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铭
-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Meta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系统评价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Cochrane 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CCRCT)、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医学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4年8月,收集替格瑞洛治疗 ACS 实验。两名评价员独立评价文献质量和提取资料,并采用 RevMan 5.0软件对资料进行 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研究,19875例患者。(1)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相比,能够降低心血管原因死亡发生率(OR =0.79,95%CI 为0.69~0.91,P <0.01),在进行侵入性治疗时,替格瑞洛亦优于氯吡格雷(OR =0.80,95%CI 为0.67~0.96,P <0.05)。(2)替格瑞洛可显著降低再发心肌梗死事件发生率(OR =0.83,95%C1为0.74~0.94,P <0.01),在进行侵入性治疗时,替格瑞洛显著优于氯吡格雷(OR =0.78,95%CI 为0.68~0.91,P <0.01)。(3)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比较,可降低 MACE 事件发生率(OR =0.83,95%CI 为0.76~0.91,P <0.01),在进行侵入性治疗时,替格瑞洛亦优于氯吡格雷(OR =0.82,95%CI 为0.73~0.92,P <0.01)。(4)在出血并发症方面,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与氯吡格雷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1.03,95%CI 为0.94~1.13,P >0.05),在侵入性治疗亚组中,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0.99,95%CI 为0.89~1.11,P >0.05)。结论替格瑞洛可降低 ACS 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及死亡、再发心肌梗死或卒中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且未增加出血风险。
- 刘铭唐海沁张亚文张勇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血小板聚集抑制剂META
- 血栓弹力图评价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用血栓弹力图(TEG)评估冠心病患者正规服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后血小板抑制率的改变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分成阿司匹林组(Ⅰ组)、氯吡格雷组(Ⅱ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Ⅲ组),使用血栓弹力图仪检测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花生四烯酸(AA)通路和二磷酸腺苷(ADP)受体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结果 120例患者中,Ⅰ组AA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平均值为(76.49±18.99)%,Ⅱ组ADP受体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平均值为(54.32±16.18)%,Ⅲ组AA和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80.52±14.40)%和(54.81±9.13)%,Ⅰ组与Ⅱ组相比,两种药物单独使用对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65,P<0.01),其中Ⅰ组对阿司匹林有效者(血小板抑制率≥50%)为33例(82.5%),Ⅱ组对氯吡格雷有效者(血小板抑制率≥30%)为32例(80%),Ⅲ组对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有效者为39例(97.5%),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用组(Ⅲ组)疗效较好(χ2=6.202,P<0.05)。结论常规剂量100 mg/d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优于常规剂量75 mg/d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能弥补单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发生抵抗时对血小板抑制率的作用,从而提高临床疗效,使血小板抑制率达标。TEG在冠心病患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案选择上有指导意义。
- 张兵兵唐海沁张勇周铭刘铭钟涛
- 关键词:冠心病血栓弹力描记术血小板聚集抑制剂阿司匹林
-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紫外光谱的变化
- 2017年
-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小板紫外光谱的变化。方法检测对象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冠心病组包括氯吡格雷组和阿司匹林组。提取血小板体外诱导聚集,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扫描得到紫外光谱数据,应用Origin8.0及SPSS13.0软件分析。结果血小板紫外光谱在204 nm和280 nm波长处可见吸收峰,血小板聚集后在204 nm波长处吸收峰显著大于聚集前;冠心病组与正常组以及冠心病组内氯吡格雷组和阿司匹林组血小板紫外光谱波峰出现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外光谱可用于临床检测血小板聚集,为其提供一种更为灵敏、准确的测定方法。
- 周铭唐海沁符赵鑫刘铭
-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紫外光谱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