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峥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手术
  • 2篇显微手术
  • 2篇静脉
  • 1篇导航引导
  • 1篇动静脉
  • 1篇动静脉畸形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瘤夹
  • 1篇动脉瘤夹闭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瘤
  • 1篇血流
  • 1篇血泡样动脉瘤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诊断
  • 1篇神经导航
  • 1篇神经导航引导
  • 1篇透明隔

机构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篇刘峥
  • 4篇王守森
  • 1篇周建
  • 1篇洪景芳
  • 1篇郑兆聪
  • 1篇王如密
  • 1篇钟群
  • 1篇张小军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神经导航引导下手术切除左侧颞叶深部小型脑动静脉畸形1例被引量:1
2023年
1病例资料53岁男性,因脑出血术后1年突发意识不清伴四肢抽搐发作1 d于2019年12月入院。2018年12月因左侧基底节区出血行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术后能自行下地行走。1 d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出现意识不清,伴四肢抽搐发作,每次持续2~3 min,共发作3次。当地医院头颅CT示左侧颞叶多发血肿(图1A),较大者约1.3 cm×0.6 cm;CTA未见明显血管畸形(图1B)。入院体格检查:神志嗜睡,运动性失语,左侧额颞顶部可见弧形手术疤痕切口,颅骨缺如,骨窗凹陷,右侧肢体肌力3级,右侧肢体肌力稍高,左侧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右侧病理征阳性。DSA检查示动脉期及毛细血管期见左侧颞叶可见迂曲血管影(图1C),大小约1.0 cm×0.4 cm,由左侧大脑中动脉分支供血,外侧裂皮层静脉引流(图1D)。
陈其钻王守森刘峥张尚明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颞叶神经导航显微手术
脑静脉窦血栓的影像学诊断(附13例分析)
王守森张小军钟群汤恒心周建陈宏颉荆俊杰刘峥王如密
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急诊夹闭手术的治疗体会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并反思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破裂出血后急诊夹闭治疗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22例行急诊开颅手术治疗的血泡样动脉瘤,观察动脉瘤影像特征、各种治疗尝试以及预后情况。其中13例(59.1%)见瘤壁菲薄,瘤颈-载瘤动脉壁交界处呈明显"断续样"色泽变化;一次性夹闭成功10例,其余12例均出现瘤颈撕裂,重新夹闭成功1例但滑脱失败,包裹载瘤动脉成功3例,急性期孤立载瘤动脉并搭桥2例,术后均有1例造影通畅,其余单纯孤立载瘤动脉7例。结果本组治愈9例,残疾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9例。结论血泡样动脉瘤破裂出血后急诊夹闭手术要慎重,不得已手术时需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瘤颈-载瘤动脉交界处色泽、质地变化,判断夹闭后是否出现瘤颈、瘤体完全撕脱;有条件时待脑肿胀消退后,首选密罗网支架治疗,无法实施介入治疗时必须备好颅内外高流量搭桥准备。
刘峥张尚明陈其钻王守森
关键词:血泡样动脉瘤动脉瘤夹闭
透明隔海绵状血管瘤2例并文献复习
2016年
目的探讨透明隔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透明隔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2例均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显微手术全切病灶,术后病理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术后症状显著改善,分别随访3、6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透明隔海绵状血管瘤易出血,可表现为记忆力下降、颅内压升高,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病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洪景芳王守森刘峥郑兆聪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透明隔显微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