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焦伟红

作品数:3 被引量:95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燃烧
  • 1篇低氮燃烧
  • 1篇低氮燃烧器
  • 1篇烟气
  • 1篇烟气再循环
  • 1篇液相
  • 1篇液相催化
  • 1篇液相催化氧化
  • 1篇支持向量
  • 1篇支持向量机
  • 1篇软测量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湿法
  • 1篇天然气
  • 1篇铁离子
  • 1篇燃料
  • 1篇燃料分级
  • 1篇燃烧器
  • 1篇燃烧特性

机构

  • 3篇北京市环境保...
  • 2篇清华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宋光武
  • 3篇潘涛
  • 3篇焦伟红
  • 2篇卓建坤
  • 2篇姚强
  • 2篇宋少鹏
  • 1篇闫静
  • 1篇罗志云
  • 1篇张艳华
  • 1篇何超
  • 1篇熊思江
  • 1篇李娜

传媒

  • 1篇燃烧科学与技...
  • 1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3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燃料分级与烟气再循环对天然气低氮燃烧特性影响机理被引量:75
2016年
随着天然气工业锅炉污染物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采用单一的氮氧化物控制技术手段难以满足现有需求。本文以NO_x排放低于30mg/m^3为目标,基于低氮燃烧器和外部烟气再循环的组合技术路线,设计开发了一种燃料分级低氮燃烧器,并在1.4MWth中试规模的燃气锅炉上,研究了燃料分级、化学当量比以及烟气再循环率等参数对燃烧特性以及NO_x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次燃料比例、过量空气系数和烟气再循环率对燃烧稳定性、燃尽率和NO_x的生成具有重要影响;10%的烟气再循环率可以减少65%的氮氧化物排放;烟气再循环与二次燃料比例共同作用下,存着扇形火焰稳定燃烧区域。
宋少鹏卓建坤李娜姚强焦伟红宋光武潘涛
关键词:天然气低氮燃烧器燃料分级烟气再循环燃烧稳定性
锅炉燃烧优化中NO_x预测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6年
锅炉氮氧化物预测模型,是通过燃烧优化降低NO_x排放的基础,且可用于污染物在线监测,具有极大的环境及经济意义,国内外研究者对此做了大量研究.本文结合燃烧NO_x生成预测模型的研究情况,对模型进行归类,从各类模型的变量选取、参数确定方法、模型改进及预测效果几方面综述了NO_x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并结合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对今后研究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卓建坤焦伟红宋少鹏宋光武熊思江姚强潘涛
关键词: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软测量
铁离子液相催化氧化协同脱硫脱硝被引量:3
2016年
在铁法脱硫的基础上,利用Fe(Ⅲ)离子可以催化氧化NO_x与SO_2溶于液相中形成的S(IV)化合物发生反应的特性,在鼓泡反应器中进行了铁离子液相催化氧化协同脱除烟气中SO_2和NO_x的实验研究,考察了吸收液pH值、温度、烟气中SO_2和NO_x的浓度比等因素对SO_2和NO_x脱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影响因素的改变并未对SO_2脱除效率产生影响,其脱除效率一直维持在95%以上;对NO_x的脱除效率影响较大,吸收液pH值在3.0左右时,NO_x脱除效率最高,其脱除率可达62%;温度和烟气中SO_2和NO_x的浓度比的增大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NO_x的脱除效率。仅当吸收液温度增大到50℃以后,溶液中Fe(Ⅲ)离子水解生成絮凝状沉淀时,NO_x的脱除效率开始下降;另外,SO_2和NO_x的浓度比大于2.3∶1时,即可满足NO_x脱除的需要。
张艳华宋光武罗志云何超焦伟红闫静潘涛
关键词:铁离子脱硫脱硝协同控制湿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