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
-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轨道交通客流拥堵传播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拥堵传播规律,是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的基础。考虑客流随着列车传播到各个车站的特点,从人、站、车多子系统角度出发,结合客流、站台及列车多属性特征,建立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拥堵传播模型。以重庆轨道交通部分线网为案例,利用Vensim软件进行仿真计算,研究列车和站台客流承载状态动态变化过程,以此分析客流拥堵传播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利用上述方法可以计算城市轨道交通点线系统客流承载情况,分析客流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的传播情况,为运营管理部门制定应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 陈伟陈伟
-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动力学
- 地铁换乘站设施布局优化仿真研究被引量:10
- 2016年
- 在地铁换乘站设施布局中,由于乘客行走特征各异、流线复杂、各项设施间联动性强等特点,导致对换乘站的设施布局进行整体优化比较困难。本文利用Anylogic仿真软件进行建模,在输入车站具体参数后,仿真得出乘客平均排队长度、平均逗留时间、区域密度三项动态评价指标和行人密度图,以具体数据和图形的形式描述乘客流畅性、时效性和舒适性。通过模拟车站的实际运行情况,提出具体的设施布局优化措施,并以天府广场站为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仿真方法可以为地铁站设施布局和流线组织提供更好参考。
- 陈伟李宗平
- 关键词:地铁换乘站
- 考虑拥堵传播的轨道交通车站站台承载人数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掌握拥堵传播条件下的轨道交通车站承载人数变化规律,是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的基础。从人、站、车多子系统角度出发,结合客流、站台及列车多属性特征,建立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承载人数计算模型。设计多组别灵敏度仿真分析实验,从多角度分析站台承载人数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拥堵传播与正常条件下车站承载人数变化情况具有较大差别,列车发车间隔、乘客进站速率和去向比例对车站人数变化情况影响较大,列车到站间隔影响相对有限。研究结果可以为特定客流特征车站制定客流组织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 陈伟陈伟李宗平鞠艳妮
-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影响因素系统动力学仿真计算
- 交通枢纽换乘系统有效承载力仿真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实时掌握交通枢纽换乘系统有效承载力,是提高枢纽安全保障能力的基础。考虑乘客对换乘系统内部固定设施设备服务水平的耐受性要求,结合换乘系统中乘客携带大件行李较多的特点,对设施设备通行能力进行修正,建立交通枢纽换乘系统乘客出行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利用Vensim软件进行仿真计算,分析车站现有换乘设施设备配置数量与布局结构下的换乘系统的有效承载力。实验结果表明,计算值与预测值吻合度高,利用上述方法可以计算交通枢纽换乘系统有效承载力,为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陈伟陈伟
- 关键词:交通枢纽系统动力学仿真
- 基于耐受性的城市轨道交通车厢立席密度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为合理确定城市轨道交通车厢立席密度,从立席乘客耐受感知的角度探讨立席密度对耐受性的影响.从时间与空间感知的角度探讨综合耐受性影响因素分类,主要包括立席乘客密度、站立时间和候车时间3个主要因素.引入区间模糊数,实现对耐受感知的模糊化处理,提高参数的回归精度.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不同类型乘客耐受性的参数估计,绘制耐受阈值关于要素叠加的等值面图.结合仿真结果,对立席密度耐受阈值进行修正,结果表明,常规条件下,普通出行乘客所能接受的最大立席密度为6.57~6.92人/m2,通勤出行乘客所能接受的最大立席密度为7.21~7.63人/m2.模型结果为规划设计中确定合理立席密度提供参考依据.
- 陈伟陈伟李宗平余大本尹嘉诚
- 关键词:城市交通耐受性候车时间
- 200km/h客货共线铁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研究被引量:6
- 2020年
- 针对200km/h客货共线运输组织模式,本文分别研究了在不考虑到发线数量限制、考虑到发线数量限制以及天窗布设情况下200km/h客货共线铁路通过能力分时段计算方法。研究表明,不考虑到发线数量限制条件,低等级列车可以采用有越行、多列追踪的方式通过区段,线路通过能力较大;考虑到发线数量限制条件,低等级列车可以采取有越行追踪的方式通过区段,追踪列车的数量与车站到发线数量有关,到发线数量对线路通过能力有较大影响;考虑天窗布设情况下,由于全线综合维修天窗不连续,全程列车不仅受本段综合维修天窗的影响,而且受相邻区段的天窗影响。
- 陈伟吕苗苗吕苗苗
- 关键词:客货共线列车运行图到发线天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