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聪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营养盐
  • 2篇通量
  • 2篇扩散通量
  • 2篇沉积物
  • 1篇大型底栖生物
  • 1篇养殖
  • 1篇养殖区
  • 1篇深沪湾
  • 1篇生态风险
  • 1篇生态风险评价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水界面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结构
  • 1篇群落结构特征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 1篇网箱
  • 1篇网箱养殖
  • 1篇网箱养殖区

机构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福建省海洋与...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作者

  • 4篇李聪
  • 3篇晁敏
  • 3篇平仙隐
  • 3篇沈新强
  • 1篇黄东仁
  • 1篇伦凤霞
  • 1篇李荣茂

传媒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应用海洋学学...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河鲀网箱养殖区大型底栖生物对氮、磷营养盐通量变化的响应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索底栖生物的生物学变化与海水沉积物-海水界面氮、磷营养盐通量变化两者之间的联系。[方法]于2008年1月、5月和7月共3次对象山港河鲀网箱养殖区海底沉积物进行了大型底栖生物采样分析,同时使用Fick第一定律对沉积物-海水界面氮、磷营养盐的扩散通量进行了估算。[结果]非养殖区总的生物丰度为666.0个/m2,明显多于养殖区(151.8个/m2)。硝酸盐扩散通量的变化对水体营养盐的整体变化具有指示作用,硝酸盐数值同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具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0.762;在养殖淡季的1月和5月,磷酸盐数据与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14和-0.857。[结论]该研究建立了底栖生物对氮、磷营养盐通量变化的响应机制。
李聪沈新强晁敏平仙隐
关键词:大型底栖生物扩散通量生物多样性
福建深沪湾大型水母丰度变化及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被引量:2
2015年
于2013年8~9月,对福建省深沪湾进行了4个航次调查,重点跟踪监测了深沪湾大型水母紫色霞水母(Cyanea purpurea)和镜形多管水母(Aequorea pensilis)的丰度变化以及调查期间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调查期间共鉴定90种浮游动物和20类阶段性浮游幼虫(体)(不包括大型水母),隶属于7门15类,其中桡足类为第一大类群.各个航次平均丰度变化范围为106.85~281.79ind./m3,主要优势种为亚强次真哲水蚤(Subeucalanus subcrassus)、百陶箭虫(Sagitta bedoti)、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和亨生莹虾(Lucifer hanseni)等.大型水母聚集区与浮游动物丰度密集区接近,均处于湾口位置;并且在大型水母消失之际,浮游动物数量大幅增加.经分析推测大型水母并非本地种,并且大型水母的出现引起了深沪湾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
潘非斐黄东仁李荣茂李聪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浮游动物丰度群落结构深沪湾
象山港河鲀养殖区沉积物—海水界面N、P营养盐的扩散通量被引量:5
2010年
2008年1月、5月和7月3次对象山港河鲀网箱养殖区海底沉积物进行了底质表层间隙水和上覆水营养盐(NH4-N,NO2-N,NO3-N,PO4-P)的分析,并使用Fick第一定律对该港湾沉积物——海水界面N、P营养盐的扩散通量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养殖区沉积物间隙水中N、P营养盐含量显著高于非养殖区,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水中的N从1月份NH4-N为主逐渐转变到7月份以NO3-N为主。养殖区上覆水中NH4-N最高浓度为234.66μmol/L,NO3-N最高浓度为79.25μmol/L。养殖区上覆水中N、P营养盐的含量均严重超标。N、P营养盐的扩散通量估算结果显示:随着养殖高峰期的到来,沉积物—海水界面N、P营养盐的扩散方向由从沉积物向上覆水扩散逐渐转向从上覆水向沉积物扩散;养殖区扩散通量值相对于非养殖区显著扩大化;NH4-N通量变化最大,从1月份最高700.41μmol/(m2.d)降低到7月份27.87μmol/(m2.d)。海水养殖对沉积物中N、P营养盐扩散通量影响显著。
李聪沈新强晁敏平仙隐
关键词:NP扩散通量沉积物-海水界面
长江口南支表层沉积物中5种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被引量:2
2010年
分别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效应区间低、中值法,分析了长江口南支表层沉积物5种重金属(Cu、Zn、Pb、Cd和Hg)的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南支表层沉积物中Cu的中值质量比已超过工业化前最高背景值(30mg·kg^(-1)),达到31.85mg·kg^(-1),且Cu、Zn和Pb的中值质量比明显高于邻近区域同期调查数据;Hakanson潜在风险指数RI值范围为16.15~93.27,中值为58.56,生态风险评价属于低风险水平;除Cu外,所有站位沉积物Zn、Pb、Cd和Hg的浓度均低于相应元素效应浓度低值(ERL),约有50%的站位沉积物中的Cu会对生物产生毒性效应,不过其预期毒性概率仅为0.34,产生毒性效应的风险概率较低,毒性效应仅偶尔发生。
晁敏平仙隐李聪伦凤霞沈新强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长江口表层沉积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