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志鹏

作品数:9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省地质勘查技术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地球化学特征
  • 3篇污染
  • 3篇化学特征
  • 2篇土壤地球化学
  • 2篇土壤地球化学...
  • 2篇污染评价
  • 2篇
  • 1篇地埋管
  • 1篇地热能
  • 1篇地下水
  • 1篇地下水质
  • 1篇地下水质量
  • 1篇地源
  • 1篇地源热泵
  • 1篇多期次
  • 1篇生活垃圾
  • 1篇生活垃圾填埋
  • 1篇生活垃圾填埋...

机构

  • 9篇江苏省地质勘...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江苏省地质矿...

作者

  • 9篇金志鹏
  • 9篇祁超
  • 5篇梁胜跃
  • 3篇刘建东
  • 2篇张斌
  • 1篇柯婷婷
  • 1篇刘建东
  • 1篇陈峰
  • 1篇胡东泉

传媒

  • 4篇地质学刊
  • 1篇世界地质
  • 1篇物探与化探
  • 1篇化工环保
  • 1篇物探化探计算...
  • 1篇环境监控与预...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热解温度对不同生物炭吸附铅和镉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以芦苇、花生壳和稻杆为原料,分别在300℃和600℃下制备生物炭,考察不同生物炭对溶液中Pb^(2+)和Cd^(2+)的吸附性能,探讨其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不同生物炭对Pb^(2+)和Cd^(2+)的吸附过程,生物炭对Pb^(2+)和Cd^(2+)的吸附均为化学吸附;3种生物炭对Pb^(2+)和Cd^(2+)吸附能力的顺序为稻杆生物炭(DBC)>花生壳生物炭(HBC)>芦苇生物炭(LBC);600℃制备的生物炭(DBC600)对Pb^(2+)和Cd^(2+)的吸附性能更好;25℃时,DBC600对Pb^(2+)和Cd^(2+)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91.06 mg/g和44.15 mg/g。3种生物炭吸附Pb^(2+)和Cd^(2+)过程的ΔG小于0,表明该吸附过程是自发的。3种生物炭吸附Pb^(2+)和Cd^(2+)的主要机理为矿物沉淀作用和离子交换作用,随热解温度的升高,离子交换作用在Pb^(2+)和Cd^(2+)吸附过程中的贡献率减小,金属阳离子与π电子间的配位作用的贡献率增大,而金属阳离子与含氧官能团间的配位作用的贡献率较小。
王敏杨锟鹏张斌祁超金志鹏张亚平
关键词:生物炭热解温度生物质
江苏省连云港市前三岛附近海域地球化学特征及风险指标探讨被引量:3
2017年
通过对前三岛海域进行海底沉积物和海水地球化学调查,研究了26项地球化学指标分布特征。结果显示,该海域沉积物中大部分指标属于均匀型分布且与背景值总体接近,海底沉积物及海水质量总体良好,但局部地点也存在部分指标含量较高,甚至个别指标超标的现象,存在生态风险。鉴于此,经过相关评价初步圈定了该海域的3块(点)风险区和潜在风险区位置,明确了As和Pb为风险指标,Cd、Ba、Mn O等为潜在风险指标,对前三岛海域沉积物质量分为清洁区、尚清洁区、轻度污染区3个级别,并尝试讨论As、Pb、Ba等风险及潜在风险指标的成因和演化趋势,为该区沿海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为其他海域相关工作提供了借鉴。
梁胜跃刘建东郭炳跃徐明钻祁超金志鹏
关键词:海底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风险指标
平原地区多期次高龄生活垃圾填埋场重金属污染
2024年
通过对江苏某市郊生活垃圾填埋场及周边耕地中Cu、Zn、Ni、Cd、Pb、Hg、As、Cr 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调查分析,研究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征,采用内梅罗指数法与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填埋场表层土壤中Cu、Zn、Ni、Cd、Pb、Cr含量均高于所在区域背景值,Hg、As含量低于区域背景值,重金属元素总体变异程度高,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生活垃圾填埋场内部表层土壤污染较填埋场深部及周边严重,填埋场内外部重金属污染存在较强的关联性。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均表明,Cd、Cu和Hg在填埋场表深层、内外部一致性好,污染风险高,应予重点关注。两种方法对Hg、Zn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相差较大,可能与重金属毒性赋值相关。
金志鹏祁超丁祉潮翁智灏
关键词:垃圾填埋场重金属污染评价多期次
安徽池州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与污染评价被引量:6
2019年
通过对安徽池州西南地区进行土壤地球化学调查,研究了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和背景值与全国土壤的差异,选择重金属等有害元素,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污染现状进行评价。认为区内大部分元素或指标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继承了土壤母质,后期人类活动对其影响较小,而部分元素在表层土壤中已明显富集,Cd、Hg、As、Cu、Ni等元素出现中度以上污染,主要分布在秋浦河流域和涓桥镇附近,表明人类活动等因素已对这些元素的分布产生了影响。
郭炳跃祁超梁胜跃金志鹏张斌
关键词:地球化学背景值基准值污染指数
江苏中部农业园小麦和土壤镉元素含量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为研究江苏中部农业园土壤和小麦镉元素含量[ω(Cdsoil)和ω(Cdwheat)]关系,采集了土壤和小麦样品40组,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ω(Cdwheat)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研究区表层土壤呈中性偏弱酸性,ω(Cdsoil)含量范围为0.083~0.239 mg/kg,平均值为0.152 mg/kg,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中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属于优先保护类土壤;(2)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中ω(Cdwheat)限定值(0.1 mg/kg),小麦籽实Cd超标率为10%;(3)ω(Cdwheat)主要受表层ω(Cdsoil)控制,同时受到土壤钼(Mo)、铅(Pb)、砷(As)、钙(Ca)和镉(Cd)等元素有效态影响,另外,还受土壤理化性质(pH值和有机质)的影响。
陈定玉祁超郭炳跃梁胜跃金志鹏王聪周乾宋垠先文宇博
关键词:土壤小麦多元线性回归
地球化学响应敏感指标优选方法:以安徽贵池地区为例被引量:1
2022年
当前能够分析的地球化学成分众多,如何从诸多成分中快速有效地优选出有价值的地球化学指标是长期致力研究的重要内容。以安徽贵池为研究区,将元素含量空间分布特征量化,探讨54种成分的土壤地球化学响应特点,基于背景对照系数、变异系数、表生富集系数、土壤类型变化系数4个关键参数,研究量化方式,采用平均值法和标度法分别讨论综合地球化学响应系数的计算方法。优选出25项地球化学响应敏感指标,其中,Au、Ag、Pb、Hg、Zn、Mo、S、Mg、F、I等敏感指标反映研究区成矿地质条件良好,Cd、As、Pb、Hg、Ba、Sb等敏感指标指示研究区土壤存在不同程度污染,I、Mo、N、S、P、Corg等敏感指标指示土壤营养状况总体较好、研究区具有富硒土壤潜力。结果表明,综合地球化学响应系数可以较快速准确地从数十种成分中优选出敏感地球化学指标。
梁胜跃罗传根徐明钻刘建东刘建东刘建东祁超陈峰
关键词:数据挖掘
江苏高邮地埋管热响应试验及浅层地热能资源评价被引量:3
2022年
为研究江苏高邮浅层地热能资源储量,选取2个典型区块开展现场热响应试验,以线热源理论为建模基础,结合地埋管进出水温度试验数据,建立了典型区块内地埋管热传导模型,采用体积法对研究区浅层地热能资源作出定量评价。数据分析表明:在G001孔处,初始地层温度为17.69℃,导热系数为1.389 W/(m·K),钻孔内传热热阻为0.111 K/W,热扩散系数为0.921×10^(-6) m^(2)/s,热容量为1.508×10^(6) J/K,单位延米换热量为104.98 W/m;在G002孔处,初始地层温度为18.58℃,导热系数为2.340 W/(m·K),钻孔内传热热阻为0.110 K/W,热扩散系数为0.229×10^(-6) m^(2)/s,热容量为10.200×10^(6) J/K,单位延米换热量为163.34 W/m。综上试验参数计算结果可知,区内每年可开发浅层地热能储量至少为6.47×10^(13) kJ。试验设计合理,所得参数真实可靠,可为高邮浅层地埋管地源热泵工程后续设计工作提供基础数据与技术支撑。
郭炳跃金鹏祁超金志鹏
关键词:热响应试验地源热泵
池州西南地区地下水质量与污染被引量:1
2019年
利用池州西南地区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所取得的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质量评价法进行地下水质量与污染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潜水含水层Ⅳ类水占85%,Ⅴ类水占15%;承压含水层Ⅳ类水占26%,Ⅴ类水占74%,均无可直接饮用(Ⅰ-Ⅲ类水)的地下水。该区潜水及承压水层大部分(> 95%)受到了中度及重度污染,其中潜水层主要受到硝酸盐、亚硝酸盐和氨氮污染,而承压水层主要超标指标为铝、铁等。池州市西南地区地下水污染形势较为严峻,应尽快完成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有效保护池州市地下水资源与环境。
徐祖阳严维兵柯婷婷金志鹏祁超张训
关键词:地下水水质
莫桑比克楠普拉省某地土壤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
2015年
以莫桑比克楠普拉地区草原稀树景观区某处为试验区,开展了土壤测量试验工作。这里主要展示了试验区土壤中Au、Ag、Cu、Pb、Zn等18种元素的含量水平,介绍了不同类型土壤各层位的粒级组成特征,研究了这些元素次生富集、贫化特征,并结合地质、重矿物等特征初步探讨了土壤元素含量分布成因。经研究发现:试验区土壤元素含量水平与上地壳土壤元素丰度及我国土壤元素丰度均有较大差异;残坡积土壤中元素含量垂向分布总体规律性明显,表层土壤中Au、Ag、Zn、Li、Nb、Mo、Fe、Ta等8个元素发生次生贫化作用,Cu、Hg、Zr、Si等四个元素发生了明显的次生富集作用,Sn、Cu、Pb、Ta、Sb、K等元素表现出在B层或C层含量较高的特点。该项研究丰富了莫桑比克地球化学基础资料,为进一步研究莫桑比克土壤元素地球化学丰度提供了基础数据,为我国企业在非洲类似景观区开展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提供了技术参考。
梁胜跃薛怀友刘建东徐明钻祁超金志鹏胡东泉
关键词:土壤测量勘查地球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