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俊霞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1
供职机构:包头市第八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早产
  • 2篇早产儿
  • 2篇早产儿视网膜
  • 2篇早产儿视网膜...
  • 2篇早产儿视网膜...
  • 2篇视网膜
  • 2篇视网膜病
  • 2篇视网膜病变
  • 2篇网膜
  • 2篇病变
  • 2篇产儿
  • 1篇断层扫描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眼调节
  • 1篇正性
  • 1篇弱视
  • 1篇弱视儿童

机构

  • 2篇包头市第八医...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 1篇包头市眼科医...

作者

  • 4篇谭俊霞
  • 2篇朱丹
  • 1篇马丽萍
  • 1篇侯利文
  • 1篇郭华

传媒

  • 2篇内蒙古医学杂...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模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高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动物模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的调节变化规律,阐明VEGFmRNA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模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①将10只7日龄C57BL/6J幼鼠暴露在(75±2)%浓度的高氧状态下5 d,随后在正常氧环境下5 d,作为氧诱导模型组;采用同日龄幼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空气中饲养。分别在出生后第17 d处死幼鼠。视网膜切片HE染色,观察并计数细胞核数目。②将24只7日龄幼鼠作为实验组,分为3个小组。采用同日龄的幼鼠24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同样的方法饲养,分别在出生后第12、14、17 d处死幼鼠,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各组VEGFmRNA的变化。结果:①视网膜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行血管内皮细胞核计数,可见正常组仅在少数切片中见到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平均每张切片数(0.390±0.099)个;高氧组可见到较多的新生血管芽及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每张切片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个数平均为(33.590±1.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RT-PCR结果显示,吸氧组新生小鼠第12 d OIR模型组视网膜表达VEGmRNA水平(0.295±0.038)较正常组(0.344±0.047)下降,P<0.05;第14 d OIR模型组视网膜表达VEGFmRNA水平(0.762±0.063)较正常组(0.335±0.032)增高,P<0.05;第17 d OIR模型组视网膜表达VEGFmRNA水平(0.678±0.046)较正常组(0.318±0.044)增高,P<0.05。③第14 d OIR模型组视网膜表达VEGFmRNA水平较第12 d明显升高,P<0.05;第17 d OIR模型组视网膜表达VEGFmRNA较第14 d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7 d OIR模型组视网膜表达VEGFmRNA较第12 d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正常组第12 d、第14 d、第17 d视网膜表达VEGFmRNA水平逐渐下降,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新生C57BL/6J小鼠动物模型制作周期比较短,成功率比较高,是研究视网膜病变的较
谭俊霞朱丹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
弱视训练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患眼调节功能的影响探讨
2022年
弱视训练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患眼调节功能的影响探讨。方法 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选取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分析病例,共160例,分为实施传统的家庭治疗(对照组)与实施调节功能训练(观察组),2组均为n80。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调节功能均好于对照组,提高1行LogMAR视力时间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临床进行调节功能训练,可推广。
郭华谭俊霞
关键词:弱视训练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评价PHACO与MSICS术后黄斑区变化的对比研究
2013年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PHACO)与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小切口摘除术(MSICS)对黄斑中心区(即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1mm直径区域内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接受两种手术方式摘除白内障的患者共60例(60只眼)(超声乳化组30例,小切口组30例)在术前1 d,术后第1、3、7、30、60、90 d进行OCT检查,分析黄斑中心区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前1 d、术后第1、3、90 d,超声乳化组与小切口组患者的黄斑中心区厚度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 d,超声乳化组与小切口组患者黄斑中心区厚度值分别为(188.1±11.4)μm、(194.4±12.6)μm,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0 d,超声乳化组与小切口组患者黄斑中心区厚度值分别为(195.9±11.3)μm、(203.9±12.3)μm,两者的差异更显著(P=0.01);术后第60 d,超声乳化组与小切口组患者黄斑厚度值分别为(188.8±10.8)μm、(195.0±12.1)μm,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切口组患者相对于超声乳化组患者其黄斑中心区厚度的增加更为明显,但所有患者黄斑中心区厚度的改变均未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及黄斑水肿,且术后3个月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
侯利文马丽萍谭俊霞
关键词:超声乳化切口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0
2010年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发生的一种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病变,近年来随着早产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ROP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以往ROP的治疗主要是在阈值期或阈值后期,给予视网膜激光及手术治疗为主,同时给予机体全身应用激素药物,因治疗时机晚,且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治疗效果很不理想。寻找一种在病变发生早期应用,且操作简单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研究者的共识。我们就目前治疗ROP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谭俊霞朱丹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