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亚光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徐州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姜黄素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头节
  • 1篇体外
  • 1篇体外实验
  • 1篇泡球蚴
  • 1篇泡球蚴病
  • 1篇泡状棘球蚴
  • 1篇小鼠
  • 1篇裸鼠
  • 1篇昆明小鼠
  • 1篇棘球蚴
  • 1篇肝泡球蚴病
  • 1篇病理
  • 1篇病理学
  • 1篇病理学特征

机构

  • 3篇石河子大学医...
  • 2篇东南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徐州医学院
  • 1篇徐州市中心医...

作者

  • 3篇唐景霞
  • 3篇杨宏强
  • 3篇王亚光
  • 2篇李立
  • 2篇彭心宇
  • 2篇杨林
  • 1篇梁慧芳
  • 1篇张示杰
  • 1篇郁晓峰
  • 1篇刘勇
  • 1篇李睿
  • 1篇奚海林

传媒

  • 2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姜黄素抗小鼠原发性肝泡球蚴病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小鼠原发性肝泡球蚴病的影响。方法昆明小鼠肝脏感染泡球蚴60d后随机分为3组,即模型对照组,姜黄素溶剂组,姜黄素组(200mg/kg·d),另设空白对照组。用相应药物治疗60d,检测各组小鼠泡球蚴囊湿重,计算囊湿重抑制率,并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药物治疗60d后姜黄素组、模型对照组及姜黄素溶剂组小鼠囊湿重分别为(0.2638±0.092)g、(0.4890±0.084)g和(0.4558±0.098)g,姜黄素组与模型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姜黄素组囊抑制率为46.05%;姜黄素溶剂组与模型对照组的囊湿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泡球蚴组织发生Ⅰ(变性)、Ⅱ(坏死)级病理变化的小鼠占比分别为姜黄素组62.50%,模型对照组为5.90%,姜黄素溶剂组为0.00%,姜黄素组与模型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姜黄素溶剂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能起到一定的抗小鼠原发性肝泡球蚴病的作用。
王其昆杨林楚啸李立唐景霞彭心宇张示杰王亚光杨宏强
关键词:姜黄素泡球蚴病昆明小鼠动物实验
姜黄素对泡状棘球蚴原头节生长的影响
2016年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泡状棘球蚴原头节生长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泡状棘球蚴原头节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和姜黄素20、40、60、80μmol/L组,观测原头节活性并计算存活率;姜黄素作用原头节24h后,应用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应用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法)试剂盒检测原头节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培养9d后,空白对照组与溶剂对照组原头节活力无明显改变,各浓度姜黄素干预组原头节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0μmol/L=4.986,F60μmol/L=4.826,F40μmol/L=4.364,F20μmol/L=3.288,P<0.05)。姜黄素对原头节的抑制作用呈时间、浓度依赖,80μmol/L姜黄素作用9d时原头节全部死亡。不同浓度姜黄素组作用24h原头节,caspase-3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F=446.937,P<0.05)。TUNEL法检测姜黄素干预原头节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7.977,P<0.05)。结论姜黄素对体外培养的原头节有一定杀灭作用且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姜黄素对头节的杀灭作用可能与诱导头节细胞凋亡有关,其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楚啸杨宏强唐景霞彭心宇王其昆杨林李立郁晓峰王亚光
关键词:姜黄素泡状棘球蚴原头节体外实验
裸鼠过度角化症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征
2017年
目的探讨牛棒状杆菌引起的裸鼠过度角化症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将裸鼠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与过度角化症组,观察发生过度角化症的裸鼠在临床症状期及后临床症状期的临床表现,并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其病理学特征。结果过度角化症裸鼠临床症状期主要表现为裸鼠皮肤表面出现大量白色皮屑,棘层与角化层增厚,进入后临床症状期后皮屑消失,棘层与角化层增厚持续存在。过度角化症组临床症状期棘层厚度(48.11±3.67)μm,与正常对照组棘层厚度(21.45±2.7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7,P=0.0 004);过度角化症组后临床症状期棘层厚度(43.75±3.06)μm,与正常对照组棘层厚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5.45,P=0.0 006)。过度角化症组临床症状期角化层(23.41±3.63)μm,与正常对照组角化层厚度(11.73±1.67)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P=0.019);过度角化症组后临床症状期角化层(24.73±2.49)μm,与正常对照组角化层厚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4.34,P=0.0 025)。结论应用临床表现与病理学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可对裸鼠过度角化症做出诊断。
王亚光梁慧芳唐景霞李睿奚海林刘勇杨宏强
关键词:裸鼠病理学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