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芳芳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径流
  • 2篇径流量
  • 2篇黄河
  • 1篇汛期
  • 1篇太平洋年代际...
  • 1篇年代际
  • 1篇年代际振荡
  • 1篇径流量变化
  • 1篇黄河上中游
  • 1篇黄河中游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作者

  • 3篇潘威
  • 3篇闫芳芳
  • 2篇郑景云
  • 2篇萧凌波
  • 1篇勾晓华

传媒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科学
  • 1篇中国历史地理...

年份

  • 3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1766年以来永定河汛期径流量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被引量:5
2013年
以清代永定河芦沟桥志桩尺寸记录为骨干资料,结合近现代器测水文资料,使用分段建模的方法恢复了1766-2004年永定河芦沟桥断面的汛期径流量序列,序列表明永定河径流量在逐年尺度上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但其洪峰规模自19世纪以来不断减小,19世纪中期与20世纪初期是最为明显的丰水时段,而1920年代后径流量便明显萎缩,枯水期一直延续至现代。进入1920年代后,流量变化在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存在的30年准周期消失,水量变化呈现无周期特征。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指标PDO的比对发现,两者在30-40年尺度上具有明显的反相关关系,天然状态下,太平洋温度升高对应于永定河流域较为干旱的时段。海温异常造成的季风强度变化会导致华北地区降雨格局出现变化,进而影响到永定河芦沟桥以上河段的汛期水量,表明处于季风区北部边缘的永定河水系对于太平洋海温变动具有更大的敏感性。
潘威萧凌波闫芳芳
关键词:太平洋年代际振荡
1766年以来黄河上中游汛期径流量变化的同步性被引量:3
2013年
依据清代陕县万锦滩志桩水位记录和阿尼玛卿山祁连圆柏树轮,分别重建器测资料之前的三门峡和唐乃亥黄河汛期径流量,得到1766~2000年河源与中游年际分辨率的汛期径流量序列。中游与河源段流量都存在着具有明显阶段性的4-6a周期和50a周期,前一周期在1820年代前后与1960年代前后一致,而后一周期则基本贯穿两流量序列的置信区间之内。交叉小波分析显示,两者在年代际尺度上相关性最好,而在年际尺度上,则有非常明显的中游变化滞后于河源3-5a的现象。年代际规模上黄河上中游的枯流首先是自然变化的结果。
潘威闫芳芳郑景云勾晓华
关键词:黄河径流量气候变化
1766年以来黄河中游与永定河汛期径流量的变化被引量:11
2013年
利用清代志桩涨水尺寸和雨分寸记录、近现代器测水文与降雨数据等多种资料,重建/修正了永定河卢沟桥断面和黄河三门峡断面1766.2004年的汛期径流量(m^3/s),其在夏秋汛期的多年平均径流量分别为109.0m。/s和5121.1m^3/s。并依据多年径流量平均值士1个标准差值得出了新的丰一枯水发生年表。小波分析显示两者具有较为明显的30~40年周期,1920年之后,永定河持续性的枯流使河流水量变化周期消失,黄河中游的高频周期则更加发育。两者在1780.1900年存在20年尺度上的变化同步性现象,而1840—1860年代和1890.1910年代两者出现了明显的反相位现象。从1766年以来的情况分析,中国东部季风区进入20世纪暖期之后,黄河中游与永定河卢沟桥以t流域的汛期降雨基本为反相关关系。
潘威郑景云萧凌波闫芳芳
关键词:黄河径流量气候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