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真
-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岷江上游林树下线地理分布及实地调查样本点数据集(1999-2009)被引量:1
- 2017年
- 林树下线是干旱河谷背景下一种特殊的地理生态现象,针对林树下线地理分布和位移过程的研究是揭示山地环境自然变化过程与人类活动环境效应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干扰影响下的区域响应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基于地理学野外实地调查,在岷江上游流域林树下线分布区采集了149个样本点;利用3S技术,以SPOT-2、SPOT-4(10 m全色波段和20m多光谱波段,1999年)和SPOT-5(5m全色波段和10m多光谱波段,2009年)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ASTERGDEM数据(分辨率30m),参考研究区植被类型图,得到1999年和2009年的岷江上游林树下线地理分布数据集。结果表明:①岷江上游林树下线集中分布于海拔1,400-3,800 m、坡度6°-15°的V型河谷谷肩上部地带,并表现出南坡高于北坡、东坡高于西坡的分布特征;②1999-2009年,在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下,林树下线在聚落区与非聚落区的空间位移差异显著。该数据集存储为.shp、.tif、.kmz和.xslx格式,压缩后数据量为1.39 MB。该数据集的分析研究成果发表在《地理研究》2015年34卷第11期。
- 王青郭亚琳翟真
- 关键词:岷江上游森林群落样本点
- 芦山地震灾区聚落生态位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以聚落生态位为基本单元,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 )和遥感影像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提取芦山县山区空间信息,阐明芦山地震灾区聚落生态位生境特征以及与山地环境的关系。研究表明:1)聚落生态位主要分布在县城东部、南部及东南部,且集聚性特征明显,这一分布与亚热带气候关系密切;2)聚落生态位垂直分异显著,在6°~15°平缓坡地带上的分布达到高峰,但随着地形坡度的变陡,分布明显减少,这与农耕条件的适宜度有关;3)聚落生态位以向阳性分布为主,阳坡更适于人类居住和作物生长;4)聚落生态位整体沿河流分布,其面积随着与河流间距离的增加呈规律性递减,这一结果与居民通勤密切相关。
- 翟真王青
- 关键词:生态位地理信息
-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退耕还林还草的社会经济影响被引量:5
- 2016年
- 利用遥感资料和GIS技术,研究1999-2009年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聚落生态位内部耕地、林地和草地变化动态,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建立退耕还林(草)的社会经济影响指数,评估1999年以来岷江上游退耕还林(草)的社会经济影响。1999-2009年聚落生态位内部耕地减少38.44%,而草地增长70.30%,林地增长53.20%;不同海拔耕地面积均呈不同程度的减少,海拔2 001-3 000m退耕较多,占退耕总量的85%;不同坡度的耕地面积均呈减小趋势,耕地减少量随坡度增大而增加;1999-2014年岷江上游退耕还林还草的社会经济影响指数介于-0.70-1.48,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岷江上游退耕还林还草的社会经济影响日益凸显,对当地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岷江上游聚落区具有低阈值粮食流通,高风险粮食危机的显著特征,耕地过度非农化将制约退耕还林还草社会经济效益的持续稳定增长,新一轮退耕还林应警惕耕地过度非农化潜在的粮食安全风险。
- 李富程刘影樊敏赵丽王青翟真
- 关键词:退耕还林耕地非农化聚落生态位岷江上游
- 岷江上游林树下线地理分布格局及其空间移动特征被引量:7
- 2015年
- 林树下线是干旱河谷背景下一种特殊的地理生态现象,针对林树下线的定位和比对研究是揭示山地环境自然变化过程与人类活动环境效应的有效途径之一。选取岷江上游林树下线为研究对象,采用遥感和GIS聚类分析方法,基于1999-2009年两个时期、聚落区和非聚落区两类区域的比对研究,揭示林树下线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移动规律。结果表明:①林树下线分布具有集聚性特征,主要分布于海拔1400~3800 m V型河谷谷肩上部,这一特征与山区降水随海拔升高的梯度变化相适应;② 6°~15°坡度是林树下线分布的峰值,林树下线随着坡度递增分布明显减少;③林树下线坡向分异显著,平均高程表现为南坡高于北坡、东坡高于西坡,最小值为西北方向,源于阴坡水分/湿度更适于植被生长;④聚落区林树下线10年间向低海拔空间移动达108.6 m,而非聚落区仅为38 m,这一结果可为定量评估1999年起实施的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工程成效提供科学判据。
- 翟真王青
- 关键词:林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