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文

作品数:5 被引量:173H指数:5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大学生
  • 3篇中国大学生
  • 3篇教育
  • 3篇高等教育
  • 2篇教育质量
  • 2篇高等教育质量
  • 1篇大学教育
  • 1篇学科
  • 1篇学情研究
  • 1篇学堂
  • 1篇以学为本
  • 1篇在校
  • 1篇满意度
  • 1篇内涵式
  • 1篇内涵式发展
  • 1篇教育经历
  • 1篇教育领域
  • 1篇基础学科
  • 1篇高中教育
  • 1篇拔尖

机构

  • 5篇清华大学

作者

  • 5篇王文
  • 3篇史静寰
  • 2篇赵琳
  • 1篇王鹏
  • 1篇李一飞
  • 1篇许甜

传媒

  • 2篇清华大学教育...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高教研究
  • 1篇大学教育科学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4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高等教育质量的院校类型及区域差异分析——兼论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格局与质量格局被引量:45
2012年
本文使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2011"数据,将大学生学习性投入(五大可比指标)作为高等教育质量的过程性指标,将学生自我报告的教育收获(知识、能力、价值观收获)和在校满意度作为高等教育质量的结果性指标,综合而实证地考察在区域与院校类型的交互作用下我国本科教育的质量现状,并围绕教育过程性指标和学生先赋因素对教育结果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虽然我国存在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和院校类型上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格局与人才培养质量格局之间具有复杂的关系,资源条件优势并不等同于学生的高学习性投入和高教育收获,不同区域和类型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各具优势。研究还发现,在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院校中,影响学生教育收获和在校满意度的因素不尽相同,但就总的预测率而言,教育过程性因素对学生教育收获和在校满意度的影响远大于学生的先赋因素。
赵琳史静寰王鹏王文许甜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
以学为本,提高质量,内涵发展:中国大学生学情研究的学术涵义与政策价值被引量:55
2018年
注重以"学"(学生、学习、学校)为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要义。本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有关大学生学习研究的主要理论和成果,总结清华大学"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hina College Student Survey,CCSS)十年来在学术研究和实践改革中积累的经验与思考,结合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与前景,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学情研究的整体分析框架,并阐释大学生学情研究的学术涵义与政策价值。
史静寰王文
基于学习过程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研究--以山东大学泰山学堂为例被引量:16
2014年
拔尖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使用"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CSS)数据,以山东大学泰山学堂作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案例,将该计划作为一项院校教育改革实践,基于学生视角分析学习过程中的四大要素——课程、教师、学生、学习环境,考察现行培养模式发挥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学堂的课程严格要求程度较高,课程认知目标需进行更科学、更合理的建构;学堂学生在学习行为上表现突出,社会性发展有所欠缺;学堂的生师互动注重学术性交流,社会性互动不足;学堂学生在个人心理环境层面具有浓厚的专业兴趣和较高的学业期望,在社会环境层面较少感受到学校在学业和生活上的支持。拔尖人才培养应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投入大量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如何合理高效地利用资源,切实为学生发展提供支持。
王文张清史静寰
关键词:拔尖人才培养
中国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内涵变化和测量改进——来自“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调查”(CCSS)的探索被引量:41
2018年
自2008年起,清华大学的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大学生学习投入研究的发展。在此期间,学界关于学习投入的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形成两组重要的内涵维度:一是基于个体的学习投入和基于互动的学习投入;二是行为投入、情感投入和认知投入。本研究结合两组维度提出理解中国大学生学习投入的新框架,并配合CCSS对测量工具的改进,验证了新框架下的学习投入结构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
王文
关键词:中国大学生
大学前教育经历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影响机制研究——兼议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被引量:25
2014年
本文使用清华大学"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调查问卷2012"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系数集束化的方法,深入考察了学生个体性因素(包括先赋性因素和获致性因素)对高等教育过程和结果质量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获致性因素即学生的高中教育经历比先赋性因素即学生的家庭背景,对高等教育质量产生更大的影响。高中教育经历作为入大学前的准备,其作用在大学的高影响力教育活动中更为突出,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投身大学学习,还能够提升其在大学阶段的学习收获和在校满意度。学生高中教育经历的丰富程度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显著影响,以及成绩排名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负向影响,促使我们反思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问题,而正在推进的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体制改革的重要契机。
赵琳王文李一飞纪洪超史静寰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大学教育高中教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