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龙 作品数:6 被引量:124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经济管理 社会学 哲学宗教 更多>>
投资者互动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2018年 文章从投资者互动的角度出发构建了理论模型,以此研究其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同时利用网络数据对相关假说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1)社交媒体中的投资者互动行为会促进公司层面的特质信息融入股价,降低股价同步性,提升资本市场的定价效率;(2)分析师关注与投资者互动间存在着“互补”效应,具体而言,分析师关注越低,投资者互动对股价同步性的减缓作用越强。 金德环 李岩 李岩企业“脱实向虚”的动机及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响——来自上市公司金融业股权投资的证据 被引量:23 2017年 利用2007年~2015年非金融非房地产行业(NFRE)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金融业股权投资总额对银行体系、股票市场和金融体系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业股权投资会导致上市公司从银行体系过度融资,说明上市公司会利用正规金融渠道的融资优势及对中小企业的信息优势从银行体系套取资金,投资金融业企业赚取利润;由于银行体系对上市公司的信息对称程度较高,还款风险较低,上市公司从银行体系过度融资来投资金融股权并不会增加银行体系的金融风险;上市公司"脱实向虚"的金融业股权投资行为,使资金从实体经济回流到金融体系,造成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提升了股票市场风险以及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因此,政府应加强对实体上市公司的投融资监管,合理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以减少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经济运行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李思龙关键词:实体经济 上市公司 股权投资 过度融资 系统性金融风险 过度融资、挤出效应与资本脱实向虚——中国实体上市公司2007—2015年的证据 被引量:62 2018年 本文通过研究上市公司基于金融股权投资目的的过度融资行为及其挤出效应,诠释了资本脱实向虚的微观机理,并选取2007—2015年实体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经济新常态下经营风险上升导致企业产生额外保值的融资需求,成为上市公司过度融资的重要原因;(2)上市公司的过度融资行为通过挤出效应强化二元融资市场的价格歧视,二元市场的反馈效应致使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资本双双脱实向虚;(3)在高经营风险的经济新常态中,参与金融投机的上市公司对实体投资关注度和积极性下降,脱实向虚动机更为强烈,其中,国有、东部以及商业上市公司过度融资规模更大,资本脱实向虚动机更强,对非上市公司融资市场挤出效应也更为明显。因此,政府应该科学合理地引导资本流向实体经济,出台监管政策,禁止上市公司融资资金再次进入金融体系空转,严格监管实体上市公司参股控股金融企业,加强对实体非上市公司的贷款扶持。 文春晖 李思龙 郭丽虹 余晶晶关键词:挤出效应 市场依赖度、资本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 被引量:22 2018年 企业的外部融资决策受到固定资产投资市场依赖度的影响,市场依赖度的差异会影响企业资本错配情况,进而改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利用产业外部融资依赖度和市场化指数来构建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市场依赖度,并从微观企业层面研究企业市场依赖度、资本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企业资本错配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正,高市场依赖度的国有企业资本错配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系数更大;非国有企业资本错配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负,低市场依赖度的非国有企业资本错配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系数绝对值更大。说明降低非国有企业的资本错配率能提升其全要素生产率,改善低市场依赖度非国有企业的外部融资环境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果更加明显。而对于国有企业,只有减少国有企业的外部融资依赖度才能有效提升其全要素生产率,而减少高市场依赖度国有企业的外部融资对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果更大。因此,政府应该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以提升资本使用效率,改善低市场依赖度的非国有企业的融资环境,并限制高市场依赖度的国有企业的外部融资,这样可以同时提升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挖掘经济增长潜力。 李思龙 郭丽虹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 产权性质 金融摩擦、资本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的数据分析 本文基于Hsieh和Klenow(2009)度量资源配置效率方法计算资本错配和全要素生产率,并借鉴龚关和胡关亮(2013)放宽了规模报酬不变假设。在此模型基础上,利用金融摩擦分位数计算全要素生产率(TFP)和产出效率,运... 葛鹏 李思龙关键词:金融摩擦 全要素生产率 融资约束与产出效率损失——基于中国工业企业的数据分析 被引量:19 2017年 融资约束能够带来多大程度产出效率损失,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重要问题。以衡量资源配置效率的经典模型——Hsieh and Klenow的模型为基础,结合龚关等提出的规模报酬改变的约束条件,对Hsieh and Klenow的模型进行了改良,将融资约束引入该模型来计算产出效率损失。借鉴Hadlock(2010)和Baker(2003)研究融资约束的SA指标和KZ指标,对其比较分析后得到更适合中国的KZ指标。在此基础上,将KZ指标引入Hsieh and Klenow模型,对不同行业内企业按照融资约束程度分组,推导出各行业内部因融资约束导致的全要素生产率差值ρ和总体产出效率损失值。主要有以下结论:(1)发现在规模报酬可变的情况下,我国资源配置效率从2005年出现恶化,配置效率损失呈现"U"型的变化趋势;(2)得出了融资约束产生的各行业内部效率损失情况;(3)计算得出2004—2007年间融资约束给我国工业企业带来了32%~38%的总产出效率损失。 葛鹏 干春晖 李思龙关键词:融资约束 全要素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