪审运行之研究被引量:17
- 2016年
- 调查发现,人民陪审实践中"陪审虚化"依然严重,制度认同效果低下,基本理念错位,陪审员阅卷、意见表达难的问题未实质改观。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具多面性,包括规范设置、司法目的、司法任务、陪审文化和合议结构等因素:单一的制度完善或改革难以突破既有问题。因此,应在司法改革总体目标映射下应重新审视制度目的,强化陪审和诉讼的衔接,推动诉讼制度、陪审制度和社会互动三大主题的一体性、本真性改革。
- 郑成良李文杰
- 关键词:人民陪审员制度陪审员法治中国
- 中国量刑改革中民众参与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遏制刑罚裁量权的过度分散、建构适度"集中"和统一的权力运行模式,是推动量刑改革的真实动因。这一改革模式既符合司法改革和建构司法权威的内在要求,又契合我国的权力结构及其运行逻辑。但在法治中国语境下,明确化的量刑制度存在动力衰竭和效果表达难以周全的现实风险。为使量刑改革在秩序和效果表达的平衡中获得持可续性发展,应在量刑活动中导入民众参与机制,以提升刑罚裁量权及其适用的社会认知,丰富量刑说理内容和夯实量刑裁断的社会基础,进而提升裁判权威和司法公信力。
- 李文杰
- 关键词:量刑改革司法权威民众参与
- 裁判员新制下日本的量刑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 2019年
- 裁判员量刑表明,有效参与和充分吸纳是裁判赢得正当性的基础。量刑参与是吸纳和整合民意的前提,也是保障程序独立和公开的渠道;而充分吸纳是丰富量刑说理、转变刑罚观念、保障庭审实质化和提升裁判公信力的基础。裁判员量刑对中国的启示是陪审员职权、量刑评议场景和量刑参考系统的合理设计或安排。
- 李文杰
- 关键词:量刑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