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原池

作品数:9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国立屏东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文学

主题

  • 4篇消解
  • 4篇梦境
  • 4篇《诗》
  • 4篇《诗》学
  • 3篇儒道
  • 3篇儒道思想
  • 3篇诗经
  • 3篇辛弃疾
  • 3篇《诗经》
  • 2篇释学
  • 2篇说《诗》
  • 2篇宋代
  • 2篇陶渊明
  • 2篇解释学
  • 2篇还原论
  • 2篇出世
  • 1篇入世
  • 1篇诗本义
  • 1篇诗人
  • 1篇诗三百

机构

  • 9篇国立屏东科技...

作者

  • 9篇刘原池

传媒

  • 3篇诗经研究丛刊
  • 2篇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5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汉、宋之《诗》学解释学
2011年
一、汉、宋《诗》学解释的思想文化背景儒家思想在汉代通称为经学期,在宋代通称为理学期。对于经学与理学的不同,简而言之,经学所以经时务,理学所以理性情。换言之,经学重在'经世',理学重在'治心';经学侧重'外王',理学侧重'内圣'。汉、宋《诗经》学作为汉、宋学术的组成部分,或者说作为汉代经学思想和宋代理学思想借以发挥的重要依托之一,
刘原池
关键词:解释学理学文化背景内圣经学
朱熹“以《诗》说《诗》”之经典还原论及其意义
朱熹摆脱汉儒说《诗》的理论束缚,以文学的眼光来研读《诗经》,为中国《诗》学打开新一个新的局面。他重视《诗》之文本的独立自足和诗篇内容的整体性,强调《诗》含"情性"以及诗歌艺术表现手法的特殊性。对于解释《诗经》,朱熹提出了...
刘原池
关键词:宋代《诗经》
文献传递
论辛弃疾消解出世与入世冲突之道被引量:1
2008年
辛弃疾是南宋一位爱国志士及词人,他所处的时代,是国家和民族遭受空前浩劫,内忧外患极其深重的特殊时代。抗金杀敌恢复中原,始终是他未曾放弃的政治理想。然而自赵宋朝廷南渡之后,议和派当权,弃战求和是其基本国策,因此,辛弃疾的抗金以恢复中原的政治理想,终究无由实现。辛弃疾南归以来,大部分时间过着退居归隐的生活,但在心态上却始终处于出世与入世的冲突之中。他渴望积极用世,却得不到施展长才的机会;想要退处江湖,却又无法忘怀恢复中原的大业。当时,辛弃疾可说是进亦忧,退亦忧,无时而不忧。处在那样的特殊时代,面对着仕与隐的人生困境,以及对时局失望和事业成空的悲叹,辛弃疾选择以儒家进退取适思想、道家顺物自然观念,以及抒写与梦境有关的词,来消解他所面对的出世与入世之冲突。
刘原池
关键词:出世辛弃疾陶渊明儒道思想梦境
入世与出世之间的矛盾——论辛弃疾的人生困境及其消解之道
辛弃疾是南宋一位爱国志士及词人,他所处的时代,是国家和民族遭受空前浩劫,内忧外患极其深重的特殊时代。抗金杀敌恢复中原,始终是他未曾放弃的政治理想。但自赵宋朝廷南渡之后,议和派当权,弃战求和是其基本国策,因此,辛弃疾的抗金...
刘原池
关键词:辛弃疾儒道思想梦境
文献传递
汉、宋之《诗》学解释学
<正>一、汉、宋《诗》学解释的思想文化背景儒家思想在汉代通称为经学期,在宋代通称为理学期。对于经学与理学的不同,简而言之,经学所以经时务,理学所以理性情。换言之,经学重在"经世",理学重在"治心";经学侧重"外王",理学...
刘原池
文献传递
从《诗本义》析论欧阳修的文学思想
2018年
欧阳修《诗本义》的写作目的诚如书名所示,就是探求《诗经》篇章的本义,但是《诗三百》的本质是一部诗歌总集,欧阳修既然要力求探知诗歌的本义,也就是诗人之意,那么他的研究视域就不可能不触及《诗经》的文学性。而在他的文学创作中,又以《诗》学思想为依归,他主张以人情写诗,诗关百事;在艳词写作中也因为经学思想的指导而少了浮艳、多了率真;他的散文成就则更是与学术造诣分不开, 从内容到语言、风格都可见出《诗》学思想的影响.
刘原池
关键词:《诗本义》《诗经》《诗三百》
朱熹“以《诗》说《诗》”之经典还原论及其意义
2015年
朱熹摆脱汉儒说《诗》的理论束缚,以文学的眼光来研读《诗经》,为中国《诗》学打开新一个新的局面。他重视《诗》之文本的独立自足和诗篇内容的整体性,强调《诗》含'情性'以及诗歌艺术表现手法的特殊性。对于解释《诗经》,朱熹提出了'以《诗》言《诗》'、'以己意迎取作者之意'、'通全章而论之'、'熟读涵味'等回归文本的特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文本的循环解释、文本的审美活动等解释《诗经》的方法。朱熹认为,《诗》是'感物道情'之结晶,所谓'以《诗》说《诗》'应该是从《诗》所'道'之'情'的方面去把握这种《诗》之'情',而解《诗》必须首先充分尊重本文的独立自主性,且对《诗》本文的理解离不开对本文的全体与部分的理解,或从整体解释部分,或从部分解释全体,也就是必须对作品整体有全盘的理解。至于欲求《诗》之'兴',还原《诗》之本义,则非'讽诵涵咏''熟读玩味'不可。
刘原池
关键词:宋代《诗经》
论辛弃疾消解进退出处冲突之道
辛弃疾是南宋一位受国志士及词人,他所处的时代,是国家和民族遭受空前浩劫,内尤外患极其深重的特殊时代。抗金杀敌恢复中原,始终是他未曾放弃的政治理想,但自赵宋朝廷南渡之后,议和派当权,弃战求和是其基本国策, 在此,辛弃疾的抗...
刘原池
关键词:出处辛弃疾陶渊明儒道思想梦境
仕与隐之间的矛盾——论陆游的人生困境及其消解之道被引量:1
2009年
陆游生于靖康之乱发生的前一年,适值赵宋朝廷与金人冲突不断的南宋前期。他的一生都以抗金救国、恢复中原为职志。但南宋偏安以来,当权者苟安求和,而主战派的陆游也因此得不到重用,壮志难酬,令他悲愤不已。身处乱世,满怀民族自尊与爱国热情,且又具备军事与政治才能的陆游,之所以会遭受排挤,追根究底,全然是因为他的政治理想与最高统治者的实际作为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与冲突。但是,无论顺或逆,陆游始终关心时事政治,秉持经世济民的儒家思想;无论得或失,他始终忠诚于国家。所以,陆游的诗歌常充满着政治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交织着胸怀壮志却英雄失路的痛苦与悲愤,体现着深挚的忧国忧民情怀。在陆游的闲适词中也时常流露出徘徊于仕与隐之间的心理矛盾。为了消解他人生所面对种种无可奈何之境,陆游常借助梦的意象和引前代之仁人志士以自慰自解。
刘原池
关键词:入世出世梦境爱国诗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