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自荣

作品数:21 被引量:218H指数:10
供职机构: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1篇马尾松
  • 8篇松林
  • 8篇土壤
  • 8篇马尾松林
  • 7篇飞播
  • 4篇碳密度
  • 3篇植被
  • 3篇林分
  • 3篇林下植被
  • 3篇木荷
  • 2篇氮磷
  • 2篇凋落
  • 2篇凋落物
  • 2篇有机碳
  • 2篇有机碳储量
  • 2篇有机碳密度
  • 2篇森林土
  • 2篇森林土壤
  • 2篇碳储量
  • 2篇天然次生林

机构

  • 21篇江西农业大学
  • 4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安福县明月山...
  • 1篇江西省林业厅

作者

  • 21篇吴自荣
  • 19篇欧阳勋志
  • 9篇潘萍
  • 8篇宁金魁
  • 3篇臧颢
  • 3篇郭孝玉
  • 3篇陈颖颖
  • 3篇曹梦
  • 2篇刘兴平
  • 2篇李冬
  • 2篇宋满珍
  • 2篇刘琪璟
  • 2篇郭丽玲
  • 2篇褚欣
  • 2篇徐辉
  • 2篇黎芳
  • 1篇李小林
  • 1篇廖为明
  • 1篇张林平
  • 1篇潘鹏

传媒

  • 4篇江西农业大学...
  • 4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江西科学
  • 1篇江西植保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环境昆虫学报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昌市园林植物主要害虫种类及其生态治理对策被引量:4
2007年
本文以踏查和详查的方式调查了南昌市城郊园林植物主要的害虫种类。结果表明,影响园林植物生长并造成一定危害的主要害虫种类有9目37科84种。其中以鳞翅目、同翅目、鞘翅目、半翅目为主。同时对园林植物害虫发生的成因及生态治理策略作了探讨。
刘兴平李冬吴自荣张林平
关键词:园林植物害虫生态治理
马尾松—木荷不同比例混交林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3
2016年
以飞播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按其树种组成分为10马(10马尾松,类型Ⅰ)、8马2木(8马尾松-2木荷,类型Ⅱ)、7马3木(类型Ⅲ)、6马4木(类型Ⅳ)4种类型设置典型样地,分析比较其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结果表明:1)从类型Ⅰ至类型Ⅳ林下植被的物种数增加,类型Ⅰ为11种,类型Ⅳ为28种;随着木荷比例的增加,林下植被阳生植物的优势地位表现为先增强再逐渐减弱或消失,而喜湿植物的地位逐步提升甚至成为优势种。2)林下灌木及草本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atrick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在类型Ⅳ时达到最大,表现为类型Ⅳ〉类型Ⅲ〉类型Ⅱ〉类型Ⅰ。3)木荷比例与林下灌木及草本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atrick丰富度指数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Pielou均匀度指数相关不显著(P〉0.05);拟合得出林下灌木及草本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atrick丰富度指数达峰值的木荷比例分别为0.43、0.54、0.57、0.50,对拟合曲线分析表明飞播马尾松林补植木荷比例在43%-57%之间其林下植被多样性达到最大值。
黎芳潘萍宁金魁郭孝玉吴自荣欧阳勋志褚欣
关键词:混交比例林下植被
江西省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研究被引量:22
2010年
根据江西省第2次土壤普查资料,结合"十五"期间(2001—2005年)江西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采用GIS技术和国际上常用的土壤分类系统对江西省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和碳储量进行了估算,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江西省森林总面积为1004.32万hm2,其0~20cm和0~100cm土层有机碳储量分别为4.01×108t和1.03×109t。总体上看,从中北部平原向外至山地,土壤有机碳密度水平呈递增趋势,表现出受气候、植被和地形影响的地带性分布特征。森林土壤0~20cm土层的平均有机碳密度(以面积加权)为3.89kg/m2,低于我国自然土壤表层平均有机碳密度值(5.70kg/m2),略高于全国耕作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值(3.00kg/m2);在0~100cm土层的平均有机碳密度为10.21kg/m2,略高于近年来中国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的估算值(5.46~9.60kg/m2)。
宋满珍刘琪璟吴自荣欧阳勋志
关键词: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有机碳储量
多元线性回归与神经网络模型在森林地上生物量遥感估测中的应用被引量:21
2018年
利用遥感影像构建森林生物量估测模型,能够快速、实时估算区域森林生物量。采用吉水县TM影像以及森林资源调查固定样地数据,构建估算森林地上生物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BP神经网络模型,并对两种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对样地生物量的预测值大部分比实测值小,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偏差幅度比BP神经网络模型更大,偏差幅度分别为-110.24~38.09 t·hm-2、-35.12~26.17 t·hm-2;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与BP神经网络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470和0.869,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30.52和12.69 t·hm-2,预测精度分别为50.07%和71.65%。因此,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估测森林地上生物量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徐辉潘萍宁金魁臧颢欧阳勋志向云西吴自荣国瑞桂亚可杨武
关键词:遥感森林生物量多元线性回归神经网络
兴国县森林景观格局变化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基于江西省兴国县2003年、2009年、2013年3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采用景观指数分析法分析其森林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的优势景观类型为马尾松林、杉木林景观,两者总面积占森林景观总面积的80%以上。2003~2009年与2009~2013年两个时期内景观指数差异最大的为:马尾松林景观的斑块数;杉木林景观的景观比例;阔叶纯林景观的破碎度;疏林地景观的平均斑块面积与分离度;林龄均匀度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国外松林、其他经济林、混交林与杉木林景观的林龄结构较为合理。综合分析表明,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及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和2008年南方特大冰冻等自然灾害是引起研究区森林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
陈颖颖王熙钱易祖滨吴自荣欧阳勋志宁金魁
关键词:森林景观景观指数
飞播马尾松纯林补植木荷后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变化被引量:7
2015年
以飞播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纯林及飞播马尾松-木荷(Schima superba)混交林2种林型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土壤脲酶、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变化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2种林型同一土层蔗糖酶活性、全氮质量分数、速效钾质量分数差异显著(P〈0.05),脲酶活性在0~10cm土层差异显著(P〈0.05),酸性磷酸酶活性在〉10~20cm和〉20-40cm土层差异显著(P〈0.05),全磷、有机质质量分数在0—10cm、〉10~20cm土层差异显著(P〈0.05):随着土层加深.2种林型土壤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土壤养分均呈明显下降趋势;脲酶、蔗糖酶与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钾、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全钾呈显著正相关(P〈0.05);酸性磷酸酶与全磷、速效磷、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速效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合分析表明,飞播马尾松纯林补植木荷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及脲酶、蔗糖酶的活性,改善土壤状况。
林惠章郭孝玉欧阳勋志吴自荣
关键词:木荷土壤养分
飞播马尾松林林分空间结构对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24
2016年
以飞播马尾松中龄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样地调查,运用单因素方差及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林分空间结构对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小比数对灌木及草本层多样性及盖度影响均不显著(P>0.05);角尺度、混交度对灌木及草本Shannon-Wiener指数影响显著(P<0.05),且混交度对草本Patrick指数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空间密度、开敞度对草本Shannon-Wiener指数影响显著(P<0.05),且开敞度对灌木Patrick指数的影响达显著水平(P<0.05),空间密度对灌木盖度的影响达显著水平(P<0.05);各种空间结构指数对Pielou指数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总体上,林下植被多样性表现为林木随机分布的林分高于聚集分布的林分,混交林高于纯林,中等密度林分高于高密度林分,开敞度基本充足的林分高于开敞度严重不足的林分。(2)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影响最大的是空间密度,最小的是大小比数。因此,以调整林分密度为主,综合调整林木分布格局、树种结构及其开敞度,将有利于提高林下植被的多样性。
黎芳潘萍宁金魁赖国桢欧阳勋志徐辉郭丽玲吴自荣易祖滨
关键词:飞播造林马尾松林林下植被林分空间结构植被多样性
马尾松木荷不同比例混交林植被碳密度特征被引量:8
2018年
以飞播马尾松为研究对象,根据马尾松与木荷的树种组成比例,以不同混交比例的马尾松、木荷飞播林(Ⅰ:10马、Ⅱ:8马2木、Ⅲ:7马3木、Ⅳ:6马4木)为对象,设置标准样地,比较研究不同混交林植被层碳密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乔木层碳密度范围为35.64~56.04 t·hm^(-2),从大到小依次是类型Ⅳ>Ⅲ>Ⅱ>Ⅰ,但差异不显著(P>0.05);林下植被层碳密度范围为0.61~0.86 t·hm^(-2),表现为类型Ⅰ>Ⅱ>Ⅲ>Ⅳ,不同类型间也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凋落物层碳密度范围为0.32~1.29 t·hm^(-2),表现为类型Ⅳ>Ⅲ>Ⅱ>Ⅰ,不同类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类型Ⅰ-Ⅳ植被总碳密度分别为36.82、40.40、48.89和57.94 t·hm^(-2),植被总碳密度表现为随着木荷混交比例的提高而逐渐增大,其中类型Ⅳ较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因此,飞播马尾松林中补植木荷有利于提高植被的固碳能力。
赖国桢曹梦潘萍欧阳勋志国瑞向云西吴自荣
关键词:马尾松混交比例植被碳密度
基于哑变量的闽楠天然次生林单木胸径和树高生长模型研究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通过对闽楠天然次生林胸径和树高生长规律及生长模型的研究,为林木生长预估及林分质量提升经营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以江西省安福县闽楠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地调查及树干解析等方法获取基础数据,按林木竞争压力水平从小到大将林木分为类型1、类型2和类型3,分析胸径和树高的生长规律;选取5种具有生物学意义的生长方程,根据模型拟合优度与评价指标选取最优基础生长模型,在最优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含竞争类型哑变量的生长模型。【结果】(1)利用树干解析数据分析显示,30~50年为胸径生长速生期,连年生长量最大值达到0.57 cm;35~45年为树高主要生长速生期,连年生长量最大值为0.37 m。(2)胸径最优基础模型为Gompertz方程,模型R^2和预估精度分别为0.756和94.28%,构建的最优哑变量模型的R^2和预估精度分别为0.873和95.71%;树高最优基础模型为修正Weibull方程,模型R^2和预估精度分别为0.856和96.54%,构建的最优哑变量模型的R^2和预估精度分别为0.882和96.96%。(3)由构建的哑变量生长模型拟合的不同竞争类型下的胸径和树高生长曲线得知,胸径和树高总生长量均表现为类型1>类型2>类型3,类型1胸径最大生长量是类型3的1.6倍。【结论】竞争压力对闽楠胸径、树高生长均产生影响,较大的林木竞争压力不利于闽楠生长;构建含有竞争类型哑变量模型的拟合优度及预估精度均优于基础模型,有利于提高建模的精度和模型的适用性。
曹梦潘萍欧阳勋志臧颢吴自荣杨阳占常燕
关键词:闽楠天然次生林
闽楠天然次生林自然更新的影响因子研究被引量:26
2017年
[目的]分析闽楠天然次生林自然更新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为其科学经营及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江西省吉安市闽楠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地调查获取数据,运用多元数量化模型I建立闽楠幼树幼苗重要值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模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单个环境因子对闽楠幼树幼苗更新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密度(闽楠下种母树株数、郁闭度、株数密度)、坡位、腐殖质层厚度、坡向、林下植被盖度、凋落物层厚度是影响闽楠天然次生林自然更新的主要因素,偏相关系数在0.325 7 0.715 7之间,t检验结果为极显著或显著;模型复相关系数为0.966,F检验结果为极显著(F=30.96^(**))。[结论]闽楠下种母树株数对其幼树幼苗的更新起着最主要的作用,而郁闭度与株数密度过高或过低、凋落物层越厚、腐殖质层越薄、林下植被盖度越大均不利于其自然更新,同时,半阴坡、下坡位条件下的闽楠幼树幼苗的更新好于其它坡向与坡位。为促进闽楠幼树幼苗的自然更新,林分中闽楠下种母树应保留200株·hm^(-2)以上,以及对郁闭度、林下植被盖度及凋落物层厚度等实施相应的调控措施。
李雪云潘萍臧颢宁金魁欧阳勋志李小林桂亚可吴自荣
关键词:闽楠天然次生林自然更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