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钉螺
  • 1篇血涂片
  • 1篇血涂片镜检
  • 1篇血吸虫
  • 1篇血吸虫病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光谱
  • 1篇荧光光谱法
  • 1篇原子
  • 1篇原子荧光
  • 1篇原子荧光光谱
  • 1篇原子荧光光谱...
  • 1篇镇江段
  • 1篇食品
  • 1篇通江河道
  • 1篇涂片
  • 1篇涂片镜检
  • 1篇疟疾
  • 1篇氢化
  • 1篇氢化物

机构

  • 3篇镇江市丹徒区...
  • 1篇江苏省血吸虫...
  • 1篇镇江高等专科...
  • 1篇镇江市疾病预...

作者

  • 3篇陈星辰
  • 2篇李叶芳
  • 1篇赵祥梅
  • 1篇戴建荣
  • 1篇王琳
  • 1篇卢任远
  • 1篇姚强
  • 1篇蔡娟

传媒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镇江市丹徒区消除疟疾后血涂片镜检质量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镇江市丹徒区达到消除疟疾目标后“三热”患者疟原虫血涂片镜检质量。方法:抽取2017—2022年镇江市丹徒区14个疟疾镜检站≥50%的已检“三热”患者阴性血涂片和全部阳性血涂片进行复核,对血涂片制作、染色、清洁度和镜检结果进行血涂片质量分析。结果:2017—2022年全区共血检“三热”患者3 071例,血检率为1.06%,区疾控中心疟疾镜检站共抽查复核全区14个疟疾镜检站血涂片1 537张,复核率50.05%(1 537/3 071),其中阴性血涂片1 536张,境外输入恶性疟阳性血涂片1张,复检符合率均为100.00%,未发现误检和漏检。血涂片制作合格1 324张(86.14%),不合格213张(13.86%);血涂片染色合格1 334张(86.79%),不合格203张(13.21%);清洁合格1 421张(92.45%),不合格116张(7.54%)。2018年血涂片复核数最多(301张),2020年血涂片复核数最少(213);2017年血涂片制作合格率、血涂片染色合格率、清洁度合格率均高于其他年份。复检发现532张血涂片不合格,血涂片质量缺陷包括血膜制作不规范、血涂片有沉渣、厚血膜溶血不全,分别占47.18%(251/532), 33.08%(176/532), 19.74%(105/532)。结论:镇江市丹徒区消除疟疾后血涂片镜检质量有所下降,今后应进一步提升基层镜检人员血检质量意识,加强疟疾镜检站管理和镜检人员的技能培训,促进血涂片质量不断提高。
陈星辰王志琴神学慧李志伟李叶芳
关键词:消除疟疾发热血涂片
硝酸介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食品中的铅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建立一种操作简便、试剂用量少、样品介质干扰少、检出限低、准确度高的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方法样品采用湿法消解,经驱赶残酸处理后,用1.5%硝酸介质溶解并加入草酸作为干扰抑制剂,以KBH4-K3Fe(CN)6-KOH混合液作为载入剂体系,其中KBH4和K3Fe(CN)6浓度为20 g/L,KOH浓度为1.4 g/L,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食品中的痕量铅。结果该法在5.0μg/L^50.0μg/L,回归方程为y=40.0x+167.2,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检出限为0.08μg/L。取样量为2 ml时,最低检出浓度为0.001 mg/ml;取样量为0.5 g时,最低检出浓度为0.004 mg/kg。在加标水平为5.0μg/L、10.0μg/L、20.0μg/L和40.0μg/L时,5种食品的回收率为90%~101%。结论该法取样量少、预处理简单、分析速度快、准确度高,可作为实验室开展食品痕量铅检测的优选方法。
赵祥梅卢任远姚强陈星辰蔡娟
关键词:食品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
长江南岸镇江段通江河道2019—2023年钉螺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及时了解镇江市通江河道钉螺的现状和分布,为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9—2023年选择镇江市辖区内长江南岸9条通江河道作为监测区域,对岸滩钉螺、通江河道内漂浮物、硬化区域附着物上的钉螺、稻草帘诱螺、船只和家畜携螺等开展钉螺监测。结果2019—2023年岸滩螺情监测结果显示,2019—2020年通江河道及其外江滩的螺情保持相对稳定;但2021年受到2020年长江洪涝灾害的影响,有螺面积均出现大幅增长,2021年通江河道和外江滩的总有螺面积分别较2020年增长了45.70%(11.95/26.15)和100.00%(20.00/20.00);通江河道和外江滩的平均钉螺密度和有螺框出现率均出现了显著上升,较2020年分别上升了94.74%(0.18/0.19)、68.08%(8.68/12.75)和122.73%(0.81/0.66)、102.78%(43.26/42.09),其中通江河道七里河和人民河的有螺框出现率的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9,P>0.05;χ^(2)=0.646,P>0.05);2022—2023年通江河道钉螺密度和有螺框出现率呈现下降趋势(F=4.72,P=0.04;χ^(2)=372.58,P<0.01),外江滩钉螺面积、活螺密度和有螺框出现率呈现下降趋势(F=13.96,P=0.02;F=23.43,P<0.01;χ^(2)=1029.69,P<0.01);5年内古运河和11条支流均未查出钉螺。2019—2023年间,打捞漂浮物180次3003 kg,共计检获活螺148只;在硬化护坡区域的附着物上共计捕获活螺17只;稻草帘诱螺共计诱获活螺11只;调查船只112只,观察均未发现钉螺;观察耕牛97头次,发现2头耕牛牛蹄携带活螺各1只;观察羊321只次,未发现羊蹄携带钉螺;5年内监测区域均未查出感染性钉螺。结论通江河道钉螺持续存在,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因素未能完全消除,仍需持续对通江河道及江滩的螺情开展精准监测,以便及时掌握传播风险,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王志琴陈星辰神学慧戴建荣李爱华王琳李叶芳李志伟
关键词:钉螺通江河道血吸虫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