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成

作品数:1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状
  • 1篇乳头状癌
  • 1篇乳腺
  • 1篇乳腺浸润
  • 1篇乳腺浸润性
  • 1篇乳腺浸润性微...
  • 1篇乳腺肿
  • 1篇乳腺肿瘤
  • 1篇肿瘤
  • 1篇腺肿瘤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结
  • 1篇淋巴结转移
  • 1篇浸润性
  • 1篇浸润性微乳头...
  • 1篇病理
  • 1篇病理特征

机构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黄浦区...

作者

  • 1篇季福
  • 1篇汪成
  • 1篇徐明

传媒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11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病理特征及其与转移的关系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的病理学特征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IMPC患者的病理学资料,分析肿瘤T分期(肿瘤大小)、IMPC成分比例、间质淋巴细胞浸润等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IMPC淋巴管浸润率为73.8%(45/61),淋巴结转移率为75.4%(46/61)。不同T分期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中不同IMPC成分比例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和淋巴结转移个数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IMPC间质淋巴细胞浸润阴性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间质淋巴细胞浸润阳性者(54.2%vs62.2%)(P<0.05)。淋巴结转移灶为纯IMPC成分或以IMPC成分为主(39/43,90.7%)。结论淋巴管侵袭和区域淋巴结转移是IMPC的生物学特征;IMPC的生物学行为并不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及肿瘤中IMPC成分的多少,而可能与IMPC成分本身的性质有关。
汪成季福徐明包家林
关键词:乳腺肿瘤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