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生平

作品数:36 被引量:204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专利
  • 15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5篇土壤
  • 14篇灌溉
  • 12篇负压灌溉
  • 11篇负压
  • 9篇水肥
  • 8篇温室
  • 7篇渗液
  • 7篇黄瓜
  • 6篇水肥一体化
  • 5篇田间
  • 4篇土壤酶
  • 4篇团聚体
  • 4篇秸秆
  • 3篇氮素
  • 3篇调节系统
  • 3篇有机碳
  • 3篇玉米秸
  • 3篇玉米秸秆
  • 3篇三通阀
  • 3篇水位

机构

  • 36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首都师范大学
  • 5篇山西师范大学
  • 3篇河北地质大学
  • 2篇山西省农业科...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北京农学院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农业智能...

作者

  • 36篇武雪萍
  • 36篇李生平
  • 12篇李景
  • 8篇吴会军
  • 6篇高丽丽
  • 5篇梁国鹏
  • 4篇赵全胜
  • 4篇李晓秀
  • 4篇谢晓红
  • 4篇王相玲
  • 3篇蔡典雄
  • 3篇龙怀玉
  • 1篇李倩
  • 1篇王雪
  • 1篇张淑香
  • 1篇裴雪霞
  • 1篇李若楠
  • 1篇李永山
  • 1篇张继宗
  • 1篇党建友

传媒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中国土壤与肥...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1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5篇2016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碳添加对土壤速效养分和小油菜产量的影响
2023年
纳米碳因其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作为新型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生态修复等领域。近年来,随着其功能被不断挖掘,纳米碳开始投入农业领域,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但是,纳米碳添加如何影响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仍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将纳米碳作为肥料增效剂与不同肥料配施,研究其在大田条件下对土壤速效养分、小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从而为纳米碳在农业中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田间试验在北京市房山区窦店乡温室大棚内进行,供试作物为小油菜,品种为‘国夏1号’。试验共设4个处理:化肥(CF),化肥+纳米碳(CF+NC),有机肥(OM),有机肥+纳米碳(OM+NC)。在小油菜不同生育期测定土壤速效养分、油菜株高、叶面积和产量。结果表明,(1)与CF、OM相比,CF+NC和OM+NC处理提高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分别提高了小油菜生长旺盛期的土壤速效钾含量37.3%、27.4%,土壤铵态氮含量35.5%、35.0%,土壤硝态氮含量52.0%、49.9%。(2)添加纳米碳可促进小油菜生长。与CF、OM相比,CF+NC、OM+NC处理分别提高了收获期小油菜株高9.7%、5.6%,叶面积13.9%、12.9%,干重15.6%、14.7%,产量19.8%、18.0%。与单施肥料比较,纳米碳配施化肥、有机肥均可显著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促进小油菜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李嘉欣武雪萍李晓秀李生平赵刚
关键词:纳米碳肥料土壤速效养分温室大棚
水肥一体化温室黄瓜负压灌溉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肥一体化温室黄瓜负压灌溉系统。包括:负压灌溉渗液器、导液管、储液器、导气管及负压调节器,其中,导液管的一端接入到负压灌溉渗液器中,另一端通过储液器侧壁的导液孔接入至储液器内;负压灌溉渗液器倾斜放置;...
武雪萍李生平吴会军赵全胜谢晓红
文献传递
黄瓜光合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对土壤含水量的响应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采用新型负压灌溉系统,研究不同系统供水负压控制下的土壤含水量对黄瓜叶片碳同化和蒸腾耗水协同作用的影响,旨在分析与确定黄瓜适宜土壤含水量范围,为黄瓜的节水生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遮雨网室盆栽试验,设4个系统供水负压水平(W1:0,W2:-5 k Pa,W3:-10 k Pa,W4:-15 k Pa),研究不同土壤含水量对黄瓜光合特征、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同一系统供水负压下,黄瓜整个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基本保持稳定,W1、W2、W3和W4处理下控制的土壤相对含水量(RSWC)分别为(103.8±1.2)%、(88.7±3.7)%、(77.4±4.5)%和(61.8±3.2)%。RSWC在61.8%-88.7%范围,黄瓜叶片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日均值均随着土壤含水量降低而下降。黄瓜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LWUE在同一生育时期的日均值与土壤相对含水量(RSWC)均呈极显著抛物线型关系(P<0.01),且不同生育时期Pn和LWUE的最高值对应的RSWC不相同。黄瓜植株干物质量和产量均以W2(RSWC为88.7%)处理最高,黄瓜经济水分利用效率以W3(RSWC为77.4%)处理最高。【结论】负压灌溉条件下,达到黄瓜叶片碳同化和蒸腾耗水之间协同平衡关系的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为:开花期RSWC为70%—93%、盛瓜期RSWC为78%—103%、末瓜期RSWC为73%—104%。在此范围内,黄瓜能够获得较大的叶面积、蒸腾速率、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从而获得较高的干物质量和黄瓜产量。
李生平武雪萍高丽丽龙怀玉李景王碧胜党建友裴雪霞
关键词:土壤含水量黄瓜水分胁迫光合作用水分利用效率
微喷水肥一体化氮肥后移对夏玉米氮素吸收及籽粒产量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2
2019年
为了探明晋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适宜的节水减氮管理模式,采用田间试验,研究分析了5个水氮组合模式对夏玉米氮素积累特征、籽粒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大水漫灌、传统撒施肥料(CK)相比,微喷水肥一体化处理的夏玉米籽粒产量提高12.05%~45.4%,其中以微喷灌4次(出苗水+小喇叭口水+大喇叭口水+抽雄水),施纯氮227.5 kg/hm^2,氮肥后移、追氮2次处理(WN3)的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最高,籽粒氮素积累量、总氮素积累量分别较施纯氮227.5 kg/hm^2,追氮1次处理(WN2)提高6.8%、14.26%,且与微喷灌、施纯氮300 kg/hm^2(WN1)和WN2相比,WN3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41.81%、23.14%,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分别提高47.45%、49.01%。综上所述,晋南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区,采用微喷水肥一体化可替代漫灌实现节水减氮高产栽培,推荐微喷灌溉4次、氮肥后移处理(基肥45.5 kg/hm^2+小喇叭口期追肥136.5 kg/hm^2+抽雄期追肥45.5 kg/hm^2)作为晋南地区夏玉米灌水施氮适宜的运筹方式,该模式相比CK减少灌水量50%、减施氮肥24.16%,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效果最好,实现了节水减氮的效果。
刘彩彩张孟妮武雪萍裴雪霞党建友张永清奚雅静王碧胜宋霄君李生平郑凤君董悦
关键词:氮肥利用率夏玉米
水肥一体化温室黄瓜负压灌溉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肥一体化温室黄瓜负压灌溉系统。包括:负压灌溉渗液器、导液管、储液器、导气管及负压调节器,其中,导液管的一端接入到负压灌溉渗液器中,另一端通过储液器侧壁的导液孔接入至储液器内;负压灌溉渗液器倾斜放置;储液...
武雪萍李生平吴会军赵全胜谢晓红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小麦的微喷水肥一体化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小麦的微喷水肥一体化装置,包括条形承载基座,所述条形承载基座上表面设微喷机构,所述条形承载基座下表面设移动机构;有益效果,一种便于配比不同比例的喷洒液体,进行同时进行喷洒,便于对同一块小麦田内的小麦进...
武雪萍李生平郑凤君宋宵君
文献传递
长期保护性耕作可提高表层土壤碳氮含量和根际土壤酶活性被引量:31
2018年
【目的】研究不同长期耕作措施对作物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碳氮元素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土壤碳氮元素与碳氮转化相关酶之间的相互联系,对认识土壤酶响应土壤碳氮变化的机制和选择合理有效的耕作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方法】长期耕作试验始于1999年,位于河南孟津县,属于黄土高原东部边缘,土层深厚(50—100 m),土壤类型是壤质黄绵土。试验处理有草地(GL)、传统耕作(CT)、免耕覆盖(NT)、深松覆盖(SM),于2016年采集根际土和非根际土0—20 cm、20—40 cm,分析了土壤总碳、有机碳和总氮含量,以及β-葡萄糖苷酶(BG)、β-纤维二糖苷酶(CBH)、β-木糖苷酶(BXYL)、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亮氨酸氨基肽酶(LAP)的活性,并进行了土壤碳氮元素含量与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和深松显著提高了根际和非根际0—20 cm土壤的总碳、有机碳和总氮含量,显著降低了非根际20—40 cm土壤的总碳、有机碳和总氮含量。草地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总碳、有机碳和总氮含量,显著提高了非根际0—20 cm土壤的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了非根际土壤的总碳含量和非根际20—40 cm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深松显著降低了作物根际和非根际土壤C/N,免耕和草地处理显著降低了作物非根际20—40 cm土壤中的C/N,但草地处理显著提高了作物非根际0—20 cm土壤C/N。2)与传统耕作相比,草地、免耕和深松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中β-葡萄糖苷酶、β-纤维二糖苷酶、β-木糖苷酶和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的活性。草地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的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免耕和深松显著降低了根际土壤的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3)碳氮转化相关酶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除β-纤维二糖苷酶与亮氨酸氨基肽酶之间)。碳氮转化相关酶与土壤总碳、总氮和有机碳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除
宋霄君吴会军武雪萍李倩李倩李生平李生平梁国鹏李景张孟妮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土壤酶活性根际
添加玉米秸秆对旱作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5
2019年
【目的】研究玉米秸秆还田对不同耕作处理下旱地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影响,旨在探究长期传统耕作土壤添加秸秆后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变化规律,并确定添加秸秆提高土壤有机碳的主要原因,为旱地农田固碳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大田长期试验地的传统耕作和免耕小区土样进行室内培养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传统耕作土壤不加秸秆(CT)、免耕土壤不加秸秆(NT)、传统耕作土壤加秸秆(CTS)和免耕土壤加秸秆(NTS),15次重复;秸秆为传统耕作玉米植株地上部分,用量为5%烘干土质量,在25℃恒温培养箱中通气培养180 d,定期取样进行团聚体组成和有机碳含量的测定。【结果】(1)不加秸秆处理团聚体以250—53μm为主,占全部团聚体的52%—66%;添加秸秆处理以2 000—250μm团聚体为主,占全部团聚体的41%—50%,CTS较CT提高230%—302%,NTS较NT提高92%—134%。(2)添加秸秆处理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以及>0.25 mm团聚体百分比(R_(0.25))显著提高,培养到180 d时,CTS较CT分别提高133%、130%和235%,NTS较NT分别提高53%、75%和87%。(3)培养至180 d时,CTS较CT分别提高250—53μm和<53μm团聚体有机碳70%和54%;NTS较NT分别提高250—53μm和<53μm团聚体有机碳30%和25%。(4)添加秸秆显著提高2 000—250μm团聚体有机碳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CTS和NTS分别为49%—61%和50%—60%,且受团聚体组成影响较大。【结论】添加秸秆能够有效提高旱作土壤大团聚体(>250μm)形成并增强其稳定性,提高大团聚体有机碳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且对传统耕作处理土壤的促进效果更明显。
王碧胜于维水武雪萍高丽丽李景李景宋霄君李生平李倩梁国鹏蔡典雄梁国鹏
关键词:旱作土壤团聚体有机碳
一种微区试验的圆形隔离板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区试验的圆形隔离板,属于圆形隔离板领域。一种微区试验的圆形隔离板,包括隔离板本体,所述隔离板本体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且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相互对称,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转动连接有转轴...
武雪萍李生平王碧胜李景卢晶晶
文献传递
一种无能耗负压调节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无能耗负压调节系统。包括:负压灌溉渗液器、导水管、储液器、导气管及负压调节器,其中,导水管的一端接入到负压灌溉渗液器中,另一端通过储液器侧壁的导液孔接入至储液器内;负压灌溉渗液器倾斜放置;储液器中容置...
武雪萍李生平王相玲李景王碧胜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