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国伟

作品数:40 被引量:180H指数:9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深圳市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艺术
  • 10篇文化科学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社会学

主题

  • 8篇艺术
  • 8篇媒介
  • 6篇电影
  • 4篇电视
  • 4篇虚拟现实
  • 4篇网络
  • 4篇媒体
  • 4篇表演
  • 3篇动画
  • 3篇艺术形式
  • 3篇影像
  • 3篇数字技术
  • 3篇舞台
  • 3篇舞台表演
  • 3篇媒介形态
  • 3篇美学
  • 3篇机器人
  • 3篇仿生
  • 2篇艺术空间
  • 2篇意象

机构

  • 40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北京电影学院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1篇伦敦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艺术研究...
  • 1篇中央戏剧学院
  • 1篇电影卫星频道...
  • 1篇中国人民政治...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中国电影资料...

作者

  • 40篇梁国伟
  • 3篇徐文福
  • 2篇周安华
  • 2篇李道新
  • 2篇张会军
  • 2篇颜纯钧
  • 2篇张颐武
  • 2篇陈晓云
  • 2篇李松林
  • 2篇黄亮
  • 2篇刘思妍
  • 1篇卢志茂
  • 1篇杨远婴
  • 1篇王一川
  • 1篇张同道
  • 1篇秦霓
  • 1篇黄会林
  • 1篇李希秀
  • 1篇董喆
  • 1篇赵阳

传媒

  • 7篇电影艺术
  • 6篇哈尔滨工业大...
  • 5篇新闻界
  • 4篇北京电影学院...
  • 4篇艺术百家
  • 3篇当代电影
  • 2篇学术交流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文艺评论
  • 1篇仪器仪表学报
  • 1篇自然辩证法研...
  • 1篇现代传播(中...
  • 1篇文化遗产
  • 1篇艺术学界
  • 1篇中国高教学会...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7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京!南京!》短评被引量:4
2009年
黑白影像,疯狂杀戮,肆意强暴,还有小江回眸间无尽的哀伤……演员江一燕将银幕上以及拍片时的巨大哀伤延续到了央视6套播出的关于《南京!南京!》的“深度对话”之中。我必须承认,那场不见“深度”的“对话”为我第二天观看电影确立了一种心理基调。当然还有借助文字、影像而获得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记忆。
陈晓云陈犀禾李道新李亦中张会军张会军张颐武杨远婴杨远婴周安华钟大丰贾磊磊黄会林梁国伟梁国伟
关键词:短评影像
寻找超越时空的“在场”——试析电视谈话节目技术形态演变的内在动力被引量:2
2006年
技术形态的不断演变给电视节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通过对电视谈话节目技术形态发展脉络的梳理,认为电视技术在一个与其他技术渗透、汇聚、生成的过程中,正在不断满足人类最为原始的交流欲望———身体的在场交流。从而,得出一个推测性的结论:数字化媒介技术的出现,是满足人类实现跨越时空“在场”交流欲望的必然。随着技术日趋成熟,被现代媒介消灭的身体将会以一种新的形式被重新恢复。
梁国伟刘思妍
关键词:数字电视谈话节目
网络动态文字与情感的空间化展开被引量:4
2009年
文字是人类随着文明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交流传播系统。文字究竟源于声音还是图形,一直是学术界众说纷纭的问题。然而,数十万年的人类历史演进.逐步形成了目前由象形和象声两个既独立又统一的系统构成的现代文字系统,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经由石刻、兽骨、陶器、青铜、羊皮、竹木与丝织品直至造纸术出现以后的印刷文字时代,文字始终静态地表现在一个平面或立体的空间之内。现代科学技术虽然曾经多方面地改变了文字的表现形式,但是.只是在电子技术出现之后,文字才由静态形式中挣脱出来,成为一种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新型文字形式——动态文字。
梁国伟秦霓
关键词:文字系统空间化情感网络文明发展
蕴藏在网络动漫表情符号中的人类诗性思维被引量:4
2009年
本文对网络动漫表情符号中的人类诗性思维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
梁国伟王芳
关键词:表情符号诗性思维
颠覆与重构——谈虚拟摄像机与智能视觉技术系统及其用户感知方式的构建被引量:3
2012年
本文梳理了从绘画→照相机→摄影机→虚拟摄像机→智能视觉技术建构时空形式的技术发展历史,分析了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类数字媒体之中的虚拟摄像机技术系统,认为这样一种新型的视觉技术方法,表征着视觉技术开始进入了一个模仿构建人类智能的新阶段,只有为各类传统的视觉技术系统添加智能化的模块并与用户身体的生理心理信息直接相连,才有可能逐渐构建起具有个体生命特征的空间形式,这样的一种空间形式,将以一种流动的电子信息方式,突破媒介的符号形式,在直接生成意识的层面上,实现人与物体、人与他人之间的交流活动,从而颠覆并重构人类的视觉感知方式。
梁国伟韩敏
关键词:视觉意象意象智能技术
感性与理性聚合:虚拟艺术空间中的材质创造被引量:1
2014年
材料是有机体和无机体的起源,材料的历史可谓一个关于人类生存的历史。通过对于传统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材质创造历史的梳理,透视艺术中的材质创造活动,将清晰地辩识人类对于存在之源的追问与探索。雕塑通过身体的触觉直接感知材料的物性,绘画则经由理性的思考,通过色彩寻找光的材料本性。然而,由于技术的限制,这种探索只能徘徊在感性与理性之间,无法从材料的生成过程去感知并创造材料的物性。当代虚拟现实技术,尤其是传感技术的发展,为艺术进入材料的微观运动,感知并展示材料生成现实世界各类有机体和无机体的材质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从而也创造了一种融合科学与艺术的新型媒介形式。
梁国伟惠阳
关键词:虚拟艺术雕塑绘画
网页设计中的动态螺旋构造与生命能量的数字化显现
2011年
自然界随处可见螺旋构造轨迹。螺旋构造作为人类思维探索与把握运动形式的一种抽象元素,在科学与艺术领域获得了广泛的运用。这种在概率与统计意义上沉淀下来的运动形式,源于人类意识中理性与本能长期交互、碰撞与融汇而形成的直觉思维。在这样的一种直觉思维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心理学与艺术想象能力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进而产生出基于计算机数字技术的网页动态螺旋构造。网页动态螺旋构造的出现,表征着人类从探索物体的形式、形式与形式的关系而进入了探索物质与生命的本源——能量运动阶段,而这样一种对于存在本源的深层追问,是当代科学技术所无力回答的。科学技术只有与艺术直觉思维相融合,才有可能去把握物质与生命能量的运动,从而逐渐生成一种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创造进化力量。
梁国伟王宁
关键词:网页设计数字化
虚拟身体形式:艺术与科学思维的和谐构造——试析动画与医学成像技术系统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2007年
按照当代学科划分,动画人物设计与医学成像技术分别处于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艺术与科学。动画人物设计使用线条、色彩、阴影将人类身体外观与活动抽象化,使之形成强烈的视觉图像,从而表现人类的情感活动;医学成像技术则基于完善的人体数据来形成具有解剖学意义的仿真身体图像,从而了解人类身体的内部活动方式。然而,由于这两种看上去截然不同的技术系统的对象都是人的身体,因此,在各自的技术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出错综复杂的交流关系。本文主要从这样的一种技术演进变化入手,研究动画与医学成像两种技术系统的互动汇聚过程,试图以此探讨潜藏在这样一种技术现象后面的科学与艺术思维之间的关系。
梁国伟蒋艳
关键词:虚拟现实身体动画医学成像技术
《金陵十三钗》的赞与非被引量:5
2012年
提起《金陵十三钗》,我心里难免有着纠结。它在故事讲述及其与影像构形的匹配上确实有了可喜进步,可谓到目前为止张艺谋影片中流畅叙事与华丽形式最般配的一部了(尤与《英雄》相比)。
王一川尹鸿许柏林陈晓云陈犀禾陈旭光李道新李亦中张会军张同道张颐武余纪陆弘石周安华柳秀文饶曙光梁国伟路海波颜纯钧
关键词:金陵高风险题材故事讲述《英雄》
黑白色的死亡诠释
2009年
《南京!南京!》的故事结构线其实并不复杂,1937年攻入南京城的日本士兵角川正雄亲身经历了七个人的不同死亡,从而导致其最终选择自杀。他对自己选择自杀给出的理由,也许就是那句被许多评论文章引用的台词:“活着比死亡更加艰难。”当我在电影院里听见角川正雄说出这句台词时,突然想起了法国文化学者米歇尔·沃维尔在其《死亡文化史》一书封页上写下的一行字:对死的投入不是对生命期待的延伸,而是对幸福期待的延伸。换句话说,选择死亡表征着人类渴望超越死亡的不朽精神。人类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也许可以说就是一部征服死亡的历史。从史前人类的魔法幻象、中世纪的宗教话语、近代科学的理性阐释直至当代文化通过形形色色媒体所涌现出来的大众世俗表达,交织构造了潜藏在当代社会集体无意识中的、关于死亡的话语主题:感悟生命。
梁国伟
关键词:史前人类感悟生命集体无意识故事结构亲身经历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