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远亮

作品数:9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政治
  • 4篇社会
  • 4篇网络
  • 3篇政治安全
  • 3篇治安
  • 3篇网络政治
  • 3篇民主
  • 2篇政治发展
  • 2篇社会主义
  • 2篇主义
  • 2篇网络社会
  • 2篇互动
  • 2篇互联
  • 2篇法治
  • 1篇一致性
  • 1篇政府
  • 1篇政民关系
  • 1篇政治发展道路
  • 1篇政治监督
  • 1篇政治建设

机构

  • 9篇武汉大学

作者

  • 9篇刘远亮
  • 5篇虞崇胜

传媒

  • 1篇天津行政学院...
  • 1篇云南行政学院...
  • 1篇理论探讨
  • 1篇中共福建省委...
  • 1篇江苏行政学院...
  • 1篇理论探索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电子政务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政府网络认知要实现的四个转变
2017年
政府网络认知是政府关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运用及其影响等方面的心理反应或主观认识过程,以及由此形成的立场和价值偏好,它有消极和积极之分。应对纷繁复杂的网络政治安全问题,政府网络认知要实现从"网络衙门"向积极、互动的转变,从简单管制向协商对话的转变,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从"围墙政治"向开放包容的转变。强调政府网络认知从消极到积极的转变,其实质就是要克服消极网络认知的局限以及由此造成的种种问题,使政府更加注重通过发挥网络的积极利用来促进自身变革和完善,并在与社会良性的网络互动中不断调整和改善二者关系,从而消除网络威胁,达到有效维护网络政治安全的目的。
刘远亮
关键词:互联网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网络政治监督的发展趋势被引量:1
2015年
网络政治监督伴随互联网络的发展而出现,是以互联网络为平台,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政治权力进行的监督活动。网络政治监督的兴起,为中国的政治监督体系带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提高了政治监督实效,并表现出社会化、制度化和法治化等三大发展趋势,其中,社会化发展是扩大网络政治监督范围的客观要求,制度化发展是强化和规范网络政治监督的现实需要,法治化发展是增强网络政治监督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充分利用网络政治监督社会化监督的优势,将网络空间的政治监督纳入制度化和法治化轨道,有利于规范各种政治监督行为,提高政治监督实效,进而促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虞崇胜刘远亮
关键词:社会化制度化法治化民主政治
政民网络互动与中国的协商民主建设被引量:2
2015年
协商民主是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表现形式。推进协商民主建设,有利于促进公民参与、缓解社会矛盾,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水平。而在协商民主发展的诸多影响因素中,互联网络是不可忽视的方面。通过改变政府和民众的政治沟通状况,互联网络使二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和商议,变得较为便捷和有效。为此,这种基于网络场域的政民互动就成了协商民主的重要实践形式,它涵盖了协商民主的精神和要旨,并在培育和塑造协商民主观念、引导协商民主行为、完善和形成相关协商民主制度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所以,高度重视政民网络互动的价值,充分发挥其在协商民主建设中的作用,以网络空间建设提升政民互动效果,是网络时代促进中国协商民主发展的必然要求。
刘远亮
关键词:互联网络协商民主
道路自觉与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主体特征被引量:3
2015年
政治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全局,而要推进中国政治发展,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决定了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的核心主体地位,并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中表现出了道路自觉和道路自信的鲜明特征。始终保持这种道路自觉与道路自信,对于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比较优势,以及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虞崇胜刘远亮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政治发展
网络政治安全内涵探析被引量:9
2016年
网络政治安全是一种全新的政治安全形态,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网络安全或政治安全,而是在网络社会中,基于互联网络对政治的全面渗透,以及政治对互联网络的广泛运用,使二者形成良性互动,进而促使国家政治体系有效运转,不受因网络作用而促成的各种因素的威胁、颠覆和破坏,保持有效性、合法性、稳定性的一种良好状态。对于网络政治安全而言,网络政治样态是基础,信息安全是表现形式,政治安全是核心。相比于前网络时代的政治安全,网络政治安全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它是在网络社会的特殊时代场域中呈现的一种政治安全形态,是经由虚拟政治与现实政治有机互动而形成的一种政治安全形态,是一种信息化、数字化的政治安全形态。
刘远亮
关键词:网络社会政治安全政治发展
从网络问政到网络理政:中国政府的网络认知自觉被引量:10
2015年
网络问政伴随互联网络的发展而产生,是政府和民众借助互联网络进行的一种互动行为。网络问政的关键是"问",更为重要的是"问"政之后的"理"政,即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而有效解决网络空间反映的问题,因此网络理政成为网络问政的落脚点和归宿。从网络问政向网络理政转变,这是中国政府顺应网络技术变革对自身行为做出的重大调整,从深层次反映了其高度的网络认知自觉。要强化和规范网络理政,提升网络理政效果,则需要政府转变关于互联网络的诸多传统观念和不正确认识、加强相关制度和机制建设以及实现网上与网下的有效衔接,从而将网络理政落到实处。
虞崇胜刘远亮
关键词:网络问政
基于国家政治安全的网络政治传播自由与规制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维护和实现政治安全,是当今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然而,网络社会的发展则给政治安全增加了新的变数,特别是网络技术变革促进网络政治传播自由不断扩展,在给国家政治安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空前挑战,所以对其施以有效规制是应对这种挑战并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现实需要。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任何网络政治传播活动都进行严格规制,就国家政治安全来说,这种规制有其特定的对象和内容,也需要确定合理的规制边界,而这尤其需要法治的作用。其要旨,就在于通过完备的法律来保障和规范网络空间政治信息有序自由流动,并使各行为主体在网络空间的权利范围和法律责任都有明确界定,以便在公民自由表达和参与与政府规制之间实现适度平衡。将网络政治传播自由规制纳入法治化轨道,这样有助于逐步走出网络安全治理中自由与规制的困境,从而既能保障公民权利,又能巩固政治秩序、维护国家政治安全。
刘远亮虞崇胜
关键词:网络社会国家政治安全
当代中国政府与民众关系变化中的网络政治传播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网络政治传播伴随网络社会的发展而出现,是人们以互联网络为核心媒介而进行的各种政治信息的交流和沟通活动,其强大的影响力已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网络政治传播在中国迅速发展,使政府与民众间的政治沟通状况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并对二者的文化心理、行为特征及其互动方式产生深刻影响,因而促使其关系发生了重大转变。在此过程中,政府日益注重对网络政治传播的利用,以加强与民众的沟通,民众借助于网络传播政治信息,突出了其主体性地位,对政府的影响也不断增强。基于网络政治传播的作用而发生在政府与民众关系上的这些变化,对于改善政府工作、提高政府效能以及推进民主政治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刘远亮
关键词:政民关系网络媒体政治学网络民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治理念生成规律的一致性被引量:7
2017年
近年来,我们不仅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大力传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但是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太多的交集,没有将倡导社会主义价值观与传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一个统一的过程,似乎这是并不相干的两个事情。这种将社会主义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分裂开来的做法,严重地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践中的问题,从核心价值观与法治理念两者的生成规律上作出一番探究,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提供参考。
虞崇胜刘远亮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法治理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